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王宏斌 《时代经贸》2007,5(12Z):211-212
死刑的废止是现代人权保护的客观要求,是刑事立法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赞成和反对废止死刑的两方面的观点和理由,认为我国目前尚不具备立即废止死刑的客观奈件,应减少和限制死刑,逐步走向完全废止死刑。  相似文献   

2.
刘荣 《经济研究导刊》2008,(17):278-280
死刑制度自古以来一直是刑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死刑的存废以及死刑制度的取向一直都是理论上和立法上的热点。中国现行死刑制度作为一种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有一些部分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进行调整。中国现行死刑制度从总体制度上讲是基本合理的,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坚持现有正确制度的基础上,及时地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一个相对完善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保有并执行死刑的国家之一。死刑在中国的存在有其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但面对死刑废除的国际性趋势,中国将何去何从?本拟从死刑废除的必然性和实然性两个方面,对中国死刑的存废问题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4.
陶思惠 《时代经贸》2012,(16):91-92
近年来经济犯罪死刑的废除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家对此各持自己的观点,我认为经济犯罪的死刑应当废除。经济犯罪的贪利性和智能性决定了经济犯罪不宜配置和适用死刑;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明显违背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的谦抑性也要求废除经济犯罪的死刑。  相似文献   

5.
轻微刑事案件可以适用刑事和解我国理论界和司法界就此基本达成共识,重罪案件和死刑案件可否适用刑事和解理论界争议颇为激烈。文章主张死刑案件不能和解,死刑被和解将违背我国死刑适用的宗旨,破坏死刑适用的标准;死刑案件和解严重背离了罪行法定原则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也不符合刑事和解的应有价值;容易滋生新的司法腐败;其本质是国家推卸本应承担的对被害人的救助责任;死刑案件刑事和解也并非控制死刑适用的良策。  相似文献   

6.
郭宁 《经济研究导刊》2010,(31):263-264
死刑复核程序是中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特别程序,同时,它作为独立于两审终审以外的特别程序,是中国司法制度所特有的。从阐述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意义开始,重点剖析当前中国死刑复核程序中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经济犯罪死刑的废除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家对此各持自己的观点,我认为经济犯罪的死刑应当废除.经济犯罪的贪利性和智能性决定了经济犯罪不宜配置和适用死刑;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明显违背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的谦抑性也要求废除经济犯罪的死刑.  相似文献   

8.
戎志仙 《时代经贸》2007,(1Z):143-143,145
死刑是以剥夺犯罪人生命为基本内容的刑罚。死刑是凭借从肉体上消灭犯罪分子的手段来惩罚犯罪,从而达到防卫社会的刑罚方法。正因为死刑的严厉性和巨大的威慑作用,历史上各国统治者无不重视死刑的使用,把死刑作为对付危害其统治最严重的犯罪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死刑剥夺的是人之最宝贵的权利——生命权。  相似文献   

9.
尽管大陆与台湾地区都保留死刑,但两者的死刑制度还是有所不同.在死刑适用对象、死刑适用程序,大陆和台湾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此外,台湾地区没有死刑缓期执行制度.大陆可以借鉴台湾死刑适应对象制度,而台湾地区则可以借鉴大陆死刑适应程序和死刑缓期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10.
刘斌 《经济研究导刊》2014,(14):304-305
经济犯罪①死刑的逐步废止是我国目前死刑废止进程中的首要问题。我国通过司法方式对经济犯罪死刑进行限制,产生了明显积极的效果。《刑法修正案(八)》削减了13种罪的死刑,为我国经济犯罪死刑的废止迈出了关键一步。至此,可继续通过司法上着力统一经济犯罪死刑适用的标准,推动经济犯罪死刑限制进程。  相似文献   

11.
章勇 《经济研究导刊》2010,(24):225-227,266
死刑走向废止是历史规律,在中国现阶段死刑还有存在的必要,适当延长有期徒刑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以及广大民众报应观念的逐步淡化,是控制和减少死刑并最终废除死刑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废除死刑已成为世界的趋势,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死刑的废除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社会存在因素与社会意识因素.在中国目前阶段,由于中国的物质条件、人民的思想观念以及死刑价值的影响,死刑在中国尚不能废除.但从历史发展文明进步人性弘扬的角度审视,死刑的废除是一种世界潮流大势所趋,从限制死刑逐渐走向废除死刑将是中国死刑演变的必由之路.因此虽然中国目前不宜废止死刑,但应当对其加以严格控制.限制的关键应是立法与司法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李昌奎奸杀少女,摔死男童案,被称为“赛家鑫”。他一审被判死刑,二审又因“自首”改判死缓,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因李昌奎案重新审理,云南吴倩被害案重新引起关注。2008年,赛锐向女孩吴倩求爱被拒,便连刺其27刀致其死亡,吴倩头部几乎被砍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现代法治国中少有的适用死刑较多的国家.面对着国外质疑的不尊重人权以及自身刑罚理论完善的需要,我国刑法理论也将死刑问题作为一个热点问题.基于我国现在的国情,贸然废除死刑并不可取.我国应该坚持少杀,反对多杀、错杀是我国的长期死刑政策.关于死刑问题的讨论巴很多,笔者仅从几个小方面阐述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苏恩涛 《当代经济》2016,(16):122-125
本文以举国关注的聂树斌案复查为切入点,从建立我国死刑案件证据审查制度的必要性入手,简要分析了我国死刑案件证据审查制度的现状和要求,提出了完善我国死刑案件证据审查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死刑,又称生命刑或极刑,是刑罚体系中最严厉的一种刑罚,其通过剥夺犯罪人的生命来实现一定的刑罚目的.随着法律制度和人权制度的发展,死刑的适用已成为现代国际社会、各国政府、人权组织乃至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刑法仍保留死刑,死刑的适用率在世界上相对比较高,在国内.法学界和社会上也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死刑存废之争.虽然国外确有一些国家废除了死刑, 但我们不能盲目照搬国外废除死刑的做法,而是需要考虑中国的国情、社会的整体状况以及历史发展趋势等因素来进行综合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死刑作为最古老的刑罚手段之一,其适用问题一直是刑事法学界激烈争论的焦点.当今世界,废除死刑的呼声愈来愈烈,已成为一种趋势性的选择.基于现实国情的限制,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具备废除死刑的务件,但严格限制死刑适用,"少杀、慎杀"的基本观念已经为刑事政策所确立.本文主要结合办案实践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对死刑案件如何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如何在立法层面和司法层面有效限制死刑,提升死刑案件质量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马雁 《时代经贸》2011,(24):21-22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总结了一定经验,形成了独有的理论体系,在刑罚制度方面,尤其是关于死刑立法与死刑政策思想的阐述上,深刻体现着毛泽东思想的民主革命原则以及从实际出发、辨证解决具体问题的科学实践路线。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修正案(八)》取消了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过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这无疑是我国死刑制度改革中迈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步,为全面废除经济犯罪乃至死刑制度奠定了基础。经济犯罪设置死刑明显违背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的谦抑性等,废除经济犯罪死刑的适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刘亮 《经济研究导刊》2010,(20):131-133
从多个视角,采取逻辑的思维、辩证的观点,从对中国刑法关于经济犯罪中适用死刑的情况分析开始,借鉴国外理论,分析理论依据,论述了我国现行刑法中经济犯罪死刑废止之可行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