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兼并和集中是中国历史上土地关系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历史上土地高度集中;土地的兼并和集中是建立在阶级剥削和掠夺的基础之上。本文重新检视了中国历史上的土地集中问题,并在对农业经济时代与工业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土地集中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土地集中效应差异化假说,说明农业经济时代与工业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土地集中具有不同的经济和政治效应。本文旨在为推动我国改造小农经济、实现土地集中和规模化经营提供理论支持,从历史的高度认识和处理现阶段土地流转和集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业水利史研究的新开拓古月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而农业,则是这个文明古代赖以生存和延续的经济支柱,农业经济的繁荣与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荣辱。解放以来,中国史学界对于中国农业经济的研究,更侧重于农业生产关系以...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考察经济全球化即世界经济体系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不同时期所处的不同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历史中,中国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中心——弱势——崛起”的变迁过程。透过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地位的变迁,为批判“中国威胁论”、人类历史终结于西方模式等错误观点以及为正确认识理解中国在近代以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和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卢铿 《商周刊》2012,(19):93-93
中国本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有着令世人羡慕的灿烂文化,中国建筑应当有自己的风格和历史,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建筑物却全都是人家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同经济体制在艰难探索中不断变革的30年,是中国经济在蓬勃发展中发生沧桑巨变的30年,是人民摆脱贫闲、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30年,是中国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30年。30年的经济成就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写下了辉煌的一页。30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强国富民之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80年经济思想的主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来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主线表明:解决土地问题、解决温饱问题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始终主张合作经济、扶助集体经济是重视人民群众的合力效应;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走历史必由之路;实现工业化、实现现代化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富强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改革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中国30年的改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革,其成就不仅在于发展了中国经济,而且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是中国发展史和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8.
季红 《经济导刊》2007,(4):72-80
解决分配问题不能抄近路 《经济导刊》:最近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大国崛起》的片子,也有上海的一个教授说中国是五千年有史以来的盛世,但是又有一种声音,说中国的经济存在着很多问题,此舆论说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上有很多指标是在下降.那么,您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工业化与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村工业化的崛起并持续高涨,是中国社会几十年来的重大变革之一。它挣脱了极其稀缺的土地资源对农村发展的束缚,拓展了农村资源利用的范围和深度,为农村经济的振兴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它也是中国农民在当时历史和现实条件下所做的必然选择。由于受到“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和“就地转移”政策的严格规定,导致了高度分散式布局,并不可避免地造成高昂的管理成本和交易费用,以及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损害。这种规模不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双重作用导致了农村工业的总体效益低下,在统计表上产值连年增长的背后是看不见的巨大的发展代价,并反过来深深地影响到农村工业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因此,由高度分散走向合理集中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本文提出的农村工业开发小区综合管理的模式就不失为一个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吴宏放 《经济师》1998,(10):9-11,5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20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新的思想内容。总结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和社...  相似文献   

11.
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物质基础薛拣民社会发展历史表明,经济问题是一切社会问题的中心。一些国家发生的动荡和出现的危机,都是因为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下降,长期过紧日子。中国是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又是一个大国。现在全国世界都在观望中国,最为注目的是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政府行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个非均衡发展大国经济体系中,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制度环境、历史文化的差异都会造成不同经济发展存在路径上的差异。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具有影响,中央政府在对外开放、财税、金融等制度安排的区域差异是造成的区域经济环境差异的原因。换句话讲,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政府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一直较关注中国农民土地问题的彻底解决,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有关土地问题的法律制度,它对今天的土地立法和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土地法律制度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孟耀 《财经问题研究》2006,(7):F0003-F0003
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保持了平均9%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速度之快,持续时间之长,在世界上也是仅有的一例。在目前情况下,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世界各国和很多大的跨国公司都看好中国,中国的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所谓“中国模式”。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东方文明大国再次走上兴盛和发展之途,其本身就带有很大的传奇色彩: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因素造就了中国如此的奇迹?要对此作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解释,不仅在学术理论上是一个前进,而且在政策实践上也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其中的历史经验值得考察。特别是在英国历史上发生的土地法律制度的变迁,对英国的农业经济乃至工业化所需要的一系列要素提供了重要支撑。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采用数据比较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考察与土地法律制度变迁相随的关于英国经济的一些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和增长的发生,都离不开土地产权制度所提供的刺激和保障,它们正是土地产权制度变迁所带来的经济绩效。农业及土地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应是创造和维持一个保证经济增长的土地产权体制。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途径宋乃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是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后所面临的基本主题。但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经济增长方式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含义和要求。我国目前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2012年以来,由于出口需求和居民购买住宅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下降,经济增长在需求侧约束方面下行压力增大。用二元体制标准值与扭曲值及差值分析法,基于需求增长函数,在原有流体内生变量基础上,引入流动闸口变量,即将差值作为分析的主要内生变量,以此建立解释需求侧经济增长下行,仿真推演需求侧体制改革对潜能释放的一个思路和框架性数理逻辑与计算方法,并对历史体制扭曲和经济增长损失,以及体制改革与未来经济增长潜能进行了关联分析,结论是需要要素市场化和土地房屋资产化供给侧改革,与人口流动迁移、城乡土地和住宅交易及分配、居住多元以抑制高房价,对居民收入转移和提高民生支出等需求侧体制改革统筹推进,缺一不可。如果改革协同并进展顺利,未来15年中国经济中位水平可实现5.5%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8.
经济改革以来,中国各地形成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三角洲模式等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模式。这些模式都是不同区域运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从.本地实际出发选择的结果。而温州模式则是温州人选择的在中国最具市场化特色的典型个案。历史:内生性、超前性和世俗化温州模式的内生性温州模式形成的特殊条件温州模式是一种内生性的市场经济模式,是温州人在温州历史和现实的特殊条件下,从本地实际出发的一种创造。温州历史上是一个受中央政府及正统文化影响较少,而手工业和商业较繁荣,特别是极少经历战争破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经贸实践》2008,(1):38-38
当我们翻到2008年这新的一页的时候,自然想起1978年这个重要的历史里程碑。那一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定,成为一个划时代的壮举。让我们倒回时光,比较一下这30年的巨大变迁。 浙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在这块土地上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作为省经贸系统的宣传窗口,我们特别关注工业经济与商贸流通方面的过去与现在。有人说,数字是枯燥的,但又是实在而具体的,印证了我省的现代化进程。 本刊从今年开始特设“工贸30年回眸”专栏,从工业经济与商贸流通等多方面、多角度展示我省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和国际的视角看中国的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学》2005,4(4):891-912
新增长经济学关于各种变量因素估计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实际经历经济快速增长之前,早已对这种快速增长寄予厚望。中国不处在热带地区,不属于内陆国,自然资源也不富裕,但是,中国是一个教育水平非常高的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历过一段短时期的快速增长,然而,这种增长只是长期战乱后的经济恢复而已。直到1978年以后。中国把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之后,持续的快速增长的时代才到来。经济开放带来经济增长的事实在跨国研究的发现中也得到了印证。但是,在中国,并非所有与GDP的高速增长相关的因素都很完美。比如,在法律规则的制度建设方面。中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然而,1978年后,经济政策的改变促进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而较高的全要素增长率和GDP的增长又反过来加速了资本的形成。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一个道理:经济开放政策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