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科技创新已成为新时代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实践,并引发了经济社会新变革。剖析以科技创新为焦点的国际竞争新局势发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了新的演化,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特别是大垄断资产阶级的占有之间的矛盾正由资本主义国家扩展到国际;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世界范围的演化突出表现为极力施行垄断技术。现代科技创新实践引发了深刻变革,中国正在全面崛起,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就是新时代变局中的战略性演化。我们应从深层次上认识科技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基本实践的原理: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化提升的主要动力,社会分工的深化靠科技创新,经济联系的强化也靠科技创新,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之所以不可阻挡正是由于"第一动力"的巨大功能所致。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反映这一重大变革,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者应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拓视野,立足新的实践打破固化的惯性思维,掌握"第一动力"的基本原理和方略,认识到科学技术创新是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根基,并以此拓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形成过程,实际是突出了创新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创新关系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强调了人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作用。尤其是人对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变革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琦 《大陆桥视野》2011,(12):43-43,4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而科技创新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速度、运行品质和效益。科技创新的类型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在现代高科技引领之下的管理创新。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技术创新是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物质保障,管理创新则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利环境,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出了三螺旋演进结构体,科技创新正是通过彼此互动才得以不断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4.
贾杲  南海 《生产力研究》1992,(6):33-36,32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科技关系与科技生产力相互作用的分析,进一步从理论上剖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蕴。科技关系与科技生产力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结果,只有在弄清科技关系及科技生产力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深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浅析科技创新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创新思维带来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本质。知识的财富关键在创新,核心是科技创新思维。科技创新思维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是真正的财富。教育是科技的无形支撑,它可提高思维创新能力,终身教育对科技创新思维有着超凡的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牛 《开放时代》2001,(4):40-43
一 推动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科技创新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要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 一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如果说改革是推动生产关系不断与生产力相适应的重要动力,科技创新则是促进生产力更快发展从而带动经济社会更快进步的强大推动力。科技进步与创新,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强烈的关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经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马克思曾经说过,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  相似文献   

7.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7):162-162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随着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新时代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需要深刻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发挥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深入探讨新时代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将联合有关单位举办"第十届科技进步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论坛——领跑与并跑:打造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引擎"。论坛届时将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作主旨演讲,并开设分论坛深入交流。参会论  相似文献   

8.
五环论——科技主导经济发展规律引发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生产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已成为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第一生产力",并构成一个独立的先导系统.人类的社会再生产循环运动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变为科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五个环节,经济学也由"四环论"向"五环论"飞跃.因此,有必要研究支持"五环论"的经济规律新体系,包括科技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济规律和五个相关规律,研究由此带来的宏观经济大循环和微观经济小循环的跃迁,研究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随着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新时代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需要深刻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发挥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深入探讨新时代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将联合有关单位举办"第十届科技进步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论坛——领跑与并跑:打造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引擎"。论坛届时将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作主旨演讲,并开设分论坛深入交流。参会论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杠杆。如何把知识形态的“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真正实现“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方针,把科技进步与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1.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 长三角是我国科技创新最活跃地区之一.目前,上海正在向全球科创中心加速迈进,将着力做优做强以创新型经济为首的"五型经济";江苏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40294家,成为全国首个突破四万家的省份;浙江"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将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安徽涌现出"九章"量子计算机等一批原创性成果,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八位.长三角地区有条件有优势也正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打造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集中全党智慧、创新成果丰硕的大会。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领会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这13年,也是我国创新理论不断发展、科技体制深刻变革、科技成就硕果累累的13年。这一关键的发展阶段,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第一,坚持以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为指导,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二,坚持以经济建…  相似文献   

13.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随着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新时代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需要深刻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发挥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深入探讨新时代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山西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将联合举办"第十届科技进步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论坛"。论坛将邀请知名  相似文献   

14.
曾德高 《生产力研究》2003,(1):46-47,50
马克思是把科学技术纳入生产力范畴的开拓者。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杰出代表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都对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观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科学技术发展变化不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同,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思想的贡献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创新驱动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深层次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利于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质是打造科技生产关系,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条件下形成的科技生产关系具有二重性特点,即生产关系的共性(内容构成)与科技生产关系的特性(功能构成)。其中,明确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协同效应和互补效应、建立成员贡献与收益对等的分配机制等,是打造科技生产关系的内容构成;合理选择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按照产业发展配置创新链、加快产业创新,是打造科技生产关系的功能构成。  相似文献   

16.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随着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新时代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需要深刻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发挥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深入探讨新时代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将联合有关单位举办"第十届科技进步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论坛——领跑与并跑:打造  相似文献   

17.
李平 《经济师》2003,(8):25-26
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是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也是现代科技与经济加速结合并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这些时代特征的本质反映。同时 ,也指明了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是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 ,进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途径。文章在学习邓小平同志有关论述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十二五”期间,榆林必须将科技进步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榆林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利用科技手段解决当前和未来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实现榆林市由主要依赖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转变.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创新"一词最早由熊彼德提出,它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的概念,创新主要是指企业的创新,或者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意味着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不只是企业的发明创造和技术改造,它说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已经进入更高层次:创新不仅仅是生产方式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转变),而且也是人们观念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即重视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重视科技在生产中的作用,重视科学技术成果的迅速转化.简言之,就是重视建立自上而下、左右贯通的技术创新体系,把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真正贯彻到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企业的活动中去.所以,技术创新的提出,无疑对企业的生存、进步和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它将使企业的发展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0.
张奎 《当代经济科学》1992,14(4):61-66,104
(1)人类社会生产力已经经历了古代手工生产力,近代大工业的机器(或机电化)生产力,并正在经历着第三代生产力—科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只是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第一生产力;(2)马恩列宁等分别依据他们那个时代的生产力特征和历史使命,首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而邓小平则根据当代生产力的特征和发展趋势,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3)我国科学技术近十年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存在有三大“非对称性循环”的缺陷;(4)科学技术是新一代生产力的首要标志和象征,科技生产力就是生产要素的“科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