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樊新生  闫妍  罗庆 《经济地理》2019,39(10):87-93,122
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我国城市产业转型状况如何需进一步验证。文章以2004和2016年中国291个地市级城市市辖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对优势方法对城市相对优势产业变化过程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范围的城市相对优势产业转型还没有发生,总体上转型缓慢。在第二产业中,建筑业仍是多数城市发展最快的行业;第三产业逐渐成为新的从业人口增长点,但新型服务业还没有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力。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城市相对优势产业向第二产业转型的趋势明显,而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城市向第三产业转型的趋势明显,全国城市产业转型在整体上呈现区域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甄别供给与需求冲击在我国各次产业波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效制定宏观管理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借鉴修正后的两变量SVAR模型对我国各次产业波动中的供求冲击进行了分析.蛄果发现,供给冲击比需求冲击在我国各次产业产出波动的形成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在第二产业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在第一产业中,供给冲击对价格水平波动的影响更大,而在第二、第三产业中,需求冲击比供给冲击具有更高的相对方差贡献率.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浙江的外商直接投资迅猛发展,而浙江省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浙江省FDI的产业分布与GDP产业构成之间的比较,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还利用计量分析工具就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第三产业的影响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第三产业的影响大于对浙江其它产业的影响,从而明确外资产业投向的调控目标,引导外资流向服务行业.  相似文献   

4.
以河南省数据为分析对象,分析了消费和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程度。分析发现,消费和投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三大产业中,投资是第二产业主要驱动因素,而消费是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主要驱动因素。由于第二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消费和投资对拉动第二产业增长都比拉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长得快。此外,进一步分析了消费和投资对各次产业中各行业影响程度,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浙江的外商直接投资迅猛发展,而浙江省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浙江省FDI的产业分布与GDP产业构成之间的比较,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还利用计量分析工具就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第三产业的影响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第三产业的影响大于对浙江其它产业的影响,从而明确外资产业投向的调控目标,引导外资流向服务行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甘肃省的产业结构视角出发,使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甘肃省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的产业结构格局、三次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以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自2000年以来甘肃省的经济发展过于依赖以工业企业代表的第二产业部门;此外,虽然第三产业产值占区域GDP的比重低于第二产业,但是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却高于第二产业;而且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在接纳就业方面之间存在劳动力转移的互补优势.在此基础上,结合甘肃省经济发展的特征和问题提出了甘肃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SSM模型对2003-2012年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产值稳步增长,份额有所提高,结构演变过程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交替主导;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合理,第三产业凭借较强的竞争力成为地区经济的主导产业;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增速较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竞争力强,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政策导向影响、要素价格变化、区域分工合作以及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建议,以期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州的发展,没有先进的第一、第二产业去支承,作基础,是不可想象的。——第二产业在近、中期是广州国民经济的主体,但第三产业已有逐渐成为主体的趋势。在下世纪初完成第二产业为主体向第三产业为主体的转变。——广州经济、社会发辰的先导是一个由各大产业中的一些分支行业构成的群体。——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从三大产业这个层次看,应该是第三产业;从具体行业这个层次看,应该是充当先导的行业。  相似文献   

9.
三次产业与中国就业:增长趋势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蒲艳萍  蒲勇健 《生产力研究》2005,3(6):184-186,2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动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演变关系是众多学者所关心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就业弹性、产业偏离度、不同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1990年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就业已达到饱和并开始排斥劳动力,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2)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非一致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的发展;(3)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产业结构偏差;就业结构变动中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缓慢,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安徽省城市化水平与全国城市化水平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且省内城市之间的城市化水平差距大,各城市城市化水平呈U形分布;安徽省城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全国相比不具比较优势,而第三产业与全国相比却具有比较优势;安徽省城市的产业多样化水平不理想;安徽省各个城市的优势行业各不相同。文末对于如何促进安徽省城市化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常静 《当代经济》2016,(13):60-62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也逐渐扩大.湖北省主要承接的是第二产业的转入,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产生能耗的增加、污染排放量增大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负效应.通过对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分析和环境代价测算可以发现,第三产业的外资使用效率更高,而且,对于由环境负效应造成的GDP折损,第三产业低于第二产业.因此,湖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注重转入产业的行业选择并设立相应的环境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12.
区域差异的扩大对湖南省经济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两方面对湖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选行分析说明,发现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取得了一定成效,工业化程度增加,但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长沙在产业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大部分地区不具备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优势。因此,各市应走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化之路,加大工业化步伐,以本地区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提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优势和比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转换比较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贺灿飞 《经济地理》1996,16(3):68-7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将按一定的内在规律演进.这一规律的发现当归功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的威廉·配第,他在1690年出版的《政治算术》中,首先看到了产业间收入差异,并认为由于比较利益的存在,会驱动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入非农业部门,从而产业结构随劳动力的这种转移而转换;随后克拉克和费希尔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规律,这就是著名的克拉克定理,西蒙·库兹涅茨根据各国的实际统计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再次证明了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根据前人的研究,三次产业结构转换的一般趋势是:①随着人均收入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②三次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对比重的变化趋势与劳动力比重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的相对比重在工业化初期趋于上升,工业化任务完成后,则趋向稳定,到经济走入工业化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最终超过第一、二产业成为规模最大的产业.  相似文献   

14.
母涛 《经济管理》2006,(3):61-63
旅游与其他产业间存在着诸多联系。本文以四川为例.对旅游资源开发如何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关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运用超前系数和Lilien指数等方法,分别测度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三次产业和工业细分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方向、速度,研究得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产业转型升级整体上呈缓慢变化趋势,第二产业仍是其主要方向,其中,资本密集型产业仍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同时,运用Shift-Share模型对劳动生产率进行分解,分析了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分析发现产业内效应是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劳动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因素,而产业间的效应弱于前者。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6,(8)
浙江省经济的发展对该省劳动力市场影响明显,就业数量基本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但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却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仍有富余劳动力,第二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数量相对偏少。因此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稳住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浙江省实现经济发展与就业均衡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定量测算我国省域、城市群、城市等不同空间尺度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上,1978—2012年我国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下降态势,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第三产业。其中,第三产业对东部省份经济总量变化的影响最大,中西部省份以第二产业变动为主,西部省份对第一产业的依赖度更高。22000—2012年,无论是城市群尺度还是城市尺度,产业结构动态变化对经济增长呈现相似的空间差异,总体上经济总量变化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引起的,且第二产业稍高于第三产业。在地区差异上,第一产业引起的GDP总量变化,中部大于东、西部,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区域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效应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1978—2007年东、中、西部的面板数据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否具有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结果显示:第一,财政政策具有产业结构调整效应,而货币政策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并不明显。第二,货币政策在对第一和第三产业的效应方面强于财政政策,而财政政策则在对第二产业的效应方面具有优势。第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三次产业的效应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域效应。第四,在东部地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应相差非常悬殊,而对第三产业的效应则集中在高位;在中部地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第二产业的效应集中在高位;在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对第一产业的效应集中在高位,而财政政策对第一产业的效应则集中在低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就业结构转变方向指数、第二产业就业结构转变速度指数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转变速度指数为自变量,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1978-2015年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省际面板数据从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两方面论证就业结构转变.结果发现:时间序列数据显示资本显著促进了第二产业就业结构转变速度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转变速度;省际面板数据显示技术进步显著促进了就业结构转变方向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转变速度,但显著抑制了第二产业就业结构转变速度;工资率显著促进了就业结构转变方向和第二产业就业结构转变速度,是就业结构转变的重要诱因.在没有发生重大产业革命之前,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就业结构转变将依然呈现向第三产业发展,并且第三产业就业结构转变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10年为基期年,2015年为末期年,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南充市县域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南充市县域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占绝对优势,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县域产业竞争力较弱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