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企业家理论出发,充分突出企业家的主导地位,探讨企业家认知因素对技术创新行为及绩效的影响,构建企业家技术创新行为关系模型。通过对企业家进行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结论如下:企业家敏锐度与技术创新行为变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技术创新绩效变量呈显著正相关;不确定容忍度及风险偏好与技术创新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企业家私人关系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但是,私人关系网络与技术创新行为、不确定容忍度及风险偏好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3家实施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国内汽车制造企业,进行了跨案例研究,构建了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表明,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可以分为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3个阶段。企业基于动态能力不断调整其在不同阶段所拥有的核心能力,在自动化阶段,主要是通过实施以提高制造能力为核心的战略实现转型升级;在信息化阶段,主要是通过实施以标准化、信息化集成为核心的战略实现转型升级;在智能化阶段,主要是通过实施以企业柔性化建设为核心的战略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基于3家实施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国内汽车制造企业,进行了跨案例研究,构建了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表明,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可以分为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3个阶段。企业基于动态能力不断调整其在不同阶段所拥有的核心能力,在自动化阶段,主要是通过实施以提高制造能力为核心的战略实现转型升级;在信息化阶段,主要是通过实施以标准化、信息化集成为核心的战略实现转型升级;在智能化阶段,主要是通过实施以企业柔性化建设为核心的战略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2006—2015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通过采用LP与OP法计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企业技术创新程度,在此基础上从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对其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创新对其公司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市场绩效维度上,技术创新对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促进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利用互联网驱动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手段。运用动力链条模型,从直接驱动力和间接驱动力两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驱动智能制造的机理,分别阐述了互联网通过业务流程、制造技术、企业组织、产业集群等方面对智能化转型的影响,提出互联网驱动智能制造的实施路径,并结合不同行业分析了其相应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促进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利用互联网驱动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手段。运用动力链条模型,从直接驱动力和间接驱动力两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驱动智能制造的机理,分别阐述了互联网通过业务流程、制造技术、企业组织、产业集群等方面对智能化转型的影响,提出互联网驱动智能制造的实施路径,并结合不同行业分析了其相应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经济进入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关键。众多考察绿色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中,鲜见从宏观电子商务发展视角考察其对微观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选择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电商示范城市建设这一信息化冲击能够显著降低试点地区企业内部管理性交易成本和外部市场性交易成本,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电子商务普及与应用对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以及民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电子商务对服务业交易成本的节约效应大于制造业,对外部交易成本的节约效应大于内部管控成本。  相似文献   

8.
发展智能制造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或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通过分析智能制造特征和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过程,提出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发展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运用中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实证数据对理论模型及相关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国家政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建设、集成互联、数字化转型等因素正向影响智能制造发展。从技术创新、政策制定、信息技术等方面提出提高智能制造能力的建议,为促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竞争格局中,专利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专利战略必然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专利战略情境、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及知识整合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模型,采用负二项回归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通过知识整合能力影响创新绩效,而专利申请动机在上述过程中存在显著调节作用。具体为:①国际市场开拓、谈判筹码以及声誉动机均负向调节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与创新绩效关系;②阻挡动机、国际市场开拓、谈判筹码以及声誉动机对企业技术知识基础非相关多元度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③阻挡动机强化了企业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企业能力理论视角研究智能化转型对转型绩效的内在作用机制,并对234份智能化企业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正向影响转型绩效;装备智能化能力、管理智能化能力在智能化转型与转型绩效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但人员智能化能力在智能化转型与转型绩效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战略匹配正向调节智能化转型与转型绩效的关系,同时战略匹配正向调节智能化转型与装备智能化能力的关系,以及智能化转型与管理智能化能力的关系,但在智能化转型与人员智能化能力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战略匹配正向调节智能化转型通过装备智能化能力、管理智能化能力对转型绩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智能化战略成为制造企业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重塑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选择。以美国GE、德国Siemens、日本Toyota与中国Haier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复杂系统理论进行多案例分析,构建“资源要素—核心能力—系统创新”智能化战略转型综合模型,明确不同国家制造企业因资源、能力和系统差异而形成的不同模式,在转型出发点、落脚点以及目标、路径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区别。结论不仅从微观动态层面为理解制造企业智能化战略转型提供了基本信息,也有利于从系统论角度构建制造企业智能化战略转型发展框架,对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制造企业基于智能制造带来的颠覆性创新效应,既能把握市场先机,也易于实现“创新逆袭”。智能制造如何赋能企业颠覆性创新?围绕这一问题,以海尔集团深度访谈质性数据为基础,采用扎根理论对一手数据与二手数据进行编码,结果发现,生产模式变革、组织结构演化、合作网络创新是颠覆性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此,构建智能制造企业颠覆性创新理论模型,解析智能制造企业颠覆性创新实现与演化机理,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更好地激发自身智能制造潜能,推动颠覆性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2014—2019年460家创业板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分析企业信息化、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质量的关系,并检验技术创新在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发展质量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企业信息化对技术创新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作用增强;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质量具有正向的提升作用,随着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升作用增强;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发展质量具有正向的提升作用,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提升作用增强;技术创新在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发展质量中起着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技术密集型企业中,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发展质量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而在东部地区企业中,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发展质量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发挥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及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等,为创业板公司发展、政策制定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数字技术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剂,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多种形式推动全球发展进入以数据驱动和智能化发展为特征的全新时期,并激发越来越多装备制造企业开启数字化转型升级道路。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要素为主要内容,构建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随机选取的28家陕西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调研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熵权TOPSIS评价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数字化转型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陕西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水平不高,转型速度较慢。为此,从加大政府政策引导与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化转型人才引培体系以及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4个方面提出加快陕西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邵云飞  杜欣  尹守军 《技术经济》2011,30(10):10-15,44
根据装备制造型企业的特征,分析了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探索了影响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即技术创新战略、技术能力、人才机制以及所属的产业集群环境。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典型的装备制造型企业——"东汽"进行案例研究,分析了上述四个因素是如何促进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0-2017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面板数据,分析不同技术来源对各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进一步考察各所有制企业对外源性技术来源的吸收效率。结果发现,不同技术来源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所有制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其中,国外技术引进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国有企业没有显著影响;国内技术购买对民营企业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其它类型企业没有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作用,对民营企业没有显著影响;自主研发显著促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而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没有显著促进作用。考察吸收效率发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对各种来源技术吸收效率整体较低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嵌入式服务化是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主导路径,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制造业嵌入式服务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分析,采用2008—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嵌入式服务化数据与专利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嵌入式服务化对企业创新数量、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制造业现代服务嵌入对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具有提升效应,传统服务嵌入仅对创新数量具有促进作用;制造业嵌入式服务化创新效应具有行业异质性和发展阶段异质性特征,传统制造业和成长期企业能够从服务化转型中获益更多。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嵌入式服务化主要通过调整企业要素结构和优化企业创新行为影响企业创新表现。其中,创新要素投入和探索性创新是主要作用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