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企业价值内涵的界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左庆乐 《经济师》2004,(3):167-168
在研究企业的概念和特点、国内外有关企业价值的评估观点基础上 ,文章对企业价值的内涵进行了有益的界定 ,认为企业价值是指企业这一特定资产综合体在现实市场条件下的交换价值 ,它是由企业的获利能力决定的 ,企业价值是企业现有基础上的获利能力价值和潜在获利机会价值之和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创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左庆乐  首静 《经济师》2004,(7):151-152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是由企业的未来获利能力决定的现时市场价值 ,它等于企业现有基础上的获利能力的价值与潜在获利机会的价值之和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应采用折现现金流法 (DCF) +期权定价法 (OPM)的组合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3.
1996年以来,宜兴市屺亭镇对全镇企业实施了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全镇企业改制率达97.3%,净资产改制率达96.5%。改制推动了生产的发展,走活了全镇经济一盘棋,全镇186家企业消灭了亏损。在改制工作中,该镇较好地把握了以下三点: 一、把着眼点放在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上。他们在全面细致评估有形资产,力争保值的同时,对所有企业都进行了无形资产的评估。他们以企业规模、市场信誉、获利能力等因素进行计价,并与企业负责人协商确定无形资产的价值。经过评估,全镇有无形资产320万元。另外,他们引入竞争机制,坚持向社会公开招标,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求商家讲究商誉和知名度,所谓商誉和知名度也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老字号和名牌本身就是一笔财富,称它为无形资产是因为它的价值不是固定的,是随着产品获利的能力的大小而增减的。扶持老字号的意义就在于以产品为载体,开发利用它的无形价值,使其最大限度地增值。一、扶持老字号需要花本钱,但是这个本钱值得花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国营老字号  相似文献   

5.
资产评估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中产生了产权交易行为,在产权交易中,交易双方都需要一个客观公正的价格,这项工作需要由中介机构来完成。看一个企业的业绩,价值判断是关键,不仅要看资产的数量,更重要的是看资产的质量。这既应包括当期获利能力,又要包括潜在的获利能力及潜在的风险,还应包括对未来科技的利用能力;既应包括现在的产品市场,还应考虑未来市场占有率,需要对企业资产进行真实的价值评估。如对金融不良资产的评估,在收购不良资产的过程中,买卖双方也都需要彼此能接受的合理价格,同样需要中介组织来公正地判断不良…  相似文献   

6.
论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无形资产的本质特征是企业具有的“高于一般水平的获利能力”、而知识产权的本质特征则是法律赋于的“专有权利性”,因而两者的实质关系是“能力”和“权利”的关系。知识产权所具有的“公开性”、“可复制性”、“精神财产性”,虽不一定是其本质属性,但它们是知识产权转化为无形资产的必要条件。并就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间的关系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无形资产评估与有形资产评估一样,主要是通过收益途径、成本途径和市场途径及其相应的方法进行评估。因无形资产本身的特殊性质,实践中更多地是运用收益途径及其方法进行评估。要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必须准确测算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8.
傅祖林  李化 《时代经贸》2007,5(7Z):50-51
本文运用模糊评价法和专家打分法对企业无形资产获利能力指标进行评价,并将得出的评价数据进行模糊处理,导出最终的量化参数,以客观评价企业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同时,笔者通过设计无形资产获利能力评价模型来说明无形资产获利能力评价方法的实际操作过程,为企业培育及提升无形资产获利能力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间成功的无形资产嫁接,会使双方的无形资产提高,同时企业总资产、获利能力也就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0.
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一、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无形资产评估是投资决策的重要前提、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环节、加速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建立公平分配制度、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经济法规的实施、扩大企业影响、企业加强管理;二、无形资产评估目的与目标:确定交易价值;三、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八个影响因素:无形资产的收益因素x1;无形资产的时间因素x2;无形资产实现的风险因素x3;无形资产实施的环境因素x4;无形资产保护的法律因素x5;无形资产的成本因素x6;无形资产的转让方式与转让次数x7;无形资产价格支付方式x8;目的在于确定无形资产评估参数,提高无形资产评估的公正性与客观性。  相似文献   

11.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君  李红 《经济论坛》2008,(5):75-76
一、企业价值评估概述 企业价值评估是指把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根据其整体的获利能力,且充分考虑内外部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各种因素,对其全部资产的公允市场价值进行综合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毫无疑问无形资产是商品,商品应该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但无形资产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与其它宝物商品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无形资产又是资产的一种,资产作为生产要素,一定要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而无形资产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却与有形资产明显不同,具有特殊性。本文就是从其特殊性分析中,寻找其本质,为无形资产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形资产的价值与质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的重组、并购、转型以及企业价值的衡量与评估都离不开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进行科学、合理、公正地评估将会对无形资产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主要有成本法、现行市价法和收益法。三种方法在用途、难易程度、合理性以及局限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根据被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评估方法,有助于确保无形资产评估的科学、合理、公正。  相似文献   

14.
无形资产价值离合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郭华平 《当代财经》2001,(11):74-76
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是无形资产价值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价值与使用价值存在离散特征,所以整合价值成为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主要内容。通过无形资产值离散现象分析,研究无形资产的价值构成,通过整合,从而摆脱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负效应,提高无形资产的价值转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一、资产的价值实质是获利能力资产评估的对象是什么?这是每个资产评估从业人员必须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笔者认为,资产评估的对象,即资产的价值,其实质在资产的获利能力。或者说,一项资产赖以存在于商品经济社会,并成为一种特殊的交易对象,根本原因在于其获利能力。  相似文献   

16.
郭洁 《技术经济》2006,25(8):115-118
无形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竞争实力。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是无形资产转让过程中的核心问题,现行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大多仅考虑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现值和未来收益现值,而忽视未来投资时机的最优选择问题。实物期权方法是对传统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本文介绍了典型的实物期权模型以及运用实物期权进行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的利弊。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简便的运用实物期权理论进行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方法,期望能为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CVM方法的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研究——以云冈石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遗产具有不可估量的多重价值。文化遗产的非使用价值(包括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越大,潜在的经济价值就越大,其转化为直接的经济效益也越大。运用CVM方法对云冈石窟资源进行价值评估,测算出其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分别为71.924万元、52.574万元和37.567万元。评估的目的是为政府科学合理地保护文化遗产提供研究视角和依据,有利于云冈石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类,有形资产的价值来源于人的活劳动,无形资产的价值也来源于人的活劳动,它们的价值都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但二者有区别。有形资产的价值来源于抽象劳动中的实劳动,无形资产主要来源于抽象劳动中的虚劳动,其价值的大小可以其节约社会必要劳动来度量。  相似文献   

19.
“一项小小的特许专营权,而且仅仅是一项单项的无形资产会值那么多钱吗?”这是当笔者与关注此项评估的众多同志谈及评估结果时所听到的一片惊呼声。最近,笔者从事了对我省首例特许专营权,即“太原地名广告标志媒体特许专营权”的单项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此项无形资产经评估确认,价值555万人民币,它是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事实。无形资产的最大特点是其“含金量高”,即凝结在无形资产中的价值特别高,而且在新的价值的创造中具有非凡的重要作用。它的这一特点使其在当代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在我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中表现出远比有活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企业价值入手,通过对无形资产价值特性,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必要性,评估方法和风险分析,得出了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