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石磊  马士国 《财经研究》2006,32(2):90-97
领导任职期限制度能激励个人在管理技能培养上进行投入,这有利于增加社会总剩余;然而,任职期限制度在提供激励的同时,也造成了潜在效率的损失。领导任职期限的设置是这二者之间权衡的结果。文章通过一个两阶段博弈的分析框架,利用动态的局部均衡权衡模型,从个人收益最大化和社会总剩余最大化的相互作用中,推导出了社会最优的领导任职期限。在此动态的局部均衡权衡模型中,个人投入水平是任职期限制度的内生产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空间价格歧视模型,分析了企业研发决策与政府专利保护之间的关系。结果不仅证明了企业在专利保护程度较高、研发环境较好时会进行研发,研发数量与政府的专利保护呈倒U型关系,而且发现,企业研发后,在专利保护程度极低和极高时,企业会采用特许权方式对外专利授权,中间状态下企业不对外授权。从社会福利和社会创新的角度来看,专利保护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存在一个临界的拐点。该拐点随着社会研发环境和行业交易费用的增加而递增。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社会中,为保护创新成果,人们通常只能将其保留为技术机密或他人无法共享的私有知识,这不但降低了创新效率,也会增加技术的失传风险。有识于此,本文将专利看做政府向创新者提供的一种机密交换契约,并借此论证了引入"事后"专利保护的合理性:人们为了要获得排他性的专利保护,就必须将其私有知识公开披露,而这消除了技术失传风险。但只有当专利利润高于商业机密利润时人们才会申请专利,故专利保护会导致更大的垄断扭曲。社会最优专利期限就是在机密失传风险和垄断定价扭曲之间权衡的结果,只要存在技术失传风险,事后最优专利期限就必须是正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我国制造业部门13个行业1993-2005年的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和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政策和研发投入对技术进步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保护程度、研发投入和技术进步三者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贸易开放程度越高,研发投入越大,则技术进步越快.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共性技术的R&D竞争、R&D卡特尔、RJV(ResearchJointVenture)竞争3种基本研发组织模式;在考虑投入溢出和成果溢出共存、溢出总量随时间T变化的基础上,引入研发风险率函数,通过对各组织模式的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R&D投资率进行比较,总结出更适合共性技术研发和扩散的组织模式。结果表明:市场机制下,企业不一定会选择RJV;从社会福利角度,RJV产生的社会剩余大于R&D卡特尔和R&D竞争模式的社会剩余;为使社会福利最大化,政府应引导企业形成RJV。  相似文献   

6.
创新的外部效应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怎样的影响?现有分析普遍认为知识溢出即创新的正外部效应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单调抑制作用,然而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二者关系是非单调的,对此尚缺乏系统的理论建构。鉴于此,构建关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局部均衡模型,将创新的正负外部性纳入统一分析框架,研究两类创新外部效应对企业研发投入的非单调影响以及竞争均衡的稳定性和效率问题,并选取我国34个行业面板数据,对创新的外部效应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若创新的净外部效应为正,当行业研发投入较低时,企业研发投入随正外部效应增强或负外部效应减弱而提高;与此相反,当行业研发投入较高时,企业研发投入随正外部效应增强或负外部效应减弱而降低。第二,若创新的净外部效应为负,则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分别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单调的促进与抑制作用。在竞争均衡的企业效率方面,研究结果表明:若创新的净外部效应为正,竞争均衡企业的研发投入低于社会最优水平;若创新的净外部效应为负,则竞争均衡企业的研发投入高于社会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Barro and Sala-I-Martin(1997)的技术扩散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Ramsey问题模型讨论发展中国家内生的动态最优专利保护问题。本文给出了Ramsey问题的均衡解并讨论了其动态特征,克服了现有文献只用比较静态方式分析讨论外生最优专利保护政策的缺陷。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早期阶段,理应设定相对较低的专利保护程度,然后随着经济成长不断地提高专利保护水平,但其长期的稳态专利保护水平有可能比发达国家高,也可能比发达国家低。  相似文献   

8.
药品研发及市场化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特征,药品专利制度通过为制药企业提供专利期内垄断市场激励,促进药物创新。TRIPS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对药品专利的高标准保护,然而这一药品专利国际保护制度突出了药品专利私权属性以及对利润的过分追求,在现实中引发了药品创新悖论与药品获得困难两方面问题。借鉴并完善国际社会已有的药物研发多元融资措施、税收优惠机制以及公私合作模式,有助于纾解药品专利制度面临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9.
强化专利保护影响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从技术产出的角度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专利保护的强化使专利申请倾向有了大幅提高;但是,从投入角度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研发投入带来的影响却是负面的。这说明,在开放竞争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专利保护强化并不一定能刺激研发投入增加。同时也说明,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我国已经实实在在地承担了国际责任。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化,更加突出了提高我国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专利概述近年来,经济学非常注重对知识产权的研究,其中对专利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但经济学理论界真正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要从偌德豪斯(Nordhaus)算起。诺德豪斯是采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专利保护年限,他认为在设计最优的专利保护期限时,必须对保护年限的增加所带来的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进行权衡。后来的经济学家对专利的研究可以分成三大主线。第一条主线是试图建立更能增进社会福利的专利保护期限;第二条主线是将衡量专利制度保护程度的指标拓展到除专利保护期限外的其他方面,如专利保护范围;第三条主线是围绕专利制…  相似文献   

11.
徐朝阳 《经济学》2010,9(1):509-532
本文在Barro and Sala—I—Martin(1997)的技术扩散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Ramsey问题模型讨论发展中国家内生的动态最优专利保护问题。本文给出了Ramsey问题的均衡解并讨论了其动态特征,克服了现有文献只用比较静态方式分析讨论外生最优专利保护政策的缺陷。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早期阶段,理应设定相对较低的专利保护程度,然后随着经济成长不断地提高专利保护水平,但其长期的稳态专利保护水平有可能比发达国家高,也可能比发达国家低。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金融服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不断深入,金融科技发展迅速。本文从全球整体情况、中美对比和我国内部各机构间对比三个层次,分别比较了金融机构的信息科技研发投入、研发人员配置以及金融科技相关专利的申请数量等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在研发投入方面,我国头部金融机构的研发投入规模较小,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在专利数量方面,我国企业申请的专利数量快速增长,占比超过全球的一半;在技术趋势方面,区块链技术在我国的热度不断攀升;在公司分布方面,我国的金融科技发展不均衡,主要由科技企业领头。建议重视下述工作: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发展金融科技;加强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利用金融科技发展普惠金融。  相似文献   

13.
创新作为企业最基本的活动,已经成为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热点问题。蕴含创造性破坏思想的产业创新带来了产品的更新换代,本文对产业创新模型为的研发投入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三种可能的均衡结果,分别为静态均衡,两期循环和非增长陷阱,产业稳定增长要避免非增长陷阱的情况。在对静态均衡进行了福利分析之后,发现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下决策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高于或低干社会最优水平,潜在的可能就是经济高速增长与高消费者福利不能同时满足。  相似文献   

14.
以2006-2008年的5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DEA-Tobit模型,分别检验了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R&D经费投入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研发人员投入对技术效率的当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均为正相关,但只在累积效应模型中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发明专利对样本企业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实用新型专利对样本企业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同时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外观设计专利对样本企业的技术效率具有负效应,但不显著。结果启示,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研发战略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是企业提高技术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10—2015年沪深A 股上市公司的科技创新补助与R&D研发数据,分析了中国供给侧改革中创新驱动政策对企业创新行为与策略选择的引导激励效果。研究发现:随着创新驱动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企业进行R&D研发投入的意愿得到加强,开始偏好长期研发投入。创新补贴认定与考核标准相关政策机制落地,地方政府的无效创新补贴激励机制被抑制。在供给侧改革下,企业对创新长期驱动与短期经济效益进行理性权衡抉择,减少了外观设计专利等策略性创新成果的产出。本文进一步通过对产权性质分组还发现:供给侧改革后,国有企业创新产出激励最为突出,大幅度增加了专利的申请。而民营企业则通过扩大长期研发项目的投入和聘用储备技术人员,为下一阶段的创新研发作铺垫。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AJ模型进行了拓展,构建了创新能力不对称条件下的双寡头垄断企业R&D投入和产量决策的模型,分析了严格专利保护制度下完全不合作和半合作两种研发模式中技术创新能力差异对R&D投入及产量决策的影响。通过对模型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创新力较强的企业有较大的R&D投入倾向;R&D的总投入程度与创新能力差异度成反向关系;在企业层面上,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倾向于不合作,创新能力弱的企业更愿意半合作,在行业层面上,半合作状态下利润较高;从社会福利角度看,R&D不合作相对于半合作更应当受到鼓励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上海市20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1998-2003年的抽样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一般泊松回归分析和面板泊松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不同的企业专利产出实证模型。与以往文献不同的是,在分析研发经费投入的同时,文章强调从事研发活动人员比例(用来反映人力资本)对企业专利授权的边际贡献。研究发现,企业R&D投入对专利产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企业研发人员比例对专利产出同样具有显著的作用,其弹性高达2.573%。因此,文章认为研发人员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应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  相似文献   

18.
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在股权多元化带来资源优势的同时也会诱发异质性资本冲突,以2014-2019年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为样本,基于研发投入视角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发现:①国企混改带来的股权多元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②股权多元化有利于延长企业债务期限,进而强化债务融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作用;③政府透明度有利于强化股权多元化对债务期限结构的正向影响,从而有利于增加企业研发投入。股权多元化的资源效应有助于改善企业融资期限与研发投入期限匹配度,且政府透明度越高,投融资期限匹配效果越好。该结论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政府透明度在影响企业研发投入方面存在互补效应,通过股权多元化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因此,就因地施策而言,当前应重点推进政府透明度较低地区国企混改。  相似文献   

19.
由于技术标准间竞争加剧,在高新技术产业内形成了基于不同技术标准的多个竞争性专利联盟并存的格局。此外,随着对专利联盟垄断性审查的加强,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联盟内企业利益,鼓励其创新,很多联盟采用了独立许可条款。为此,运用动态博弈理论分别构建无独立许可条款和有独立许可条款下竞争性专利联盟累积创新效应的分析模型,对阻碍性专利的创新效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竞争性专利联盟创新效应受独立许可条款、专利类型、专利联盟技术标准间差异化程度、联盟内企业所持有的必要专利数量等因素影响,具有复杂性。但总体上,竞争性专利联盟可降低专利许可费,促进专利的使用,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促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20.
探讨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的同群效应,特别是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以及体现制度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对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同群效应的影响。实证分析沪深A股2009—2017年高科技上市公司数据,结果表明:①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②环境不确定性显著负向调节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的同群效应,即环境不确定性弱化了企业研发投入的行业趋同;③知识产权保护显著正向调节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的同群效应,即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了企业研发投入的行业趋同。结论丰富了企业研发投入同群效应研究成果,为考察企业所处外部市场与制度环境对企业研发投入同群效应的影响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