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产物。列宁说:“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列宁全集》第1卷83页)有社会生产和劳动分工,人们就必须相互交换自己的产品和劳动,以满足各自不同的需要。而这种交换,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通过市场来进行的。由此可见:商品交换与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试图从总体市场观念出发,就当前商品流通体制的不适应性及改革方向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论商品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经济、商品生产或商品交换这几个概念实质上指的是一回事情。商品生产指的是为交换而生产的生产。商品交换指的是交换过程,但没有商品生产就没有商品交换,虽然商品交换早于商品生产,但那只是偶然的事情。商品经济是列宁常用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同所有者之间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有的同志认为问题的关键是所有制,而不是社会分工。他们把社会分工在这个问题上的意义降低到这样一种程度,认为在探讨社会主义商品的必要性时,在先交代一下“社会分工”仍然照例是它的必要条件以后,就可以将“社会分工”这一因素舍去。另外一些同志则完全相反,他们  相似文献   

4.
不同网络分工组织的效率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分工和企业分工是劳动分工的两种基本形式。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种新的劳动分工形式即企业网络分工悄然出现,网络分工组织及其具体形式的变迁备受关注。所谓"企业网络分工",即若干家企业在一定空间范围或产业领域(产业内部或产业之间),以某种或几种联系方式组成相互依赖的企业簇群,进而合作生产某种最终产品的劳动分工形式。企业网络分工有其自身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与企业分工相比,它由多个企业共同完成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最终产品;而企业分工则是在企业内部完成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最终产品。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工和社会分工制度动态演进的视角,本文力图从纵、横两个维度揭示分工与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和迂回生产之间交互作用、循环累积的内在机制。在纵向上,探索不同社会形态下社会分工制度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同步互动发展的历史演进规律;在横向上,从当代不同劳动分工形态共生并存和相互转化中考察社会分工制度的最新发展及其演进趋势,进而揭示和丰富马克思社会分工制度理论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回答与社会分工制度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并引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6.
一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是通过市场来实现的。市场是一切交换关系的总和,是集中反映商品经济活动的“气象台”和“检验器”。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取决于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社会分工越细,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的程度越高,市场就越扩大。列宁说:“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又说:“市场不过是商品经济中社会分工的表现,因而它也象分工一样能够无止境地发展”。(《列宁全集》第1卷第83、85页)这就是说,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引起了市场的扩大,而市场的扩大,又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可见,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又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正> 经济改革的实践,把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大理论课题摆在我们面前: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既然我国国有经济内部依然存在商品生产,那么,商品经济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我国国有经济要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相分离的形  相似文献   

8.
<正> 几年来,在一些文章中,常常可以看到“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这类的提法。按文章作者的意思来看,往往是指纳入国家计划的调节与没有纳入国家计划的调节。我认为,把没有纳入国家计划的调节称做“市场调节”,不承认计划调节同样包含着市场调节,造成了“市场”概念的混乱。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是商品生产者之间通过买卖方式实现其交换关系的总和。自从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来,就有了与其相联系的市场。哪里有商品经济,那里就有市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在现阶段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体、非计划经济为补充的商品经济,或者说是大量存在着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计划经济,因此,它就有为其服务的市场。既有国外的市场,也有国内的市场。我国“顺风”牌汽车出口到苏丹、巴基斯坦等地,那是适应国外  相似文献   

9.
劳动分工可分为社会分工和组织内部分工。市场和组织是协调劳动分工的两种最基本的实现形式,也是劳动分工赖以存在和演化的制度基础。分工组织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社会分工与组织内部分工的有效对接。二元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分工组织及其演进路径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权利多种类型化原则企业作为合格的市场主体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然与其他平等主体发生民事法律关系。因此,首先需要为企业配置人格权。否则就不会有企业这个法律实体存在,并使企业这个经济实体丧失法律保护。一般来说,企业与其他平等主体进行商品交换,必须以享有商品和货币所有权为前提,不但商品交换需要以所有权为前提,商品生产也需要以所有权为基础。因为生产设备、劳动工具的利用,原料和材料的消耗,都需要企业对上述生产资料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在尚未承认国有企业享有法人资格的情况下,企业进行商品生产则需要有经营权。商品交换固然离不开商品所有权这个前提,但并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欲实现其商品价值的企业,为什么能通过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获得  相似文献   

11.
价值规律即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规律。社会主义条件下还存在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发生作用。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社会主义社会既然存在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如何正确认识价值规律的性质及其作用,如何积极利用价值规律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已成为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自觉利用价值规德、有计划地  相似文献   

12.
探讨商品生产在目前存在的原因,不能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个因素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在“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今后一个必要的历史时期内,人民公社的商品生产,以及国家和公社、公社和公社之间的商品交换,必须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在这里我想根据中央的这一指示,谈谈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什么还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等到我国全面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以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不是就要消灭的问题。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必要性和根据是什么呢? 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说,第一,目前我国还存在着两种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因为有两个所有制形式,所以就需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便在国家与  相似文献   

13.
<正>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出现和存在,无论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或对马克思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而言,都是个新的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曾经长期并且迄今依旧存在着的,有简单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自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登上了人类历史舞台,商品生产者的社会中,又增添了一个历史规定的新形式:商品生产的社会主义形式即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考察和分析的是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生产,并且认为一旦实行了社会公有制,便不存在商品生产了。而在他们有生之年,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又没有问世。因此,他们未能对这个新的历史形式有所论证。这样,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研究,自然也就落到了后人的肩上。  相似文献   

14.
对分工起因于交换的观点不能一概否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在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工相互关系问题上,把有关分工的全部思想的起点归结为“人的本性”,他从人的利己主义出发来论证商品交换并得出社会分工的结论。这显然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然而他关于社会分工起因于商品交换的观点中的正确部分,则应当加以肯定。现在,我们流行的一些教材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是先有分工,后有交换,不是分工来自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求不断开拓社会主义商品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这是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关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需要广阔的市场 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不能没有市场,“那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那  相似文献   

16.
社会分工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产关系 ,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服务业的产生可以称为第四次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形成的机制是市场 ,在当前条件下 ,政府也参与社会分工的调节。企业内部分工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产生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在资本主义条件下 ,企业内部分工是资本所有者的一种生产安排。社会分工与企业内部分工存在替代关系 ,二者的替代取决于这两种分工的生产效率。企业网络分工是介于社会分工和企业分工之间的一种分工 ,适合于具有密切联系和相互依赖的企业。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分工、企业分工和企业网络分工将不断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7.
卓炯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1959年以笔名卓群发表《充分发挥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积极作用》,1961年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理论,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而社会分工决定商品经济是贯穿他整个商品经济思想体系始终。卓炯关于生产力组合与"社会分工决定商品经济"理论对今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意义汇集到一点是,生产力组合规律决定企业与市场的交替变化。  相似文献   

18.
商品经济,作为同自然经济相对对水的经济形式,在历史上出现很早。据恩格斯的估计,大约有五千年到七千年之久了。商品经济的产生,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一是存在着各个独立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所有者——所有者可以是集体组织,也可以是个人家庭。马克思认为起初是在共同体之甸引起商品交换。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进一步展开了讨论,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在过去讨论中有所有制决定论、按劳分配决定论、社会分工决定论等等。在近年讨论中主要有如下一些提法:1.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是由于存在着物质利益差别。但在具体论述中,又有不同的侧重点。(1)强调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差别。林子力认为:“只要社会分工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者之间利益差别普遍存在,不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明确地指出:“人民公社无论在工业方面和农业方面,既要发展直接满足本社需要的自给性生产,又必须尽可能广泛地发展商品性生产。”接着又指出,“在今后一个必要的历史时期内,人民公社的商品生产,以及国家和公社、公社和公社之间的商品交换,必须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党中央的这些指示说明了,我国目前不是商品经济太多,而是还太少。因此,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我国一个相当长时期的经济政策。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还很低,商品经济还很不发达,农业生产还受气候、土壤、水量、地形等自然条件以及投资、施肥、劳动组织、劳动工具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必须在统一计划领导下发展地区分工,实行自给性生产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