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郭田勇 《资本市场》2012,(10):42-43
<正>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结构性减税政策力度,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这样的表述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上曾经出现过,但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出现尚属首次。中央首次提出"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这在当前"稳增长"的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2.
2010年贷币信贷增长放缓,符合调控预期,但贷币供应量增速和信贷实际投放规模仍处于高水平;下半年人民币升值小幅加快并刺激“热钱”流入。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相对平稳,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热钱”异动风险和信贷风险上升,货币政策需适度向“控通胀、防风险”倾斜,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一是货币政策应中性略紧,控制货币信贷投放规模,适时适度加息。二是要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调整功能。三是要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3.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15):F0003-F0003
金融宏观调控除一手抓“增量”外,另一只手还要抓“存量”。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在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的同时,还要促进信贷结构优化,以充分体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要求。如何尽最大可能让信贷资金直接流入经济活动中最需要的土壤,着力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是当前尤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济大事记     
11月16日 央行发布了2004年1-3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显示,金融运行健康平稳。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储蓄存款同比增加,贷款增量稳步回升,新增贷款结构进一步改善,基础货币增幅回落,货币市场利率基本平稳,外汇储备继续增加,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5.
央行在目前发布的2011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谈到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时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在总量适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调节好货币信贷供给,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随后,央行宣布了今年的首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业内专家分析讪为,审慎政策框架,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结合起来,并根据经济景气变化、金融机构稳健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对有关参数进行的适度调整,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2001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及2002年货币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总体看,全年金融运行平稳,货币政策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徐伟 《时代经贸》2011,(12):167-167
2010年10月,央行自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加息,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升息通道,目前存款准备金已达到历史高位,且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未来央行可能更多使用提高准备金率、加息等主要方式调控流动性。2011年货币政策基调己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信贷及货币增速将受到严格控制,资金面将更为紧张,而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仍将维持增长势头,所以现在有必要认真思考、探讨债券融资。  相似文献   

8.
4月经济要闻     
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今年央行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进货币政策操作手段,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同时要继续做好银行系统反洗钱、反假币和现金管理工作。April2:ZhouXiaochuan,governorofthePeople'sBankofChina(thecentralbank),saysthecentralbankwillsteadilymakeinterestratesmoremarket-oriented,improvewaysofmonetarypolicyimplementation,andmaintainarationalgrowthforaggregatemonetarycredit.Inthemeantime,thebankingsectorwillintensifyitsfightagainstmoneylaunderingandcounterfeitm…  相似文献   

9.
《经济视角》2008,(2):3-4
央行在1月4日落幕的2008年工作会议中定下今年的调控主基调:货币从紧+信贷调控。分析人士认为,今年货币政策从紧的路线图已经逐渐明晰,调控将沿着“货币与信贷、总量与结构、数量与价格”3条路线进行。紧缩力度总体上将大于去年。经专家测算,M2(广义货币)和信贷增长目标可能分别为16%左右和13.5%-14.5%。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措施和金融运行情况,分析了2012年货币政策运行环境,提出了货币政策建议。本文认为,2011年,面对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条件向常态水平回归,有效遏制了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2012年,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的局面下,中国人民银行需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适度增长,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周涛 《财经科学》2006,(11):1-8
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货币信贷居高不下,我国经济过热的风险仍然存在.央行在将近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利率以抑制过快增长的货币信贷.本次货币政策的目的将限于通过抑制信贷过快膨胀来平滑经济增长,其理想效果是防热而不会致冷."稳健"仍会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基调.继续加息不是央行的最优选择,高固定资产投资、高经济增长速度仍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邱蓉 《经济导刊》2004,(1):56-59
2003年,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加快,达到历史最高峰值。受积极的货币政策引导,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快速增长。积极的货币政策带动商业银行信贷扩张2003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持续加快。截至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1.4万亿元,同比增长20.7%。前三季度,我国的信贷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实施的非常规货币政策进行研究发现,非常规货币政策在引导利率政策预期,降低长期债券收益率,刺激经济增长和通胀,恢复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功能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也产生了一些信贷和市场风险。随着市场环境恢复,政策效果下降,部分风险却开始上升,央行的政策挑战变成如何从宽松货币环境的预期中退出非常规货币。  相似文献   

14.
上半年,金融运行突出特点为:货币供应总量增长适度,流动性逐步增强;贷款总规模控制在计划内,保证了经济正常增长的资金需要,央行基础货币增长平稳,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总体看,当前金融运行健康平稳。  相似文献   

15.
朱红 《经济导刊》2011,(8):24-25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下滑态势,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2009年3季度开始,随着央行对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微调”信号的释放,以及银监会对信贷额度监控的加强,在资本约束、动态拨备等监管指标达标的压力之下,为了发展新增贷款,商业银行纷纷开发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和进行信贷资产转让交易。但是,此种手段相对不透明,相关监管统计缺乏,潜在的风险和未来发展前景广受关注。  相似文献   

16.
朱海斌 《经济导刊》2013,(11):10-10
<正>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在其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重申了中性货币政策的立场。央行表示,短期内既不放松也不收紧货币政策。我们认为,这是信贷宽松退出的开始,并且将延续至2014年目前央行主要通过信贷和流动性政策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信贷增速的放缓归结于社会融资总量中的非银行贷款部分,但是信贷增长仍高于名义GDP增长很多。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信贷宽松退出",而这一现象会成为货币政策的一大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迟缓,为了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政府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表现为扩大信贷规模。2009年我国信贷快速扩张,并已经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央行行长周小川在  相似文献   

18.
适度的信贷投放是促进一个地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近期来国家采取“银根松动”的货币信贷政策 ,以启动市场和刺激经济增长。这无疑给贫困地区经济复苏带来一线生机 ,无奈“春风不度玉门关”,贫困地区信贷投入极其有限 ,经济仍陷入停滞徘徊的局面 ,这在我们四川省苍溪县表现的特别突出 ,怎样增加信贷投入 ,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一、当前制约信贷投放的主要因素1、各行社货币信贷政策贯彻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一是缺乏权威、高效、有区别的区域性货币供给政策和针对西部地区鼓励性的货…  相似文献   

19.
从紧的货币政策是2011年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基调。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需要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银行信贷经营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挑战,分析政府信用主导下银行信贷经营的约束类型是研究银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1998年1月到2006年6月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主要运用VAR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传导渠道进行实证检验和理论分析,发现:(1)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它对经济变量的解释(预测)能力远高于其他货币变量;(2)货币供应量M2对工业增加值和CPI作出系统性的反应,且M2新息是由央行决定的,表明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3)我国基本不存在货币传导渠道,主要的传导渠道是银行贷款,信贷规模是事实上的中介目标,直接调控经济,并引导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因而,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实际上是两个——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M2,这种调控模式在1998年前后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4)两个中介目标调控不同的领域:信贷规模主要针对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主要针对金融市场,这是我国央行的一种现实选择,央行也较为成功地实现了两者之间的一致和协调。上述结论对于货币政策实践是有意义的,表明我们更应关注信贷规模指标并以此为核心来调控经济。当然,这种货币传导模式存在缺陷,只是阶段性地起作用。从未来的发展模式来看,要采用包含更多信息的利率作为政策中介,其前提条件是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