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丽丽 《经济师》2006,(3):256-257
20世纪.生态学、经济学、地球科学与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为资源科学的诞生、发展和.资源观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奠定了基础。20世纪的资源观经历了早期的人本位资源无限观,中期的“资源有限论”和末期的资源持续利用观的转变。可以断言,21世纪是一个以资源持续利用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时代,探索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资源科学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资源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帅 《生产力研究》2006,13(11):276-278
文章基于资源学派对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研究工作,评述了基于资源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观点。首先,以资源观的发展为线索,综合归纳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源学派对企业竞争优势研究的主要观点;其次,以Barney和Peteraf的相关研究为代表,阐述了基于资源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分析框架;最后,在指出资源观相关理论拓展的基础上,评述了能力观、知识观及动态能力观对基于资源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研究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发展模式否认自然资源的资产属性和价值属性,产权界定并不明晰,致使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依赖自然资源的永续支持,这一战略的贯彻与实施需要树立自然资源的资产观和价值观,明晰资源的产权归属,进行资源资产核算,并将其纳入产权管理范畴。与此相对应,培育资源市场、发展资源产业,有利于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可从根本上保证资源有效增值和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永远的难题--资源的争夺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已经踏上21世纪的行程。当我们回首20世纪的时候,不禁发现:20世纪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高歌猛进,飞速发展,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信息时代。但是人类借助科学力量,“自我”欲望不断膨胀,无限占有和利用资源,地球的臂膀再已难以承受;同时,人类自相争夺,人道主义传统遭遇了泯灭之灾。这就是20世纪给人类文明留下的遗产。人类在这份沉重的遗产面前,并没有停止他们原有的脚步,今天和未来他们仍在展开资源的争夺。而且,争夺的对象、范围、空间也将大大超过20世纪。资源战场纵观人类对资源争夺的历史,土地一直是国家和民族间争夺的主…  相似文献   

5.
张军民 《经济地理》2001,21(2):135-139
资源开发是地区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形成特色经济的基本条件,但资源观、优势观及资源转化战略是要随着科技进步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在全球化浪潮及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实施西部开发,传统的资源转化战略做出新的评价和定位,使西部开发能真正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和领域。  相似文献   

6.
云南野生动物资源持续利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云南省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分析了云南持续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指出云南的野生动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广阔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如果措施和政策得当,云南完全可以在下个世纪建设成为动物资源大省,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高科技发展,为云南的经济,文化和生态旅游建设作出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金融理论总是随着金融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金融资源论是一种全新的金融观。从金融资源论的视角去观察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作者发现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与货币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有关;70年代的滞胀与各国对金融资源的乱砍、滥用有关;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自由化及其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与不注意金融资源的生态环境有关。90年代以来,各种更加务实的金融理论层出不穷,它们从不同的侧面证实了金融资源论的正确性,但与这些理论一样,金融资源论也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8.
一、循环经济的提出及概念。循环经济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鲍尔丁在其“宇宙飞船理论”中首次提出。他认为,资源和环境问题都是由发展引起的,由发展导致的环境资源问题必须由发展采解决,其途径就是改变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以生态学规律为指导,将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融为一体的发展观,目的是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循环。维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智力资源是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应成为现代资源科学研究的新领域,这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资源科学自身向前发展的必然。智力资源属于社会资源范畴,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可再生资源和软资源,具有继承性、附着性、流动性、增殖性、时效性和不易度量性。根据智力资源特性与概念,比较分析了它与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青海湖地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遵循相关性原则,在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现有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使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和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提出了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坚定不移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进行土地生态经济规划等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战略措施,为协调该区土地资源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为制订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管理策略与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烟台地区耕地资源持续减少。本文基于烟台地区相关的统计资料,初步分析了烟台市耕地资源利用与变化的基本特征及耕地流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烟台市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耕地的主要流向是工矿用地、居民点和各类交通用地以及果园等;(2)经济发展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规划决策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内文献资源仍具有稀缺性和不平衡性,客观上要求必须实现资源共享.中国现阶段的高校,校内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是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纽带,文献资源利用的非竞争性是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前提,互联网络的发展为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提供了便捷条件.要实现校内文献资源共享,必须树立科学的文献资源观,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体现图书馆在共建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师生主动参与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思想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循环经济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涉足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传统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使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我国资源的循环利用、环境的循环净化。有助于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有助于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有助于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资源消耗的特征及未来的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重化工业的持续高增长,我国能源和铁矿石、铜精矿、铝土矿等主要矿产资源的消耗快速增长,总量持续扩大,工业化进程中资源紧约束状态加剧,能矿资源保障矛盾日趋突出。基于未来10~20年我国工业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交错的外部环境,预测到202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2030年基本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届时,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将分别比2012年增长50.6%和68.9%,除煤炭资源的保障支撑能力基本可持续外,铁矿石、铜铝矿、油气等其他矿产资源和能源保障能力将面临较大考验。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房产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存在一系列负面问题。其中由于土地空间资源瓶颈,而导致在城市房产开发、设计中,较普遍地存在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现象,缺乏对土地空间资源利用的科学、艺术和经济相统一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西方资源基础理论评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学术流派。企业资源基础理论的出现为战略管理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本文拟对资源基础理论的核心观点、演进历史及研究价值有关研究的追溯,透析该理论对战略管理自身发展的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虽然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国奇迹,但就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整体水平而言,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仍然存在50年左右的发展差距。这就意味着我国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至少还需要20-30年的快速增长。对此,我们充满信心,而且也别无选择。但是,我国要再实现20-30年的快速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资源短缺。获取足够的资源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基本支撑。可是,资源的丰裕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并非总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在20世纪末期,大量的研究发现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呈负  相似文献   

18.
宋魁 《经济师》2006,(9):281-281,283
20世纪中期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来,由于国家及有关省区、部委等持续不断地大力支持和帮助,以及高原内部自身的努力和奋斗,高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并迈进了新的历史阶段。跨入21世纪后,区域可持续发展又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分析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模式,为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企业战略联盟竞争优势创造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开始对企业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即从对立竞争转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合作竞争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建立企业战略联盟。战略联盟作为一种组织创新,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通过联盟可获取合作伙伴的互补性资产,扩大企业利用外部资源的边界。这里的资产包括企业资源、核心能力和知识资源,联盟企业资源、能力和知识的共享、互补与学习,是企业战略联盟持续竞争优势创造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反思资源基础战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基础战略观是当代战略管理理论的主流范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完美的。它所存在的理论地位不稳定,不清晰;核心概念内涵模糊,外延混乱;对市场交易费用漠视;对持续竞争优势如何产生解释乏力,对价值的创造、保护和掠取过程理解狭隘;对外部经营环境漠视。理论的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是制约资源基础战略观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