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2008—2018年我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探究了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各地经济发展影响的路径,将产业结构升级作为中介变量,并细化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探讨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传导作用,以及将我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进行区域异质性的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均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且产业结构升级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②东部地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完全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实现的,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部分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实现的;③东部地区的中介变量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在科技创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完全的中介效应,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表现出部分的中介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表现出完全的中介效应,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均表现出部分的中介效应;④东部地区对外开放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固定资本投入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应继续加大固定资本投入,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追赶状态,大力赶超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克服地域发展不平衡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包含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方面. 本文基于2002—2013年间的中国30个省域的数据, 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经验分析了人力资本对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作用. 分析得出: 当前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对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均呈现出正向促进作用; 人力资本分布结构并不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 与此同时, 从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空间效应来看, 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长江沿岸中心城市2006-2018年面板数据,在综合测算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影响和具体作用路径,并运用门槛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影响.结果 显示:技术创新能够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并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之间存在U形曲线关系;在不同技术创新和环境规制门槛区间内,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逐步由抑制转变为促进;较弱的环境规制强度为技术引进、模仿创新提供了可能性,进而有助于提升技术创新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效应,而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则需要适度提高环境标准,同时应促使企业强化自主创新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并打破产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文章基于2005-2018年中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试点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宽带中国”试点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试点促进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将地形起伏度作为“宽带中国”试点设立的工具变量,得到了与基准回归一致的结论.(3)“宽带中国”试点所促成的合理化的变动主要是通过城市内资源的再配置,高级化的变动主要是通过城市间资源的再配置,并具体通过技术创新、金融发展以及人力资本等途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4)西部城市“宽带中国”试点促进了产业结构合理化,但并未促进高级化;中部城市试点既促进了合理化也促进了高级化;东部城市试点促进了高级化,但并未促进合理化.因此,要以“新基建”为强力“引擎”,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再配置中的作用,深度挖掘和持续释放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红利,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1—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的影响机制及其时空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人口老龄化通过降低消费水平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通过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金融危机前后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存在差异,不同区域的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影响也不同。鉴于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复杂性和异质性,政府应注意采取差异化和相互支持的政策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6.
叶娟惠  叶阿忠 《技术经济》2022,41(10):12-23
为了实现碳减排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在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基础上,构建半参数空间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SSPVAR),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导数散点图实证分析了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碳排放之间的双向空间传导效应,以及环境规制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1)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碳排放之间存在时间滞后效应和空间传递效应。科技创新和碳排放存在显著的正向自强化效应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2)科技创新促进本地和邻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但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均对本地和邻地的科技创新产生不同程度的时间滞后性的抑制作用。(3)科技创新减少本地二氧化碳排放,但不利于邻地的碳减排;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有利于邻地碳减排,但增加了本地的二氧化碳排放,且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碳减排效应比产业结构合理化更显著。(4)环境规制对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碳排放都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区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区际产业转移显著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但是短期内抑制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分区域的结果说明,区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暂不显著,区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都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此外,人力资本水平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未产生显著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关于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8—2020年数据,采用GMM等方法实证研究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村经济韧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基础设施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观察期内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促进了农村经济韧性的提升,门限效应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2)农村经济增长是产业升级提升经济韧性的有效中介渠道。农村交通和生活性基础设施越完善,产业升级提升农村经济韧性效果越明显,但生产性基础设施调节效应不显著。(3)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产品加工业较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休闲农业对韧性的促进效应更明显,产业结构升级对不同水平的农村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9.
宣旸  张万里 《财经科学》2021,(5):103-118
在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的过程中,产业智能化将如何影响国内的产业结构?基于产业智能化的基本定义,通过智能化相关指标构造产业智能化指数,将产业结构升级分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两个方面,探析产业智能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静态和动态关系,研究收入分配如何影响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并考虑不同地区产生的影响.得到结论如下:(1)产业智能化有利于产业结构高级化,但降低产业结构合理化;(2)产业智能化和产业结构升级都存在惯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智能化随着时间推移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断减弱;(3)城乡收入差距减缓了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作用并加速产业智能化造成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本-劳动收入份额比值正向调节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作用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负向作用;(4)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地域差异,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不显著,并且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省级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本省创新投入可以通过1条直接路径和3条间接路径影响本地及其它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利用ESDA、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路径下创新资金投入对本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明显促进效应,创新人员投入则显著提高了本省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本省创新人员投入通过“挤占效应”阻碍了其它省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在创新投入的“协同效应”、产业结构变迁的“趋同效应”及官产学研的“协作效应”等空间溢出机制作用下,创新资金投入通过3条间接路径促进了其它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人员投入则提高了外省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前期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后期产业结构发展具有动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兑现碳中和承诺,有待于绿色技术的进一步创新。针对这一目标,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为了检验智慧城市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基于2006-2018年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和倾向得分匹配相结合(PSM-DID)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财政科技支出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在低金融发展水平、低外向型经济水平和高人力资本水平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对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和推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基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技术创新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消费升级效应,剖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逻辑机理,并利用2007—2018年中国27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资源配置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不稳健,消费升级表现为遮掩效应;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城市异质性,在沿海城市和大中规模城市中,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市场化程度越高,其促进作用越显著。研究结论对更好地发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力量之源,低碳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将创新型城市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05—2018年全国275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评估创新型城市试点对降低碳强度的政策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在降低碳强度的基础上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各类试点政策的推动效果依次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创新型城市政策>智慧城市政策>低碳城市政策>环境保护重点监控政策;第二,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与结构转型效应3条路径助力低碳经济发展;第三,城市特质会影响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效应发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碳强度的抑制效果呈现由东到西递增的地理空间差序格局、由高到低递减的城市等级差序格局,在人口规模与抑制效果之间呈现倒U型作用,并且资源型城市的抑制效果显著大于非资源型城市。  相似文献   

14.
林小莉  王德起 《技术经济》2022,41(11):104-113
基于2006-2018年我国15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2012年智慧城市建设全国性试点政策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通过PSM-DID方法检验智慧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试点的智慧城市政策显著提高了我国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就地区异质性而言,相比于中西部区域,试点智慧城市政策对东部区域城市绿色发展的效果更加明显;机制检验显示:试点智慧城市政策在全国和中西部地区分别通过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产生绿色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则通过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并据此为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孙学涛 《技术经济》2021,40(8):76-88
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产业的竞争,在全面推进高速铁路建设和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基于东北地区147个县和34个城市的数据,运用SARAR模型分析高铁对不同行政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建设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同时高铁建设对城市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正向溢出效应;高铁促进了城市和县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提升;高铁还会带来"鲍莫尔成本病",即高铁不利于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高铁在产业结构的虹吸效应中起到促进作用;高铁会通过抑制第一产业发展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进而影响地区产业结构;高铁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资本要素产生影响.同时采用了4种方法检验高铁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发现相关结论仍然是稳健的.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要素流动、政府干预和交通衔接等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剖析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构建门槛效应模型,收集2011—2020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数据,测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的效应,并对各地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水平的协同性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产业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倒U型递增影响效应,产业数字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递增影响效应,相较于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更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递增影响效应;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水平可分为双高型、双低型、数字产业化加强型、产业数字化加强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武兴伟  包明齐 《技术经济》2020,39(11):60-69
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国的产业增长方式将经历从资源和资本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的过程。以创新为驱动力,延长产业价值链,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已然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02-2017年27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城市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得出了以下结论:城市产业转型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创新驱动能显著提升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水平,并且城市的创新驱动水平对周边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群的出现能有效加强城市创新驱动对周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替换指标、邻接关系矩阵替换、分组检验等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保持稳健。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驱动力。基于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Tobit回归方法与门限效应分析方法,考察市场化调节作用下区域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区域技术创新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两化”发展,在引入市场化的调节作用后这种推动力变强且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调节作用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中还表现出门限效应。在分区域分析中,这种调节作用在上游以及中游城市相对较强,在下游城市则相对较弱。最后提出,应注重区域发展异质性,构建最优市场环境,发挥区域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实体集聚与虚拟集聚双重理论视角,基于2011—2019年我国271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门槛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智能服务水平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智能服务水平提升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广度和深度具有正向影响;受网络外部性影响,智能服务水平与区域创新数量呈“U型”单门槛特征,与区域创新质量呈先降后边际效应递增的双门槛特征;智能服务通过降低实体集聚要素流动的拥塞效应、增强虚拟集聚要素流动的溢出效应提升区域创新绩效。通过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中西部地区、外围城市以及其它城市群,智能服务对区域创新绩效的积极效应在东部地区、中心城市以及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运用2009-2017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相关数据和PVAR模型,对自主创新、合作创新、技术引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间的动态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自主创新对合作创新和技术引进在短期内为负向影响,在长期内为正向影响,合作创新对自主创新始终为正向影响,对技术引进在短期内为正向影响,在长期内为负向影响,技术引进对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始终起负向作用;②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在短期内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但长期内对产业结构升级起促进作用,技术引进始终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③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现状在短期内对合作创新和技术引进起负向作用,在长期内对3种技术创新途径均起正向作用,高级化对3种技术创新途径始终起正向作用;④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在短期内不一致,但在长期内表现一致。因此,为提高中国技术创新水平、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应坚持走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的技术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