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市场的迅速发展,运营商之间已开始由网络技术、价格方面的竞争,逐渐演变为渠道和终端方面的竞争。所以作为营销与客户服务重要环节的渠道已经成为移动通信业务运营商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文章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通过对建立的移动通信公司营销渠道绩效指标体系的评价,为移动通信公司营销渠道的优化管理实践提供参考,进而达到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飞速发展,室内通信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这些区域的覆盖方面,由于建筑物自身的屏蔽和吸收作用,造成无线较大的传输损耗及移动信号的弱场强区甚至盲区;在容量方面,这些区域的移动用户使用密度大,局部网络容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在质量方面,由于高层建筑越来越密集,高层间频率干扰严重,多小区信号重叠导致乒乓切换效应,话音质量难以保证,此外数据业务的应用对接收信号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动通信的室内网络覆盖、容量、质量是运营商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这三方面从根本上体现了移动网络的服务水平,是所有移动网络优化工作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一、移动通信市场价值链的组成1电信运营商,负责基础网络的建设及运营。新价值链的构建,是在话音业务日益同质化趋势下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的必要手段。运营商在这条新的价值链条上角色变得多元化:因提供强大的宽带数据网络,从单一话音业务向多业务运营商转变;因提供代收费服务,保证业务的顺畅运行,成为连接各服务提供商与用户的纽带。运营商应具备业务导入及操纵价值链的能力,对通信市场应起绝对的主导作用。2电信设备制造商,为移动通讯网络建设提供产品。这是一个在新价值链中不同角色寻求合适的定位问题。即…  相似文献   

4.
对于3G系统,3种国际标准,在业务模式、信道模式两方面是完全相同的,而系统体制的不同表现在无线调制上,不同的物理层技术决定了不同的无线传播参考模型。网络优化是保证网络业务质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重要手段。对网络进行不断的优化,不仅是为了提高用户满意度,更可节约运营商的建设维护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是运营商不断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移动通信市场是我国电信产业发展的主要热点。文章对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特征和竞争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移动运营商可以实施的竞争策略,对于推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君 《经济师》2008,(7):53-54
文章从波特竞争力模型入手,分析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竞争结构,可以看出我国移动行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移动运营商数量少、产品差异化低。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市场进入、退出机制不够完善,创新能力不足。所以应通过健全市场进入、退出机制等来优化市场结构,捉而促进整个市场能长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畅 《时代经贸》2008,6(8):206-207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增长,我国移动通信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移动通信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品牌已经成为竞争的利器,移动通信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建立客户的品牌忠诚度.本文在分析当前国内两大主导移动运营商品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移动通信业品牌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运营商不断增加,无线网络日趋完善,使移动用户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而网络质量成为市场竞争的基础。从1995年起,爱立信RBS200和RBS2000产品相继投入黑龙江省。在黑龙江移动通信公司GSM网六期二阶段扩容工程完成后,哈尔滨地区共有1084个基站、9423个载波,无线网络基本达到无缝覆盖。  相似文献   

9.
李畅 《时代经贸》2008,6(5):206-207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增长,我国移动通信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移动通信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品牌已经成为竞争的利器,移动通信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建立客户的品牌忠诚度。本文在分析当前国内两大主导移动运营商品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移动通信业品牌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3G时代的到来,以及电信产业的重组,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已经由双寡头竞争形成新移动与新联通、新电信三寡头竞争的格局。三大运营商无法通过合作博弈的共谋方式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竞争压力下,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争夺客户,价格战不断上演,给运营商乃至我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原理,建立三人、三维博弈模型,从产品、价格、服务三个维度研究三个电信运营商的动态博弈行为。分析博弈特点和电信运营企业的竞争策略。论证了移动、联通、电信三大寡头在电信重组和3G时代到来的时刻,放弃价格战,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加优惠的价格,更加优质的服务,才能更好的占有市场。  相似文献   

11.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移动通信(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移动通信(2G) ,第三代移动通信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在中国本土通信市场上, 3G作为下一代商用的移动通信技术越来越近。3G对原有的固网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现实业务的冲击,都让运营商不得不高度重视3G市场,并投入大量的精力研究自身的3G发展策略。本文从目前的固网运营商及移动运营商各自的优势,对3G业务、用户市场的粗浅分析中,力求得出固网运营商可能的3G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风起云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联通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后,打破了原来的垄断格局,我国电信业务内容迅速丰富,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业务资费不断降低,各运营商的经营管理水平也不断改善。特别是2000年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拆分后,中国移动失去了固网的瓶颈优势,中国联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移动通信市场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运营商的竞争中快速发展,到2004年5月,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第二大移动运营商温佩尔电信公司近日宣布,将斥资50亿美元收购乌克兰移动运营商Kyivstar公司部分股份,此举将会使温佩尔公司超过俄目前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MTS,从而成为俄国内排名第一的移动通信公司。  相似文献   

14.
虽然国内的移动通信市场还处于移动、联通双寡头垄断经营阶段,但是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在电信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电信产品逐渐同质化,依靠简单价格战的收效日渐甚微。随着电信市场的成熟和品牌意识的增强,运营商们先后启动了品牌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15.
近日,包括中国移动、KPN、NTT DoCoMo、Orange、Sprint Nextel、T—Mobile和沃达丰在内的移动运营商联合发起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NGMN)组织,以共同制定移动通信网络和技术发展愿景,促进移动行业在HSPA和EVDO之后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已经形成三寡头竞争的格局,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对各电信运营商来说已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了移动通信面临的战略环境.分析了移动通信相关品牌的竞争强度,基于移动通信技术业务创新能力不强、业务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结构失衡、监管能力较弱、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的现状,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忠诚度、铸造企业品牌文化、进一步提升品牌竞争力、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等品牌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7.
移动通信差异化服务是指针对客户不同的需求,在业务开发与推广上,重视对目标市场的研究和细分,努力提供多种业务应用,满足不同目标客户群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有差别的、个性化的移动通信组合服务方案。随着通信改革的不断深化,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将越来越依赖其差异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移动看品牌价值的提升与竞争优势的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内唯一专注于移动通信业务的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不仅拥有覆盖范围广、质量过硬的精品通信网络,还掌握着近1.91亿的客户(截止2004年8月),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客户的移动运营商,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如果说精品网络和庞大的客户群是中国移动最宝贵的有形资产,那么品牌则是中国移动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以及移动通信产业在人们生活中影响的日益加大,“中国移动”这个企业品牌以“移动通信专家”的形象迅速进入了千家万户,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  相似文献   

19.
2G移动通信时代,GSM独步天下,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通信技术标准;而在3G时代,拥有3种通信标准的中国,哪家运营商能够最终执掌市场大旗?网络、应用,乃至终端设备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王普 《新经济导刊》2016,(Z1):60-62
近日,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正式开幕。联想集团明星产品全球首款模块化二合一的平板电脑Think Pad X1 Tablet和中国市场首款内置4G-LTE模块的Windows平板笔记本MIIX 4 LTE参展。除了两款明星产品,联想集团还重点介绍了与谷歌联手推出的全球首款Project Tango技术驱动的消费类移动设备并展示了多个定制化移动互联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此外,联想虚拟网络运营商——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