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3家实施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国内汽车制造企业,进行了跨案例研究,构建了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表明,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可以分为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3个阶段。企业基于动态能力不断调整其在不同阶段所拥有的核心能力,在自动化阶段,主要是通过实施以提高制造能力为核心的战略实现转型升级;在信息化阶段,主要是通过实施以标准化、信息化集成为核心的战略实现转型升级;在智能化阶段,主要是通过实施以企业柔性化建设为核心的战略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制造2025"处于深入实施阶段。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发展存在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产业价值链低端化明显、制造业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大、企业间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应立足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切实提高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推动工业2.0、3.0与4.0融合发展,以质量体系建设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制造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共识,但目前的理论不能很好地帮助制造企业找到适合自己转型升级的战略模式。从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风险的形成过程、均衡机制的角度阐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风险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转型升级战略模式:通过向微笑曲线左右移动以提高价值链上产品的附加值,或通过转向新兴行业实现价值链转型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并用案例来说明这两种模式的实施过程和注意事项。以期为制造企业正确认识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战略风险和选择正确的转型升级战略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智能化战略成为制造企业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重塑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选择。以美国GE、德国Siemens、日本Toyota与中国Haier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复杂系统理论进行多案例分析,构建“资源要素—核心能力—系统创新”智能化战略转型综合模型,明确不同国家制造企业因资源、能力和系统差异而形成的不同模式,在转型出发点、落脚点以及目标、路径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区别。结论不仅从微观动态层面为理解制造企业智能化战略转型提供了基本信息,也有利于从系统论角度构建制造企业智能化战略转型发展框架,对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信息化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影响的黑箱,基于中石化智能化转型案例与文献分析,从认知逻辑与行为逻辑双视角,提出信息化战略认知与信息化建设行为分别通过知识偏好、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产生积极影响的理论假设。结合逐步回归法与Bootstrap法综合验证了其完全中介效应的存在,并通过调节作用检验证实了技术人才丰富的制造企业其信息化建设行为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通过稳健性检验一方面证实了结论可靠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对智能化转型的作用更显著。因此,制造企业尤其是具有高技术要求的制造企业,需重视技术人才培养,通过信息化发展促进企业形成知识偏好,加强技术创新,推进智能化转型。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需要抓住互联网机遇实施智能制造,实现转型升级。企业转型升级内涵是实现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其中平台化是智能制造发展的新方向,而平台战略是对智能制造的统筹把握。然而,智能制造企业开放式创新平台模式研究匮乏,也不重视平台战略异质性。运用扎根理论,选取海尔、西门子两家典型智能制造企业进行双案例比较分析,总结两家企业平台化战略模型:西门子采取面向工厂管理与服务的开放式物联网云平台生态系统战略;海尔则推行直面用户的多平台大规模定制全流程创新生态圈战略。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两家企业在平台核心战略、平台流程战略、平台整合战略、平台保障战略、平台拓展战略等方面呈现异质性,并探讨形成这种异质性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7.
基于企业能力理论视角研究智能化转型对转型绩效的内在作用机制,并对234份智能化企业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正向影响转型绩效;装备智能化能力、管理智能化能力在智能化转型与转型绩效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但人员智能化能力在智能化转型与转型绩效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战略匹配正向调节智能化转型与转型绩效的关系,同时战略匹配正向调节智能化转型与装备智能化能力的关系,以及智能化转型与管理智能化能力的关系,但在智能化转型与人员智能化能力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战略匹配正向调节智能化转型通过装备智能化能力、管理智能化能力对转型绩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物联网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会形成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新动能。物联网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中的主要应用方向包括智能化设计与智能化生产、生产过程的可视化监控、商品仓储运输自动化和售后服务的远程升级等。但从总体看,我国制造业的物联网应用条件尚不成熟,很多企业仍未制定较为明确的工业物联网发展规划。对此,应加快建立相关标准体系,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加强数据信息保护,发挥成功融合企业的典型示范作用,提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加大相关人才培养力度及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王璧  李全升  苏秦 《经济管理》2023,(8):86-105
服务型制造模式成为制造企业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关键模式之一,如何跨越单个企业内部视角揭示服务型制造过程中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与非线性演化路径,成为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升级中面临的关键难题。基于价值星系视角,本文选取陕鼓作为研究对象,解构内部价值星系提供的战略要素和外部价值星系的资源整合作用,基于服务化转型的阶段特点和产品—技术—业务多元融合情境,提炼服务型制造模式的价值创造机理与演化路径。研究发现:第一,构建价值星系是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过程中实现价值创造的必要条件,并且在价值创造机理方面提供了跨越单个企业内部的细粒度规律揭示。第二,服务型制造价值创造过程中强调以客户为导向,内部价值星系为企业的价值创造提供独特的战略要素,而外部价值星系通过资源整合为焦点企业的价值创造提供动力支持。第三,基于服务化的阶段性特点和产品—技术—业务的多元融合情境,在价值创造过程中遵循“服务化探索—服务化转型—服务化延伸”的非线性演化路径。本文从价值星系视角出发,跨越单个企业内部价值创造的范式藩篱,以及探索多元融合的非线性演化路径,为制造企业实现服务化战略转型中的价值创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传统制造业过于依赖要素投入,科技创新能力弱,竞争力不强,已经不能适应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为摆脱这一困局,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快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本质在于通过不断提升制造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制造业由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跃迁。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对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演化路径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传统制造业过于依赖要素投入,科技创新能力弱,竞争力不强,已经不能适应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为摆脱这一困局,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快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本质在于通过不断提升制造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制造业由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跃迁。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对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演化路径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企业核心能力培育的财务战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黄国良  潘华  钟晓东 《当代财经》2004,(5):116-118,122
面对日益复杂、动荡的环境,我国企业只有实施基于核心能力的战略管理新范式,建立和培育核心能力,实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核心能力为基础的有计划发展,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由于企业核心能力自身内在的生物进化性特征,从企业核心能力进化角度研究财务战略支持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由于在企业核心能力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在特征,因此,企业核心能力在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财务战略。核心能力处于孕育期阶段应采取集中财务战略,在成长期阶段应采取扩张财务战略,在成熟期阶段应采取稳健财务战略,在衰退期阶段应采取防御财务战略。  相似文献   

13.
在制造业全球化、融合化和智能化发展的今天,合作能力协同作用成为影响合作成功的关键因素。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推动制造业跨区域、跨领域和跨行业协同创新,进而实现我国制造强国目标。由此,合作能力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回顾和梳理合作能力相关文献,归纳合作能力内涵与构成,创新性地提出无论是关系能力、联盟能力还是网络能力都是合作能力,也是合作能力演化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同时,通过解析各阶段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不同作用路径,更清晰地说明合作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4.
在制造业全球化、融合化和智能化发展的今天,合作能力协同作用成为影响合作成功的关键因素。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推动制造业跨区域、跨领域和跨行业协同创新,进而实现我国制造强国目标。由此,合作能力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回顾和梳理合作能力相关文献,归纳合作能力内涵与构成,创新性地提出无论是关系能力、联盟能力还是网络能力都是合作能力,也是合作能力演化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同时,通过解析各阶段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不同作用路径,更清晰地说明合作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根本原因是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以及技术与市场协同创新乏力,技术产业化、市场高端化及双自联动的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可以缓解制造企业技术能力不足和市场竞争乏力的约束,但制造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又面临着“制度瓶颈”和“界面割裂”的双重难题。为了把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融入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过程,本文基于生态位态势理论设计了转型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深入研究网络时代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理,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化路径、市场化路径以及协同化路径,以求从整体上重塑制造企业自主创新与自主品牌的内生性原动力。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再造与组织结构优化是决定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序参量,通过技术创新形成技术生态位、商业模式再造形成市场生态位、组织结构优化形成组织生态位,通过“技术-市场-组织”的协同演化逐步实现技术产业化、市场高端化、组织平台化,共同推进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全面实施,军工企业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必须通过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企业能力理论,结合军工企业现状,对军工企业转型升级能力内涵进行了界定,确定了军工企业转型升级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构建了军工企业转型升级能力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对制造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信息技术的制造数字化革命,结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互联网将催生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网络化、社会化、面向服务的大规模定制的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全球制造业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制造业的传统发展模式面临挑战。同时,信息化在提升企业研发设计能力、提高生产制造数字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强制造资源的协同共享等方面为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支撑。在信息化条件下,提升生产制造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水平、构建面向服务的高效协作的生产制造体系、通过服务化将经营重心向产业价值链的两端延伸、向集约高效和节能环保方向发展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从单纯的有形产品制造向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的提供是当前我国制造企业工业化、服务化同步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服务型制造理念在中国的实施加速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可使企业从单纯的制造加工,转变为向客户提供全方位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制造业务向价值高端进行提升。通过生产性服务、服务性生产和客户实时参与,实现了制造企业产品与服务的互相融合,可有效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的步伐。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程度、客户异质化和成套性问题解决方案的需求,以及以服务为主导的战略理念是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企业向市场提供产品的特点、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与价值共创网络能力对服务创新的实施形成了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9.
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迟 《经济纵横》2013,(1):86-89
转型升级是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但转型升级还远未结束。当前,我国制造业应当实施好以下几方面战略举措:提升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把握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方向、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作用、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制造业绿色发展、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成长、加快管理创新、努力降低企业成本。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2015年5月8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作了整体部署.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成为中国制造业迈向成功的关键推动力.兰石集团顺应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实施"出城入园",紧抓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极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