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武汉一直是湖北省旅游的中转站,具体表现为游客"来得多,走得快"。相比国内其他同等规模的目的地城市而言,武汉市不仅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区位优势明显,极具发展成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潜力。通过分析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旅游产品体系存在的问题,围绕核心优势资源形成组团的方式重构武汉市旅游产品体系,具体由古城之旅———环黄鹤楼古城历史文化区、樱花之旅———环东湖休闲文化旅游区和老汉口租界之旅———汉口沿江租界风情旅游带构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武汉市的旅游区位、旅游资源、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消费结构和城市旅游形象等方面入手 ,分析了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作者认为在这个旅游温点城市修建和经营大型主题公园 ,将对塑造武汉都市旅游形象 ,提升城市旅游感知印象 ,开拓客源市场 ,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 ,作者也对武汉开发大型主题公园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欣 《经济地理》2000,20(3):109-112
本从武汉市的旅游区位、旅游资源、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消费结构和城市旅游形象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作认为在这个旅游温点城市修建和经营大型主题公园将对塑武汉都市旅游形象,提升城市感知印象,开拓客源市场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作对武汉开发大型主题公园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前,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健康的重视,对生态人居环境的向往以及武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反映了武汉发展城市生态休闲旅游的时代要求。但武汉生态旅游环境状况堪忧,国内市场和市内市场没有得到重视以及资源破坏性开发等问题越来越阻碍了武汉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因此,必须对武汉市生态休闲旅游进行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5.
武汉新区是武汉市正在建设培育的市级旅游中心,该区旅游资源类型齐全、等级较高,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分析武汉新区旅游业发展的SWOT,提出新区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与整合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6.
夏保国 《当代经济》2007,(10):20-21
当前,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健康的重视,对生态人居环境的向往以及武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反映了武汉发展城市生态休闲旅游的时代要求.但武汉生态旅游环境状况堪忧,国内市场和市内市场没有得到重视以及资源破坏性开发等问题越来越阻碍了武汉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因此,必须对武汉市生态休闲旅游进行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7.
岳麓山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典型的文化主导型旅游景区。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古"、"全"、"特"的特征。文章提出了岳麓山文化旅游资源的直接开发、整合提升、历史复原三种开发模式,围绕岳麓山文化旅游内涵从内外两个方面设计了具有吸引力强、潜在价值巨大的旅游文化专线。这将丰富文化旅游开发理论和区域竞争理论的内容,对于提升岳麓山区域旅游形象、指导岳麓山"两型"旅游示范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城市旅游形象的思考--兼论武汉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提出城市旅游形象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旅游形象的影响因素、建设内容和城市形象的个性化问题.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武汉市旅游形象现状,初步设计和策划了武汉市旅游形象,希望对推动武汉城市旅游与城市形象一体化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客家文化旅游在"客家热"和文化旅游背景下蓬勃发展。应用文化生态理论,从文化生态角度探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客家文化具有显著的文化生态特性,并在客家文化旅游中凸显。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文化生态视野下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理念:强化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概念和环境意识;树立"大景区"意识构建客家文化旅游"大景区";树立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理念发展客家文化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基本目标。2007年12月,武汉市青山区成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与此同时,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10月,武汉市制定的"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确定将青山区循环经济试点作为武汉"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的突破口,为青山区发展循环经济赋予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武汉成为了国家区域政策的焦点地区。以积极的态度承接国内外各项产业转移,推动武汉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来实现"两型社会",以及武汉地区劳动力供求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以武汉为例,基于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重点关注劳动力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以及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劳动力结构的优化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下,文化产业化运作已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方式之一,亦是提升黑龙江省文化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为此必须拓宽以旅游、休闲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化途径,打造特色旅游知名品牌,变"粗放型"开发为"集约型"开发,同时还必须民族文化特质可持续发展等原则。  相似文献   

13.
川西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地处民族地区,景观多样性明显,但地质环境复杂,生态脆弱性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在中国西部山地旅游发展中具有代表性。通过实证研究,基于对川西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旅游资源特点和其发展山地旅游特殊性的分析,提出了该区域旅游特色化发展战略及开发对策,并以此对中国西部山地旅游发展思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围绕生态保护、旅游体验和社区参与三大核心要素,以"产品—品牌"为载体、"安全—环保"为保障、"文化保护—社区发展"为目标的西部山地旅游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唐柳  俞乔  鲜荣生  李志铭 《经济地理》2012,32(7):141-146,134
旅游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经济系统中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空间组织关系的集成反映,其合理性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立足于西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和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以"核心—边缘"理论为指导,通过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了西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状态,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指标体系划分了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构建了"一带、四点"空间布局结构,并提出了强化区域空间发展定位和联动发展、加强特色产品开发等实现空间结构布局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邱凡  陈昆鹏 《当代经济》2006,(17):12-13
武汉轮渡公司隶属于武汉市公交集团,是武汉市惟一经营长江、汉江水上旅游的专业性游船公司.两江割三镇,过江渡船自古以来就是武汉交通地图上的一张生动画面.水上交通在武汉市曾经不可替代,每天上百万人次渡江的盛景一直持续了几十年,轮渡客运异常火爆.时至今日,武汉轮渡已走过了106个年头的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初、中期阶段,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工业,而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将逐渐取代工业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成为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武汉市作为"十二五规划"中"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城市、"两型社会"试验区,其城市化发展路径的选择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武汉市1995—2009年的服务业与城市化数据进行研究,得出武汉市服务业发展现状不足的结果,并分析了服务业对武汉未来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低碳旅游是一种降低"碳"的旅游,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休闲农庄资源规划与开发应以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为第一指导原则。在具体的项目开发建设中要注重妥善解决开发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和污染,采取必要的生态措施和技术改善林网、水系、田园的农业生态环境,培育绿色产业,繁荣传统文化,构成绿色产业体系。把"绿色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融入各项目区的规划建设之中,高度重视资源保护和文化传承,充分发挥农业、农村、农民的生态和文化优势,吸引游客观光休闲和精心体验,避免盲目开发、无序开发和破坏性开发,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挖掘和创意农村民俗文化来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经济,达到农民增收,经济繁荣,越来越成为农民的迫切愿望。在对国内相关文献的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出民间信仰型、民间工艺型、社会生活型等八大农村民俗文化类型,并根据这些类型提出了农耕观摩型、节庆体验型、工艺品制作参与型等六大农村创意旅游发展模式。农村发展创意旅游产业还需要处理好"创意"与"通俗化"的关系、资源开发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对文化产品进行品牌化、产业化运营,开发形式多样的旅游纪念品。  相似文献   

19.
保亭县是海南省黎苗族主要聚集地,具有丰富独特的地域文化,目前旅游项目却集中于自然山水风光。在国内大力提倡生态文化旅游的背景下,显然是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与保亭人文旅游的现状,使其具备了实施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现实可能性。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地,适时调查保亭的人文旅游资源,探讨保亭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对保亭旅游业从文化价值上提升品位与知名度,促进保亭旅游事业和经济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青城镇是兰州市榆中县下辖的一个小镇,曾有"黄河第一古镇"、"千年古镇"、"风雅青城"等美誉。近年来青城镇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文化旅游整合开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其他地方发展乡村旅游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