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体系是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国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应对社会风险及自然风险的最前沿。只有健全完善、灵敏有效,才能够在第一时间直接感知危机并向上级迅速传达危机信息,在第一时间迅速传发来自上级的应急指令甚或依法依情率先直接反作用于任何突发的当前危机,包括直接组织现场群众和有关力量率先进行应急行动;  相似文献   

2.
提高各级党政机关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机构成了对社会正常运行和群众生活秩序的威胁,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改革和发展。为此.各级党政机关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升快速响应、快速决策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创新和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秀芹 《经济师》2009,(8):51-52
我国已进入突发事件的多发期,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要按照突发事件的发展周期和政府应急管理的规律。构建科学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切实加强预案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善后修复机制和长效环境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创新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突发期,创新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突发事件的分期理论及政府应急管理的规律,应切实加强预案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善后修复机制和长效环境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眭源 《经济研究导刊》2014,(14):267-268,275
突发事件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突然发生,危及公众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乃至影响到国家利益和全球稳定,需要政府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加以处理的公共事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改革应对突发事件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式,是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水平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一系列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这些事件给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因此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势在必行。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但总体来说,我国的应急管理还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应急资金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规范。目前我国应急管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加强和改进应急资金管理势在必行,应该尽快建立和加强应急资金的长效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已进入突发公共事件高危期.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的对比介绍,查找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认为应对高危突发事件最有效率的路径是以制度安排推进"预防理性",以预防化解"高危",全面提高我国的应急应对能力,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自然与社会问题愈加严峻,诸如禽流感、雅安地震、新疆暴乱等。各种突发事件考验着人类的生存,也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当今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进入突发公共事件高危期,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的对比介绍,查找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认为应对高危突发事件最有效率的路径是以制度安排推进“预防理性”,以预防化解“高危”,全面提高我国的应急应对能力,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所谓公共突发事件报道,如果依据2006年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相似文献   

11.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构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重点,探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业务指导和监督;从而构建完整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人类与自然的不和谐因素不断滋生,各种突发公共事件频发,有时甚至成规模地出现。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政府如何发挥主体和主导作用,尽可能地降低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安定环境秩序,从而赢得良好的社会公信力,所有这些都在考验着政府的应急执行力。  相似文献   

13.
郝文敏 《时代经贸》2010,(18):107-107
我国国上面积广大,海岸线漫长,山区众多,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统计显示,中国七成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七成五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地区,其他各类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也时有发生。我国每年因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300万人,经济损失计6500亿人民币,约占GDP总量的6%,全面提高公共安全水平已成为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建设小康社会所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4.
耿虹 《时代经贸》2010,(8):12-13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栗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构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重点,探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业务指导和监督;从而构建完整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是突发公共事件中实施救助处置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直接影响紧急救援的反应速度和应急成效。然而,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是一体化、多维度的运行系统,某一环节的缺失或效力不足都会影响到整个体系的运行成效。基于价值链理论视角,结合疫情防控中应急物资保障实践,对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机制进行深入探究。从决策层、管理层和运行层3个维度建立应急物资保障管理价值链模型,深度剖析我国应急物资管理在协同保障过程中各环节的价值作用。研究发现,外部要素主导指挥的决策驱动系统、辅助要素强力支撑的决策调控系统以及基本要素相互调适的决策核心系统,共同构成完整的应急物资保障管理价值链及决策机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提升应急物资援助效力、完善国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当前应急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期间的中国各类突发事件频发,随着群众公共安全意识的提高,社会公众迫切需要政府提高国家防灾减灾能力和综合应急管理能力,对公共安全需求的不断增长客观上推动了应急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产业发展,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要选准抓手,在发展路径与发展方向上实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环境经济》2006,(B01):1-1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松花江水环境污染事件发出通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加强安全生产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  相似文献   

18.
徐胜  刘学波  邹洋 《经济论坛》2006,(19):108-1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突发事件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也越发显得重要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中指出,突发公共事件是“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金融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由随机因素或系统性误差引发的,带有负面的金融风险效应,能够导致金融部门大面积系统性功能衰退或丧失的一切突然性事件(李娟,2004)。金融突发事件往往带有突发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证券市场更是如此。加强对证券市场突发事件的应急…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对工作,铁路专用线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专用线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加强专用线应急管理工作的措施,不断深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广泛开展应急演练,强化应急响应,使专用线各站段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与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20.
区域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保证;公共安全科技与和应急管理科技体现了科技的公共性与公众性,是实现公共安全的基础保障。在分析我国对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科技重大需求的基础上,就加强我国区域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科技服务体系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