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工业企业集团中实施生态工程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微观举措,是增强集团生命力的有效手段。而实施集团生态工程必须解决集团个体生态与区域生态的耦合问题,科学地进行生态规划,在生态产品设计上实现新的突破,并从根本上增强集团生命力,实现集团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浅谈工业企业产品生态设计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企业产品生态设计及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工业企业存在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工业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要健康、持续发展也必须高度重视产品生态设计及规划。本文就此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工业企业必须树立市场位与生态位并重的观念,重视生态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遵循生态设计的基本准则,科学地制定生态规划,实施生态工程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对工业生态系统及生态工程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对工业系统的特点、工业与环境的关系,对工业生态园区的规划及企业生态工程进行了研究,提出工业生态园区规划的一般流程以及在工业企业中实施生态工程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生态工程研究的状况,工业企业生态工程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生态工程的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分析了该项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应用前景。加强对工业企业生态工程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工业企业生态工程的实施和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可以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制定生态规划及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继工业文明后,生态文明是一种正在生成的发展的文明范式,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高级阶段。而实施企业生态工程,发展循环经济,是构建生态文明,实现工业与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这要求在宏观上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产业生态化,构建工业企业实施生态工程的动力机制及其政策,在微观上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推进工业企业实施生态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我国工业企业的发展模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研究了工业企业个体及企业生态群落与复合生态系统环境的关系,进一步厘清了工业企业生态群落的运行结构,并从复合生态系统及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初步构建了工业企业个体或生态群落与外部环境协调运行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控制与反馈机制等综合运行机制,对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企业实施生态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使用及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资源与环境。要促进工业的科学发展,构建生态工业,实施企业生态工程是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工业化与工业企业生态工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要克服传统工业的弊端,实现工业与生态的兼容与协调发展,就必须发展生态工业.文章在分析我国工业化所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生态工业,促进企业实施生态工程的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制药企业产品生态设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泽华  董莉 《生产力研究》2011,(5):60-61,75
现代医药产业和医药技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很多医药生产企业所排放的气体、污水等已成为很多地区区域性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这要求制药企业重视产品生态设计,实现医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制药企业提出加强产品生态设计是实施生态工程实现科学发展的微观举措,产品生态设计需要在生命周期分析(LCAl,ife cycle assessment)基础上考虑产品生产、销售、消费、报废后处理等问题,以促进物质循环与生态平衡。制药企业在产品生态设计中可以实施PDCA的运行模式,并处理好企业生态战略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理论与方法,对工业企业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进行了分析,界定了工业企业生态工程的投入产出,给出与投入产出有关概念的量化定义。工业企业生态工程作为一个投入产出系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投入产出,它不仅包括经济投入与经济产出,还包括生态投入与生态产出。在工业企业生态系统中,各部门、各分厂及车间的生产过程不是孤立和封闭的,而是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相互联系的,并支撑其投入产出结构,根据这一原理,我们构建了工业企业生态系统基于物质流的投入产出表。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结合RH制药企业构建了生态投入产出模型,填制了其投入产出表,测算了其消耗系数,为企业进一步推进生态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精确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工程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西方精确农业的主要目标及技术思想,比较了中国农业生态工程与精确农业的异同点.提出农业生态工程研究及实践具有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同时亦应正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吸收精确农业有关原理及方法,在理论规范化、手段现代化、过程监测及其控制自动化、增加高新技术含量、与信息技术、机械工程专业有机结合、提高工程设计可操作性等方面努力,推动农业生态系统设计与管理的信息化与知识化,逐步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及机械工程装备的农业生态工程技术体系,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与实现以科学技术化为本质特征的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R&D活动提高企业市场势力的途径是什么?R&D活动改善社会福利的途径与机制是否存在行业差异?本文利用2004-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在市场势力的度量模型--新产业组织生产法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企业的R&D活动因素,直接测算我国工业企业的市场势力,并基于企业所在行业、企业所有制和企业行为特征的不同视角,考察R&D活动对企业市场势力的影响,以及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价格两条路径对不同行业的社会福利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忠恕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做人做事的根本法则。清净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也是产生大德大智,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核心理念。慈悲是佛教大乘之根本,也是超越自我,提升境界,追求众生平等,给乐拔苦的不二法门。儒道释诸教的核心思想可以相互印证,并生成大智大慧。在生态危机严峻的今天,要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幸福祥和的生活,需要挖掘儒道释的智慧,构建生态伦理,才能促进自然界的和谐与持续,建设人类与众生真诚、平等、幸福、祥和、持续的地球家园。  相似文献   

14.
过去十年,长江上游地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也暴露了旧有体制中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明显加快,新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加大,引入创新机制,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深化林业改革进程中提出的一个新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实行林业生态工程产业经济体制改革,其突破口是优化经济效益的再分配结构和解决好让利于建设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评生态城市建设的三个特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金华市生态城市规划为例,探讨生态建筑、生态景观、生态工程与城市绿地规划三者统一的生态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当今企业都认识到顾客才是企业生存之本,并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策略转移到“以顾客为中心”上来。通过对科目分录法的提出,对顾客需求进行了分录归类,并分析和探讨了如何利用顾客需求科目分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供应链环境下产品创新流程设计及对供应商的评价成为产品创新的关键。本文分析了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产品创新的新模式,提出供应链环境下产品创新的基本流程,并进一步研究了基于成本-时间模型的产品创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更新换代的加快,企业创新的关键环节转变为如何有效获取和利用外部的知识和技术,实现与自身内部资源的整合,并强化自身的研发能力。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理论视角研究产品关联密度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吸收能力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不同地理范围内产品关联密度对中国企业创新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省内产品关联密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第二,企业的吸收能力有助于企业利用不同地理范围内的知识溢出和资源禀赋的优势,增进自身的创新能力;第三,不同地理范围内产品关联所带来的知识溢出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创新绩效,但过高的产品关联密度也可能对企业创新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19.
白延涛 《技术经济》2022,41(3):153-161
利用2010-2016年合并后的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企业-产品-年度层面的质量,构建计量模型进行中国经济集聚对企业产品质量升级影响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经济集聚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产品质量。企业通过集聚到特定区域更加靠近劳动力、供应商、消费者和交通枢纽,降低了企业在用工、物流和推广方面的成本,使企业有更多的资源用以升级产品质量。同时,理清了经济集聚影响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机制,集聚所带来的效率提升和边际成本下降促进了产品质量升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1991年夏季江苏大丰沿海地区遭受罕见洪涝灾害的实际出发,分析了由于自然生态、人工生态建设及其保护状况不同,其遭灾、抗灾、损失及功能也大不相同。由此,提出恢复、重建生态工程的指导思想、目标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