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前向滚动EMD技术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经验模态分解(EMD)、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时间序列,基于分解—重构—集成的思想,构建了一个组合预测模型。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提出了对股票指数序列进行逐日前向滚动EMD分解的思路,将分解后的本征模函数(IMF)分量输入神经网络进行组合预测。运用上述基于前向滚动EMD模型分析沪深300指数和澳大利亚指数的波动特点和走势。结果显示:前向滚动EMD模型比ARIMA模型、GARCH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电价预测对于发电商、供电企业以及市场监管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一种小波自适应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先将电价时间序列作小波分解得到低频和高频分量,再采用自适应调整法,自动地为支持向量机选择较好的参数对电价小波分量逐一预测,最后通过小波重构得到电价最终预测结果。实例证明前述方法得到的预测精度高于BP、RBF、SVM等传统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协方差驱动随机子空间方法是结构模态参数的时域法之一,它以系统的离散时间状态空间模型为基础,输入和噪声项由白噪声代替即系统的输入隐含在噪声项中,利用白噪声的统计特性进行计算,应用矩阵QR分解和奇异值分解(SVD)以及最小二乘等等来识别离散后的系统状态空间矩阵,识别模态参数.所有动力实验获得的原始数据都是时间域内的,采集到的信号不需要交换,也不受任何变换函数的假定条件限制.  相似文献   

4.
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分解并提取1961~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变化的波动周期,建立具有周期性波动的非线性动力学预测模型,预测未来20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变化,评估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挑战。结果表明:(1)40年来,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在波动中不断增加,具有明显的3.5年和8年2个波动周期;中国人均生物承载力在波动中不断减少,具有明显的2.7年、28年和40年3个波动周期。(2)若一切照旧,即未来20年中国人均足迹与承载力保持过去40年的年均变化率不变,则生态足迹会持续上升,2015年将达到1.710gha/cap,2025年达到2.034gha/cap;人均生物承载力持续下降,2015年将达到0.851gha/cap、2025年降到0.806gha/cap;而人均生态赤字进一步拉大,2015年0.859gha/cap、2025年1.228gha/cap,可持续发展形势比较严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波动的周期性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确把握物价波动的周期性及其驱动因素,是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2001年1月-2008年6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多尺度分析发现,中国CPI存在准3.9月、准8.4月、准16.4月、准45月四个波动周期和一个递增趋势.综合考虑影响价格变化的各种因素,对CPI不同周期性波动的内外驱动因素进行了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分析.本文力图通过对中国CPI波动的周期性及其驱动因素研究,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定量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公路客运周转量增长率经验模态分解提取的特征因素,揭示了综合运输总量动态演化、交通运输政策、社会经济发展和公路客运自身发展规律对公路客运周转量增长率演进特征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综合运输旅客周转总量的减少和公路客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比的减少、节能减排政策效应显现及高铁建设、经济周期、公路客运市场自身的下行压力等因素,导致2012年至今公路客运市场的不景气。未来,公路客运市场周转量下行压力仍存在并呈现增速缓慢恢复、逐步回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CPI与PPI的结构与动态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实证方法,分别从结构和动态两个视角考察了国内CPI与PPI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发现CPI与PPI都是由体现不同信息侧面的趋势分量(低频)和周期分量(高频)构成,且在总量水平和水平变动中解释力不同。一方面,虽然总量水平之间关系不稳定、只有CPI引导PPI,但其结构分量之间存在稳定的一致关系,无论是趋势分量还是周期分量,彼此之间均互为因果、协整一致。另一方面,状态空间转移模型显示,趋势分量之间的作用机制体现了经济发展周期,而周期分量之间的作用机制则反映了政府干预过强的现实。当前国内物价进入一个新阶段,积极的物价调整政策必须遵循物价之间结构性作用机制,灵活把握这种机制既可避免反通缩过度又可避免反通胀过头,还能够为经济健康发展赢得更长的平稳期。  相似文献   

8.
一、利用偏离—份额法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偏离—份额法是一种将地区的经济增长进行分解以研究地区产业结构、竞争力等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指标分析方法,它将被研究的地区与所在区域的增长间的差分解为两个分量,即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计算公式如下Ni=eio(Et/Eo-1);Pi=eio[(Eit/Eio-1)-(Et/Eo-1)];Di=e[io(eit/eio-1)-(Eit/Eio-1)]/G。式中的Gi表示为研究地区在计算期内i产业的产值增加总额,Ni、Pi和Di分别表示为地区增长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偏离分量,e和E分别表示为地区及所在区域…  相似文献   

9.
以京津冀为研究对象,选用碳排放量、碳生产率和脱钩弹性系数三大指标分析三省市2000—2011年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以KAYA等式的扩展式为基础,建立LMDI分解模型,对三省市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无残差分解,区分其碳排放的地区异质性,结果显示:北京市呈现碳排放量规模驱动型特征,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碳排放均呈现出规范结构混合驱动型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1991年1月-2011年12月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的月度数据,结合最新发展的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技术,从多尺度识别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内在的准周期成分。准周期的识别过程就是房价形成因素的寻找过程。以房地产改革元年1998年为数据分断点做比较研究和稳定性检验,对应的准周期得到再次识别,增强了结论的可信度。研究表明:从1991年1月-2011年12月的样本期间来看,房地产市场供给弹性不足;货币因素在房价形成中的贡献最大;长期经济增长因素贡献很小,不是驱动房价的主要力量。房改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然而,货币供给对房价增长主导性作用进一步增强;长期因素的相对方差贡献变大了,房价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更紧密。根据结论,本研究建议房地产调控应重在控制货币增速和加大土地供给两方面。  相似文献   

11.
碳排放权价格波动作为衡量二氧化碳排放市场运行是否稳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从宏观政策、能源价格、行业指数以及自然环境方面考虑,选取变量在粗糙集(rough set)理论依据下进行遗传算法属性约简,剔除对碳排放权价格影响较小的变量,随后通过方差分解并进行深层次研究。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在不同碳市场各变量对碳价波动的影响程度不同。基于实证结果,从适度把握政府宏观调控、有效利用能源价格变动以及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变化等因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全国统一碳市场的顺利建立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系列政策中率先落地的一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在各方关注下走完了上线之后的第一个履约周期。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为1.79亿吨。  相似文献   

13.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对区域增长贡献的一种非常简单、实用的方法.它是将被研究区域的增长与标准区域(通常指国家)的增长间的差分解为两个分量:第一个分量是产业结构分量,亦称比例偏离,反映区域经济与全国经济(即标准区域经济)间的产业结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第二个分量是竞争分量,亦称差别偏离,它反映区域内各部门以不同于全国相应部门的增长而引起的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因而,它反映了一个区域的区位优势或劣势.在此基础上,偏离--份额分析法认为区域经济增长与三个因素有关:全国分量(也称全国份额,为以全国经济增长率计算的区域增长)、产业结构分量、竞争分量,用关系式表示,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利用IPCC的方法,估算1995-2009年中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运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方法,对我国碳强度分布的地区差异进行测度并按照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进行了结构分解;同时借鉴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收敛性检验方法,对我国碳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研究发现:(1)从总体上看,中国碳强度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而且差异主要是来自于四大区域内部,其中中部地区对碳强度总体差异的影响最大,西部地区对碳强度总体差异的影响正在逐步加大。(2)运用面板数据和横截面数据的估计结果均显示1995-2009年中国碳强度的地区分布不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此外也无明显的σ收敛特征。以上结论表明中国碳强度水平不会自动降低到"稳态",政府对碳减排的政策干预将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5.
霍娈 《经济论坛》2004,(22):29-30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对区域增长贡献的一种非常简单、实用的方法。它是将被研究区域的增长与标准区域(通常指国家)的增长间的差分解为两个分量:第一个分量是产业结构分量,亦称比例偏离,反映区域经济与全国经济(即标准区域经济)间的产业结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第二个分量是竞争分量,亦称差别偏离,它反映区域内各部门以不同于全国相应部门的增长而引起的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因而,它反映了一个区域的区位优势或劣势。在此基础上,偏离——份额  相似文献   

16.
正如果因为种种原因导致2010年的改革方案不能得以实施,那么IMF将会发生破坏性的改变,终将导致世界各国多边关系受损美国的拖延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治理和改革方案陷入僵局。近日在华盛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后发布的公报中,G20表示对于2010年制定的IMF份额治理和改革方案的进程"深感失望"。公报表示,将敦促美国尽早通过这一方案,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强大的、资源充沛的IMF"。公报同时表示,如果美国未能在今年年底批准2010年IMF的改革方案,二十国集团将考虑其他选择,并作下一步打算。届时,二十国集团成员将与IMF金融委员会讨论其他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产出距离函数将农业碳生产率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要素替代变化,并实证测算1995—2016年中国农业碳生产率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中国农业碳生产率年均提高3.57%,单位GDP碳排放量年均下降3.31%,累计下降50.96%,主要归因于技术进步和要素替代效应。(2)中国农业资本深化对农业碳生产率提升有正向影响,劳动力价格上涨有负向影响。(3)中国农业碳生产率表现出“东高西低,阶梯分布”的空间特征,东南沿海省份和西北省份存在区域“农业碳生产率缺口”,且呈缺口扩大趋势。鉴于此,为提高农业碳生产率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碳交易政策作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手段,以实现低成本控制碳排放为目标。为评估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工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DDF-GML指数测算并分析各省份碳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项,通过双重差分法构建处理组和对照组,评估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并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探究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30个省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低碳技术创新是各省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2)碳交易试点政策能有效地促进试点省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3)低碳技术创新及市场化是碳交易试点政策推动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两条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美国次级债对世界房地产市场的影响2008年5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会组织(IMF)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估计,美国次贷危机在全球范围造成的金融动荡将带来高达近万亿美元的损失,并指出该危机正在从次贷领域向优质房屋按揭、  相似文献   

20.
李姝晓  童昀  何彪 《经济地理》2023,(6):230-240
旅游业碳达峰、碳中和对于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测算2000—2020年海南省旅游碳源、生态系统碳汇的基础上,利用GDIM、蒙特卡洛模拟、情景分析法分解并预测海南省国内和入境旅游碳达峰路径,同时利用灰色模型、马尔可夫链预测旅游可分配碳汇,探索不同情景、不同客源市场下的旅游碳中和实现。结果显示:(1)2000—2020年海南省旅游碳排放和生态系统碳汇均呈增长态势,国内旅游碳排放和可分配碳汇比重逐渐上升,入境旅游碳排放比重下降且受疫情影响明显。(2)海南省国内和入境旅游碳排放的最大促增因素分别是旅游经济规模、投资规模,以绝对因素为主,促减因素分别是旅游经济碳强度、投资碳强度,以相对因素为主。(3)海南省国内旅游碳达峰时间分别为基准发展情景2035年、可持续发展情景2030年、低碳发展情景2026年,峰值分别为3 470.74万t、359.02万t、326.84万t;入境旅游碳达峰时间为基准发展情景2035年,峰值7.38万t,其他情景已经达峰。(4)旅游可分配碳汇逐年增加,国内旅游可分配碳汇提高,入境旅游的降低;海南省国内旅游将在2044年全面实现碳中和,而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