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储蓄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 l.储蓄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来源。尽管检验储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些困难,但我们知道投资在一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储蓄又为投资提供了资金来源。借助储蓄将分散在居民手中的零散货币集中起来,变成银行巨大的信贷资金来源,银行再贷给企业可以有效地转化为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器。我国银行贷款资金来源中储蓄存款占的比例约为80%,由此可以推断出我国国有企业的资金供给主要来源于居民储蓄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的高速增长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 2.储蓄…  相似文献   

2.
居民储蓄是一国经济循环过程中投资资金的重要来源,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居民储蓄可以转化为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拉动作用,而经济增长使得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居民储蓄的增加.但居民储蓄的增加却相对降低了自身消费的比重,进而又抑制了经济增长.从长远来看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储蓄,但又不能有过量的储蓄,储蓄需要有一个适度的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后,广西地区的经济增长加快,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文章从储蓄与投资这两个宏观经济中的重要变量入手,研究广西地区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比较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现实经济中,储蓄不一定能够顺利地转化为投资,投资资金也未必能够顺利地形成生产能力,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论西部大开发的资本市场瓶颈制约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开发的规模庞大,最大困难是启动资金短缺。而资金的来源不外乎有引进外资、争取东部地区资金和西部地区自身积累资金。市场规则决定了资本总是向投资收益率高区域流动。东西部地区在经济基础、社会环境、人口素质和交通通信方面的差距,使东部地区投资的回报率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单从经济增长角度看,东部地区的投资回报率平均为36.6%,而西  相似文献   

5.
刘晓红  李国平 《经济地理》2006,26(2):203-206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以西安市为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储蓄对GDP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投资对GDP的乘数效应显著。这为西安市和西部解决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两条主要路径:①积极引进外资,增加投资供给;②引入国外金融机构,增加区域金融产业竞争程度,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综合现有的经济理论并结合中国经济实际,建立储蓄增长、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同时采用Granger因果检测检验各地区三者间关系,并与模型结论比较。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三者关系与模型结论基本一致,即投资增长、经济增长及储蓄增长间存在良性循环;而中部地区投资效率低下、西部地区资本供给不足,致使中西部经济中的三者良性循环被迫中断或被低水平恶性循环取代,从而导致地区经济差距急剧扩大。  相似文献   

7.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高增长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则祥  卢亚娟 《经济问题》2003,(11):56-58,63
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高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消费和投资的增速缓慢、居民手持现金的逐步减少而引起。居民储蓄存款高增长暴露了目前我国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必须采取措施缓解储蓄增长的势头,并积极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  相似文献   

8.
一、西部开发需要新的战略思路 改革以来,由于区域政策和资金投 向明显向东部倾斜,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出现了不断趋于扩大的严峻形势。区域之间经济失衡的日益加剧,直接导致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不足,收入增长停滞,有效需求严重不足,进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增长过程受到严重制约。毫无疑问,加快西部大开发是中国政府在世纪之交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将成为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将给广大经济增长相对滞缓的西部地区带来巨大的历史机遇,中央对西部地区投资力度的有效加大,优惠政策的显著倾…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基本面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本文构建递归模型,反映区域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基本面的联合影响,以及直接弹性与间接弹性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区域房地产投资对房地产供应产生直接弹性影响;区域房地产投资引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接近一倍;东部与中部的房地产投资能够吸引资金市场的相应供给,但西部的房地产投资缺乏资金支持;区域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略大于直接影响,其中,东部与西部的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基本相同,但中部的直接带动效应较弱.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区域房地产调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发展经济学认为,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资本最终来源于储蓄,只有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时,它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资本支出。近年来,甘肃省平川区储蓄不断增长,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社会投资渠道的缺乏,投资主体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低迷,导致储蓄总额逐年提高。如何消除储蓄向投资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成为当务之急。文章从储蓄、投资结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三个方面,分析怎样继续扩大储蓄,疏通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使高储蓄和低投资达到均衡,让平川经济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投资拉动型态势,内需不足问题逐渐凸显。居民即期消费不足与居民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的效率低下,这都对有效需求具有抑制作用。我国政府应进一步调节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增加即期消费,应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大力发展民营中小金融中介机构,以提高居民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藏富于民”已成现实。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对民间资金的依赖程度显著提高。加快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化,已经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因为资本的增长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中国经济增长与资本形成高度相关;资本不足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民间资本将成为地区投资的主要来源。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民间资金转化为民间资本面临着直接渠道欠缺;间接渠道不畅。地方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使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探析了我国公共投资区域结构效率,实证分析发现省级区域公共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综合效率(生产力指数)在大多数年份较上年都有所下降,平均增长率下降1.1%;东部、中部及西部三大区域公共投资经济效率均低于私人投资。提出在公共投资的区域配置结构中应减少东部地区比重,增加中部、西部地区的相对比重;在私人投资的区域配置结构中,应相应增加东部地区比重,减少中部、西部地区的相对比重等政策建议以提升区域公共投资结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城乡居民储蓄增长的原因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货紧缩与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宏观经济的一个显特点。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居民储蓄存款却呈持续上升趋势。本试从分析造成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的原因及居民储蓄增长过快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入手,探讨如何综合运用各种金融调控机制和手段来实现储蓄向投资和消费的有效转化,从而保持宏观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依据发展经济学理论,当发展中国家的储蓄不足以支撑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投资,即出现储蓄—投资缺口时,可以通过国际资本流入加以弥补,并提高国内资本形成的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具体来说,国际资本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储蓄供给,储蓄转化为投资机制(融资机制)和投资需求这三个环节的作用机制,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一、国际资本流入对发展中国家储蓄供给的影响国际资本流入主要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国民收入和消费来影响国内储蓄。当资本流入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大于其对消费的影响时,表明资本流入对国内储蓄具有促进作用,即资本流入可以增加国内储…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投资.但西部大开发以来,在政府投资向西部地区倾斜的同时,民间资本却通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渠道由西部流向东部.民间投资的缺失成为西部投资增长的困境,影响到了西部经济增长.本文通过计算投资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分析西部地区投资的困境,得出解决西部地区投资困境的方法和途径,以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实现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7.
储蓄者和投资者是市场金融的两个微观主体。一方面,两者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通过利率和竞争来协调的。当利率偏高时,储蓄增加而投资降低,反之则相反。所以只有市场利率反映均衡利率时,储蓄与投资才能达到有效均衡,储蓄才可转化为投资。因此,利率只有市场化才能发挥其价格杠杆的作用。另一方面,居民作为微观主体之一即主要的储蓄者,其储蓄行为同时受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税收是居民收入的递减,会影响到居民的储蓄总量和储蓄结构,从而使储蓄进入不同的融资市场。影响着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效率。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却可以促使居民扩大消费者,从而带动投资的增加。而且,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资本市场、银行业的发展和居民的实质投资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利率市场化: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重要步骤 利率是资金商品的价格。是调节经济的杠杆。利率由储蓄、投资供求关系决定;反过来,利率又是影响储蓄、投资的一个重要经济变量。为保证利率的合理调整,我们所选择的利率政策就应当具有自动、间接、适度、可变的特点。显然,这种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省际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向量分解模型,研究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现状,分析了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等影响变量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政府消费增长率、居民消费增长率、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净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缓,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文章的研究结果对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政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取得一定的发展,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也在逐渐缩小.资本流动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把握区域资本流动的特征和规律对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利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993-200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估计与检验我国各地区间的投资与储蓄的相互关系,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前后,我国区域间的资本流动情况进行探讨,以期为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率偏低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02年期间样本数据考察了储蓄、投资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变化。协整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居民储蓄、政府储蓄与投资之间具有长期的正向均衡关系,但居民储蓄的投资转化率低下是制约资本形成的关键原因。进一步基于VAR系统的脉冲响应检验结果证实我国居民储蓄的投资转化过程存在显著的时滞效应,同时投资行为具有自我积累效应。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指出如何通过形成储蓄—投资转化方式的多元化和转化过程的竞争性来促进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