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选取2005-2019年数据,基于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样本期间货币政策、同业业务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同业业务规模越大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越高;在货币政策的债券市场传导过程中,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中介效应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应.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加强,同业业务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但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货币政策需关注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及其与其他非银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强化穿透式监管机制,避免较大波动所带来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2.
马克 《当代经济》2021,(7):16-20
近年来,我国同业市场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间关联性经由资产负债渠道明显提升.受此影响,银行间市场系统性金融风险也随之上升.针对银行间关联性不断上升的问题,我国金融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了银行同业业务的调控力度,有序压降同业理财规模,并对商业银行同业负债占比进行限制,以控制银行间系统性风险.本文采用商业银行数据,模拟测算了近年来我国银行系统的系统性风险变动趋势.实证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对银行同业市场规模的限制,显著降低了样本内银行间的关联性,系统重要性银行破产对金融系统的冲击明显下降.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建议应提升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状况进行高频监测,以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我国当前银行体系制度约束的典型事实出发,通过建立面板门限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紧缩性政策下我国银行个体特征决定贷款行为差异性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在以资产主导型的盈利模式、较为宽松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和完善的银行间同业市场制度的约束下,如果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小,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比率越高,可能会面临较高的外部融资成本,并且贷款下降幅度较大。反之,如果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大,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比率越低,就会面临较低的外部融资成本,而贷款下降幅度较小。这也就意味着,由银行个体特征所引致的贷款行为差异性,有可能会弱化货币当局通过银行贷款渠道传导紧缩性政策意图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因考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许多研究.本文另辟蹊径,从商业银行成本收益角度出发,通过对银行体系在中央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和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的情况进行考察,得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仍旧面临着流动性过剩问题.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是2004年以后才在我国经济领域中明显展露出来的.文章系统考察了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因素,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产生作用:分业经营体制下存差规模快速扩大;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出现;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5.
黄飞鸣  严涵  魏琳 《当代财经》2021,(11):52-64
基于中国银团贷款数据,实证检验了流动性冲击时银行伙伴关系对银行融资成本、流动性创造水平和信贷供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拥有更多伙伴关系的银行会更倾向于外部"购买流动性"而不是内部"储存流动性"的流动性管理策略;在面临流动性冲击时,通过银团贷款建立更多伙伴关系的银行会面临更高的融资流动性风险,削弱流动性创造能力和减少信贷供应数量;银行伙伴关系会促使银行放松内部流动性管理,最终在面临流动性冲击时带来不利后果.因此,商业银行应持有充足、优质的高流动性资产,切勿陷入同业资金"依赖症";监管当局需要强化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避免过度依赖伙伴关系的短期同业资金而造成流动性危机.  相似文献   

6.
包有或 《经济论坛》2014,(4):102-106
在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引起外部环境倒逼的背景下,中国的利率改革在流动性管理、"影子银行"体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信托和理财产品等方面存在深层次矛盾,针对利率、信贷、市场和流动性风险,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银行同业间的定价协调机制、激活货币信贷存量、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加快金融创新能力建设等政策建议,以促进利率市场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利率市场化改革备件下,本文站在银行的角度建立一个适合中小企业的贷款定价模型,以此帮助银行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本文首先基三种贷款定价模式的比较研究,归纳提出了适合区域性商业银行特征的中小企业贷款定价理念——“基于同业竞争的贷款定价法”;其次,探讨了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机制的微观因素,如资金成本、违约风险、预期收益等;第三,综合市场结构和风险度量两个主要因素,利用审断回归分析建立同业竞争贷款定价模型;最后,采用某区域性商业银行的数据来进行实证检验,从而说明使用这种基于同业竞争的贷款定价模型是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条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徐青 《资本市场》2000,(1):41-42
<正> 1999年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允许基金管理公司经批准后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从事购买债券、债券现券交易和债券回购业务。这一规定为基金开辟了新的投资和融资渠道,但也相应地放大了基金的风险。基金要运用好这一新的投融资渠道,首先必须对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基金在该管理规定公布前,也可以在证券市场从事债券交易,但证券市场的债券交易与银行间同业市场有不同的特点。一是债券交易品种不同。除企业债券之外,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债券主要是国债,有六个品种上市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2~2017年中国银行业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参与同业业务对其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参与程度和流动性创造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无论是同业资产还是同业负债业务,随着银行对其参与度的提升,单位资产的流动性创造均会下降;这一负向关系在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并不显著,然而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参与程度的提高会显著降低流动性创造规模。其次,不同财务特征的商业银行在同业业务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上存在显著差异。资产规模较大并且盈利能力较强的银行,同业业务对流动性创造的负向效应较弱。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是中国社会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向社会提供流动性的效率直接决定了社会融资的效率.为弥补流动性创造研究在效率和中观层面的不足,文章采用中国商业银行2000?2015年微观数据,探讨了市场竞争、银行市场势力与流动性创造效率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市场竞争与流动性创造效率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中国银行业存在最优的市场结构;(2)银行市场势力过强是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效率较低的重要原因,银行市场势力越强,其流动性创造效率越低;(3)市场竞争程度与市场势力的流动性创造效率系数之间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寄希望于通过增强中国银行业竞争程度来改善银行市场势力过强所导致的流动性创造效率过低,作用可能非常有限.中国应沿着"增强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的改革方向继续前进.文章的研究丰富了已有文献,而且为中国银行体系改革的顶层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是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期,地方政府债务迎来集中置换期,但在置换中最优比率该如何确定?理论分析层面,本文构建了包含同业拆借市场的异质性商业银行的三期模型,分析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转移的传导机制。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推高短期资金利率,带来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破产风险。债务置换政策能够缓解这种不利影响,然而,过高的债务置换率反而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破产风险。因此,债务置换政策存在收益与风险的权衡,最优债务置换率应该等于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率。本文进一步论证了债务置换率的合理区间和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对债务置换的影响。实证检验层面,本文采用2015—2019年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可能性对债务置换强度的影响和地方政府融资能力的调节效应,进一步佐证了理论分析,为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流动性的缺乏始终是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而债券的流动性又是反映债券市场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为发行主体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渠道,更重要的是为其他金融资产的定价提供无风险收益率基准、促进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和债券资产运作,并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广泛的空间。本文从市场微观结构因素出发,从市场格局、交易制度、市场透明度、融资融券制度、盯市机制等几个方面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存在的流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鑫冬 《资本市场》2014,(2):104-107
<正>同业业务的扩张导致实体和银行间流动性存在跷跷板效应,同业监管面临两难局面。一方面,银行间资金杠杆的提升是当前流动性易紧难松的主要原因。同业监管加强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间资金杠杆,从而缓解银行间流动性紧张。然而另一方面,同业业务已经成为实体资金供给的重要渠道,同业监管很可能导致实体资金成本上行。  相似文献   

14.
同业市场摩擦、银行异质性与货币政策传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曦  金钊 《经济研究》2021,56(10):56-71
同业拆借双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改变了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行为,同业市场摩擦因而通过银行贷款决策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我国同业市场的特殊性又在于,存在着具有不同流动性充裕度和信用风险的大小银行,其中大银行可看作资金批发方,小银行主要是资金拆入方.针对这些特征,本文构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我国异质性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动态优化决策模型,推导不同类型银行的贷款投放决策,探讨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有效性.结论 是,同业市场摩擦阻碍了货币政策传导;面对货币政策冲击,不同类型银行反应不一;特殊的同业市场结构进一步阻塞了政策传导——若同业风险飙升,大银行将急剧减少资金拆出规模,货币政策传导遭遇梗阻并产生类"钱荒"现象.然后使用2007-2019年间279家中国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理论推断.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货币政策操作与金融改革的建议.对于深入理解我国货币市场运行,以及如何疏通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问题,本文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笔者基于2011年上市银行数据,运用矩阵法对我国银行间市场风险的传递效应进行模拟研究,并考虑到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银行同业交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将非银行金融机构交易数据纳入模型进行重新测算。结果表明我国银行间市场上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大,表现为风险传染源银行数量的增加和风险传递范围的扩大。  相似文献   

16.
刘宝丽 《经济论坛》2002,(12):56-56
一、表外业务的概念表外业务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它依靠银行的信誉,通过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工具和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等来收取手续费和佣金,以改变当期损益和运营成本,提高资产报酬水平。主要包括贷款承诺、循环保证融资、担保信用证、履约担保、投标担保、还款担保、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利率互换、货币互换、银行承兑、信用证、远期外汇买卖协议等。在表外业务中,银行既可以作为当事人直接参与交易,也可以中间人或保证人的身份间接参与交易,并从中收取手续费。二、西方商…  相似文献   

17.
拓宽银证合作方式,迎接加入WTO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的迅速 发展为商业银行借助资本市场、借助同证券经营机构的合作、改善自身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空间。本文主要探讨商业银行同证券公司如何积极开展合作、拓展业务,建立起二者之间合法合理的有机联系,发挥双方的互补优势,迎接加入WTO的挑战。一、积极发展商业银行对券 商的融资业务 1999年8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下发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为证券公司合法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同时,商业银行对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也在进行讨论,将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出台。商业…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玮 《经济论坛》2003,(14):20-21
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要保持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畅通,需要货币政策传导主体(中央银行)、中介(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和客体(企业和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积极引导货币政策影响总产出和宏观经济运行。然而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传导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率传导机制受阻。近几年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利率在央行与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在货币市场各交易主体之间的传导作用在不断加强。特别在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同业…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Tobit面板模型,选取了2005—2013年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研究同业业务发展对银行效率的影响。笔者通过随机前沿法(SFA)估计出银行的成本效率和盈利效率。从全样本的回归结果来看,银行发展同业业务对成本效率和盈利效率都有提升,但在不同时期和对不同类型的银行,影响效果存在差异。2005—2009年,无论是同业资产或同业负债业务对银行成本效率、盈利效率的提升作用都有限。2010年之后,同业负债对银行效率的提高有显著正向作用。不同规模的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效率的影响也不同。大型银行在2009年前后同业业务的发展对效率提升起到了较大的贡献作用。中小型商业银行在2005—2009年,无论是同业资产或同业负债业务都对银行成本效率、盈利效率提升作用有限。而在2010年之后,同业负债业务显著提高了银行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具有担保偏好行为,即偏好发放担保贷款.信贷交易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银行为了降低不确定性,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商业银行进行较强的筛选、监督和审查活动,获取企业的信息;二是商业银行依靠担保,节约筛选成本、监督成本和审查成本.有限理性的商业银行当然会选择后者.但是,担保行为不能完全替代银行的筛选、监督和审查活动,因为担保品本身也存在诸如价值波动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