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以厦门市为例,分析了城市促进信息消费的环境,针对厦门市发展信息消费的现状,提出了总体思路并给出了完善信息消费基础设施、促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打造城市信息消费产业链、培育信息消费需求、建立相关保障机制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遥感分析--以厦门市为例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以厦门市为例,利用遥感专题信息提取和空间叠加分析技术研究城市空间扩展,着重分析了厦门市从1989年到2000年11年间各区城市扩展的面积、速度和方向、城市扩展侵占周围用地的情况以及城市扩展的驱动力。分析表明,厦门市的城市空间扩展速度较快,2000年城市用地规模比1989年扩大了近2倍,城市用地扩展主要是侵占周围的耕地。厦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商投资的不断注入以及多山临海的地理环境决定着城市扩展的速度和方向,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计算和评价了湖南省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状况.指出消费结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调节城市居民的消费方式与消费结构,实施文明消费,提高消费效益,对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低碳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潮流,低碳消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低碳消费模式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政策。河北省作为工业占主导的省份,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消费模式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河北省在发展低碳能源,建设低碳城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低碳消费模式的构建。但是还面临着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过大、低碳产品和技术研究能力低等困难,为此,文章提出河北省应主要从提高理论自觉、完善政策制度、引导资本流向、构建低碳产业链、转变"消费主义"消费模式等方面来促进河北省低碳消费模式的构建,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文章评价了2011—2015年厦门市城市生态化与智慧城市耦合协调关系,并对该区域城市生态化与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进行了5年预测分析。结果显示:(1)整体上看,厦门城市生态化与智慧城市两系统耦合协调度良好,且城市生态化水平高于智慧城市建设水平,5年间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与耦合度差值日益缩小;(2)相比2011年,2012年厦门市智慧城市与城市生态化建设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别增幅56.6%和58.7%,耦合协调逐步趋于高水平协调;(3)如果2016—2020年厦门市智慧城市与生态化两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延续2011—2015年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2020年比2015年增幅将达到97.5%,未来厦门市智慧城市生态化建设程度会愈发成熟。  相似文献   

6.
张旭 《经济研究导刊》2011,(29):114-116
运用区域发展差异Shift-Share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数学模型,将其引入到城市旅游产业实际分析应用中,以厦门市为研究对象,分析由旅行社业、旅游住宿业、旅游景区业等三个子产业构成的厦门旅游产业结构特点及其相对优劣势,并对厦门市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提出建议。同时证明将Shift-Share方法应用于城市旅游产业分析上是十分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沿海发达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家庭收入增加,家庭结构、规模、观念等随之发生变化:家庭结构多样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和婚姻观念个性化。城市家庭结构的嬗变,一方面,促进当地文化消费,“四二一”式家庭教育消费成为首要支出,核心家庭占据娱乐消费主流,家庭结构小型化使旅游消费升温;另一方面,家庭结构的变化也造成文化消费的困境:教育支出畸重,年轻人娱乐消费缺乏家庭制约,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界定了信息消费的狭义和广义内涵,对信息消费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内在联动进行了定量分析,与相关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形势进行了对比。得出:信息消费与国民经济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目前中国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潜能有待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省为例,利用其2009年人均消费构成8个变量的具体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实证分析了山西省11个地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地区差异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调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促进消费均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消费城市内涵及特征分析,分两步构建消费城市中心度指数:先构造消费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再应用基于引力模型的社会网络方法对城市消费中心度进行测算。鉴于长三角地区在培育建设消费城市方面具有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消费增长极是带动区域消费城市发展的关键。上海作为消费增长极,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消费城市发展效果明显。(2)其辐射强度存在空间分异且表现出衰减效应。随着区域内消费城市快速发展,低消费中心度城市更加依靠自身力量内生发展。(3)受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共同影响,长三角消费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集聚性,表现为空间正相关。(4)第三产业、城镇化、互联网和金融市场发展均能显著提升城市消费中心度,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在提高本地消费中心度的同时对周边城市产生虹吸效应。(5)消费城市的驱动因素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成都市温江区946名流动人口的实证调查,分析当前温江区流动人口各项消费支出基本情况,这对于了解流动人口基本消费情况,为该地区政府未来制定促进流动人口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制度和政策,为四川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决策依据也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水域生态规划新理念,水安全及水健康五位一体的角度,进行了生态性、立体化初探生态市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及指导意义。并针对厦门市马銮湾的实际情况,从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充分展现了水域生态在生态城市中的重要作用,对厦门市的  相似文献   

13.
休闲消费蕴含休闲时间消费和休闲消费支出。本文以北京市为例,探讨居民休闲消费不平等问题。研究发现,休闲时间消费和休闲消费支出不平等现象日趋显著。本文通过K means均值聚类刻画了休闲时间消费差异。构建回归模型发现,休闲时间和收入是影响休闲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随着年份的推移,休闲时间逐渐成为影响“有钱无闲”群体休闲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收入的拉动作用逐渐弱化。对于“有闲无钱”群体,虽然增加该群体收入能有效提高其休闲消费水平,但收入与年份交叉项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成都市民二手房消费意愿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高房价下二手房消费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房贷利率因素对市民二手房消费有着重要影响;(2)二手房价格的高低和区位的优劣直接影响市民的二手房交易决策;(3)中介市场对二手房消费作用有待提高。最后提出有效、灵活调控利率、加强二手房中介市场的监管和规范二手房交易环节等措施,可有效促进二手房交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了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预报已供给制约转为了需求制约,消费的扩大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决策性力量,能否有效的启动消费,是促进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关键,而目前存在着制约消费扩大的多种因素,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促进消费的扩大,为拉动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创造消费条件。  相似文献   

16.
消费金融日益成为影响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国家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欠发达地区消费金融服务发展相对缓慢,虽然近年来消费金融发展速度增加,但规模相对仍然偏小、占信贷总量比重低。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消费金融服务发展现状、机遇和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欠发达地区消费金融服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影响民营企业成长的因素很多,融资困难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分析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对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厦门市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做深入分析,并提出具体对策,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尹超 《经济视角》2010,(10):27-28
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的人情礼俗消费支出也随之水涨船高,传统朴素的人际互助与交往正在被异化成令人生厌的功利性人情礼俗消费。本文对S村农民的人情礼俗消费现状进行描述,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对其进行解读和分析,倡导适度的人情礼俗消费,以减少农民负担,促进农村人际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9.
对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差异的分析——以广东省数据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6年5月份以来连续进行了7次降息,对城市居民来说是具有影响力的,但却没有真正启动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受到当前收入变化的影响大于城市居民,而对农村居民来说,借钱消费更是奢侈的事情.所以,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整体上低于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20.
《时代经贸》2009,(12):9-9
12月1日,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司长王炳南透露,扣除价格因素,今年消费达到了历史最好的水平。明年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工作将在今年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在扩大消费方面,重点抓好六项工作,包括扩大农村消费;增加城市消费;推动换代消费;开展信用消费;规范和促进网上消费;抓好节庆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