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基于颠覆性创新、创新扩散、创新模糊前端等相关理论,从全流程角度创新性地构建了颠覆性创新四阶段扩散过程模型,包括颠覆性创意产生、颠覆性创新产品开发、侵蚀非主流市场、占据主流市场4个阶段,各阶段之间相互关联、循环往复,并受到技术、市场、政策、竞争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选取液晶电视机和山寨手机作为高端和低端两个颠覆性创新典型案例,通过对其进行验证性分析,构建具体的高端与低端颠覆性创新四阶段扩散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阶段,认为目前中国轿车市场已经进入"品牌扩散"时期,并总结了这个时期市场若干方面的产业组织特征.随后以产品差异化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品牌扩散策略的优势和劣势.我们的结论表明,领先企业有动机通过品牌扩散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并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厂商从低端市场通过品牌扩散进入高端市场,反而有利于高端市场维持高价位;而厂商从高端市场通过品牌扩散进入低端市场,其品牌扩散对高端市场的威胁较大,会引发低端市场新的价格战.  相似文献   

3.
克里斯坦森的颠覆性创新理论旨在解释具有很强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顷刻间衰败的颠覆性现象。然而,现有颠覆性创新理论认为,颠覆性创新都是低端的,难以解释智能手机、固态硬盘等高端颠覆现象。通过研究固态硬盘对机械硬盘高端颠覆的案例发现:①导致行业领先企业市场地位更替的新技术,都应该被视为是颠覆性创新,而不应以技术是否具有低端属性作为判断依据;②现有理论认为,颠覆性技术首先来源于行业内部,忽略了技术创新的行业相对性,一个行业的既有技术可能对其它行业产生颠覆性效应;③外部行业企业通过外部技术对原有行业进行颠覆,这种颠覆往往表现为高端颠覆。  相似文献   

4.
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到颠覆性技术演进的14个特征范畴,从低端颠覆和高端颠覆视角选取电动自行车等4项不同类型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进行跨案例分析,遵循复制法对特征范畴进行反复修正、补充与融合,分别得到12个低端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和13个高端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并据此构建全过程视角下颠覆性技术特征模型。通过对两种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在创造性、异轨性和迭代性上的特征共性,以及在价值主张、价值路线和价值检验上的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为研究对象,开展探索性单案例研究,将其颠覆性创新分为切入下沉市场、侵蚀主流市场两阶段,分析其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匹配共演实现颠覆性创新的路径,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颠覆性创新触发机制模型。结果表明:第一,在颠覆性创新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匹配共演的,二者在匹配共演下形成螺旋上升的循环链。第二,颠覆性创新要分阶段实现,其触发机制包括前置条件、突破口及驱动因素;在不同阶段,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分别作为前置条件和突破口,内外部环境作为驱动因素。第三,在颠覆性创新过程中,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驱动作用,注重内部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战略及外部市场竞争、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6.
后发企业在全球模块化生产网络中长期被锁定在价值创造低端环节,颠覆性创新成为打破升级困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利器。围绕中国情境下吉利汽车20年迅速成长为在位企业的历程,从模块化和价值网络视角,探索吉利成功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在中国情境下在位者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关键在于价值网络升级,汽车产业模块化成熟环境促进了吉利颠覆性创新的实现。依据吉利产品、成本模式、产品属性排序和技术范式升级变迁轨迹,识别出吉利颠覆性创新跃迁路径的4个阶段,明确了每个阶段升级模式以及各阶段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而构建起完整的吉利颠覆性创新跃迁路径。  相似文献   

7.
创新扩散是影响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扩散包括扩散要素的构成和扩散阶段的划定两个方面。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扩散要素包括扩散源、扩散内容、扩散媒介和扩散接受体。根据扩散接受体的不同,提出了制造企业内部和制造企业之间绿色工艺创新扩散过程模型,并以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着政策限制、市场挤压和技术竞争等挑战。颠覆性创新作为管理实践中重要的创新理论与分析工具,价值创新为进一步探索颠覆性创新技术演化与市场侵入提供了新的着眼点,从而为海外情境下后发企业突围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基于颠覆性创新和价值创新相关理论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并借助NVivo12对一加手机案例进行自下而上编码,归纳其演化路径。结果发现:本土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颠覆性创新演化模型主要由4个主范畴构成,其中异质性需求定位是颠覆性创新价值主张的前提,用户中心化技术创新是价值创造的源泉,融入文化的商业化创新是价值传递的手段,市场侵蚀是价值实现的终端。结论可拓展颠覆性创新理论情境,对本土后发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有低端市场颠覆下后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多从要素创新和流程重塑视角,分析其在企业价值提升中的重要作用,而缺乏对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深层次思考,以及低端市场中后发企业如何凭借商业模式创新颠覆在位企业行业地位。为此,将颠覆式创新理论和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相结合,基于低端市场研究背景,采用单案例探索性研究方法,以长城公司为案例样本,对低端市场颠覆下后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低端市场颠覆下的后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一般经历细分市场切入、价值网络重构、市场格局颠覆、竞争壁垒构建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1—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技术市场流畅度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技术市场流畅度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质量,且对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衰退落后期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以及南方地区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效应更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市场流畅度通过转移扩散效应、交流扩散效应与成果扩散效应,促进企业创新质量稳步提升。据此,提出多措并举推进技术市场快速发展、统筹构建技术市场联动发展格局、逐步优化技术要素市场扩散效应的举措,以期为提升企业创新质量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现有破坏性创新分类主要聚焦于新产品或新服务在价值提供方式以及它们对现有市场侵蚀方式方面的差异,忽略了侵蚀的目标市场性质差异及其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而在创新实践中企业对于创新变革的认知判断往往影响其战略决策。因此,基于企业认知视角,将破坏性创新分为面向全新市场、面向竞争对手市场以及面向自我市场3种类型,并基于Govindarajan&Kopalle等的测量研究及相关理论分析,结合中国本土制造企业的实际访谈,设计了3种破坏性创新测量量表,最后,以中国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包含面向全新市场、竞争对手市场和自我市场的破坏性创新的三因子测量模型是有效的,可为后续学者推进和细化破坏性创新的定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市场环境对颠覆式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探讨市场环境影响下颠覆式创新实现路径能够丰富颠覆式创新理论研究。在文献讨论的基础上,选取小米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案例进行剖析。结果发现:市场环境对颠覆式创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技术、需求和产业3个方面,后发企业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价值网络重构两条路径实现颠覆式创新。在理论上,为探讨市场环境与颠覆式创新关系提供分析框架,并提出后发企业在市场环境影响下实现颠覆式创新的思路。在实践上,为后发企业正确认知市场环境并有针对性地构建颠覆式创新实现路径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创新政策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和规则设计,对加快推进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提升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引导、支撑和推动作用。在探索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规律、构建政策作用模型的基础上,围绕主流与新流创新生成、变异、选择和协同4个时期的创新政策需求,对164家大中型科技型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展开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实施企业家创新激励机制、完善政府创新基金制度、设立技术创新风险监控制度、建设高端化、专业化、特色化众创空间、推行科技创新券是政府推进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实现企业持续创新发展急需且有效的政策手段。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创新往往以市场扩散失败而告终,但当前研究常常围绕成功的创新扩散展开。创新扩散存在多层意义,而不仅仅体现在扩散数量上。在Bass扩散模型的基础上,构造考虑竞争与负面口碑影响的多状态创新扩散模型,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探讨不同情境下的创新扩散。仿真结果显示,竞争与负面口碑将从数量和价值角度影响创新扩散过程与结果;同时,作为一种复杂系统,影响因素在类别与品牌层面上的效果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有效盘活现有科技资源存量,提升区域创新扩散效应,对于确保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重点探究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能否有效提升创新扩散环节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城市群内部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下,区域一体化战略对提升吸收转化环节溢出效应的影响更显著。其作用机理表现为,区域一体化战略促进区域创新中介主体和知识产权保护主体发育,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断优化,使得区域内创新源具备科技成果输出意愿,降低创新策源地与创新腹地之间技术成果交易的信息不对称性,进而提升科技成果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当前阶段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尚不能对基础研发投入环节的溢出效应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区域协同创新难以从基础研发投入环节打开局面的情况下,应该将政策发力点聚焦于科技成果吸收转化环节,尤其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创新中介发展生态。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从众创设计任务特点、成员自主性、成员异质性和社区结构层次性等方面说明社区参与人员任务选择过程具备创新扩散特点;其次,利用多主体建模与仿真研究方法对社区成员任务选择过程进行模拟;最后,以OpenIdeo社区为例进行三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众创设计社区成员选择行为模型有效,同时,核心成员、任务复杂度及社区推荐对社区成员选择行为具有不同程度影响,研究成果为探索众创设计模式运行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创新扩散是创新通过某种渠道随着时间在社会系统成员间传播的过程。创新扩散S型规则由两条曲线组成:一条被称为累积采用曲线,即S型曲线;另一条被称为单位时间采用量曲线,即钟形曲线。创新扩散率主要受创新特点、创新者特点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从创新扩散S型曲线的由来看,其发端于人口增长模型中的增长曲线,后由Tarde提出S型曲线规则,最后Ryan和Gross促使其成为一种研究范式。从创新扩散S型曲线成因看,“波浪效应”和“阈值模型”是两种典型的解释模型:“波浪效应”是指创新扩散过程就像波浪一样,由创新中心点向四周扩散;“阈值模型”探讨了在个人参与某项活动之前,参与该活动的其他个体必须达到的人数。未来重点围绕3个方面进行深化研究:①进一步验证S型曲线;②验证创新扩散S型曲线中的数理模型;③结合创新扩散影响因素与扩散形态,将模型应用到创新扩散预测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