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江阴市耕地变化驱动因素及耕地利用效率定量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俞勇军  陆玉麒 《经济地理》2002,22(4):440-443,447
江阴市耕地呈逐年不断减少的趋势,而且耕地减少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寻江阴耕地减少的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因子分析法的主因子载荷系数的含义,对江阴市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2.
3.
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检讨及近期耕地调控思路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谭术魁  彭补拙 《经济地理》2003,23(3):371-374,378
粮食安全问题是各国政府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我国政府也不例外。在基本自给自足的粮食安全思想支配下,我国政府十分关注国内耕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并借其基本解决了10多亿国民的吃饭问题。然而,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是新增耕地数量多、耕地质量下降严重,耕地面积的保有倍受关注、耕地集约利用问题未得到应有重视,祟尚粮食区域自给、主产区优势未能发挥。在当前,积极借助粮食国际贸易巩固我国粮食安全成为必然,因而据此调整我国耕地资源利用思路迫在眉睫,具体就是,适当压缩劣质耕地,切实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安排耕地用途,进一步借助科学技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耕地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疆是中国西部粮仓,阐述了新疆耕地利用结构、耕地危害占补、耕地资源开发和耕地资源保护四方面现状,分析耕地侵占、人地供需、耕地质量和耕地环境四方面存在主要问题,运用主城分析法研究耕地利用过程中的经济因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耕地赤字/盈余预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区域间存在自然条件、耕地利用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区域耕地综合生产力不同,因此耕地保有量也表现出鲜明的时间和空间特征。本文在对耕地保有量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和预测了2002年和2010年全国及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四川省包含重庆市)的耕地最低保有量和耕地赤字/盈余。通过分析发现:各省区在人均400kg、450kg、500kg生活标准和95%、90%自给率水平下,表现出不同的耕地赤字/盈余。  相似文献   

6.
农村城镇化中的耕地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哲远  吴妍 《经济问题》1997,(9):40-42,46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耕地流失形势严峻,在导致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众多原因中,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残缺是最根本的原因。"产权残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耕地产权保护政策目标的实现。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不是改变所有制,而是完善两权分离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有偿使用和合理流动的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从而建立起完善的耕地产权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8.
耕地保护是国家实行长期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而耕地保护必须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结合起来,实现全面发展,真正起到保护国家资源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实现耕地保护与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各种措施,希望能为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吕峥 《当代经济》2008,(6):38-39
耕地作为土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然而,以往人们常常只注意到了耕地的生产和使用价值,却忽视了耕地生态价值的存在。文章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认识耕地在环境改善方面对人类所具有的价值。并重点分析我国现行耕地保护制度的结构和存在的问题,以期通过规范耕地保护的立法、执法、守法过程来达到保护耕地及其生态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李悦  肖芮 《当代经济》2016,(1):78-79
本文从耕地利用与城市化发展的相互影响入手,分析了城市化对我国耕地造成的不利影响,认为国家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补偿.一方面,应从耕地的经济、社会和被忽视的生态价值保护的必要性和城乡统筹方面进行补偿;另一方面,根据耕地农用利用比较收益低下及公共物品属性,应对其正外部性进行补偿.并通过借鉴美国、德国、加拿大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耕地保护目前的现状提出了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从李比希的归还定律到康芒纳的生态法则,完成了一次从具体科学到哲学的飞跃。这一飞跃对农业耕地的使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日益突出的耕地问题,人们应自觉以生态法则为指导,走农业耕地的集约化经营道路,发展农作物副产品加工利用技术以及绿色农耕技术,建立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机制,给予耕地应有的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2.
近50年湖南省耕地利用绩效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云波  谢炳庚  郭湘 《经济地理》2015,35(2):169-177
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5个方面,选取18个单项指标,构建耕地利用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结合GIS和空间自相关技术,分析近50年湖南省耕地利用绩效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63—2009年湖南省耕地利用绩效呈现"缓慢下降—波动缓增—加速增长"的阶段性发展趋势,即1963—1977年处于缓慢下降阶段;1978—1999年表现为波动增长阶段;2000—2009年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湖南省耕地利用绩效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快速增长为主要特征,各子系统呈现不同的演变特征。2从空间分异规律看,2009年湖南省各县耕地利用绩效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呈现集簇分布的空间特征。耕地利用绩效较高水平县域多集中分布在长株潭和洞庭湖地区;大湘西地区多数县域耕地利用绩效处于低水平状态。3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基础条件和区位条件是湖南省耕地利用绩效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虚拟耕地视角下中国粮食贸易对耕地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耕地进口减轻了我国耕地资源的压力,对我国现有耕地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我国粮食安全也有一定的保障.虚拟耕地资源虽然可以在表面上缓解我国耕地资源的压力,为短期内土地资源的短缺提供一个全新的解决办法,但虚拟耕地还不能完全解决我国耕地资源短缺的长久局面.受国际政治环境、自然灾害、非洲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实际应用的虚拟耕地资源不容乐观.为了粮食安全,我国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耕地管理制度,全国统筹保护耕地红线不动摇,在此基础上,通过土地整理,调整农业结构,降低耕地资源流失的速度.在对自然资源保护的同时,还要加大对虚拟耕地资源的研究,将虚拟耕地资源与我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最终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山西省耕地变化态势与耕地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统计分析法,以山西省1949—2005年统计资料为依据,分析耕地面积的时间变化,揭示了山西省耕地资源的变化特征——耕地数量"三起三落",基本态势持续走低;并通过与全国以及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中部五省的横向比较,指出了山西省与中部六省之间人均耕地方面的差距以及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并在此基础上从九个方面提出了确保山西耕地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耕地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敏 《经济论坛》2002,(3):40-40,43
据统计,1998年河北省耕地面积为649.4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5%,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为433.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7%。但是,河北省73.2%的人口炎农业人口,1998年全省人均耕地仅为1.49亩,居全国第10位,这表明,河北省耕地形势比较严峻。  相似文献   

16.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几个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礼龙 《技术经济》2001,20(10):26-27
耕地是人类宝贵的稀缺资源和一类特殊的资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耕地逐年减少的严峻态势无情地摆在我们面前。据统计,1949-1957年,我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4%,人均耕地面积减少0.6%;1957-1978年我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3.1%,人均耕地面积减少1.9%;而“六五”期间到“八五”期间,15年间我国人口增加了2.24亿,耕地却净减少735.27万公顷(合1.1亿多亩)。为了保护有限耕地资源,1996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提出,把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首要战略目标。1997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通知》明确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要求采取治本之策,“扭转在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指出,“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使全国耕地总量不再减少。保护耕地资源,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已成为我国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政策在实践中却被僵化的理解、扭曲的执行。尤为痛的是,在生态环境已遭受严重破坏的今天,在自然界对人类幼稚行为报复的强度逐渐加大的现实面前,竟然有一些土地问题专家、学在有关“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问题上存在着某些认识上的误区,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  相似文献   

17.
县级耕地动态监测体系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我国目前耕地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建立耕地动态监测体系成为耕地基础研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讨论了耕地动态监测体系的设置原则和方法,并以广西柳州市郊区为例,研究了县级耕地动态监测体系的系统构成和建立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18.
区域耕地保护补偿分区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我国各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区域间耕地保护补偿关系必然不同。依据外部性理论,采用人均耕地阈值方法,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划分为耕地赤字区、耕地平衡区以及耕地盈余区,确定了省级层面耕地保护补偿关系。分区结果显示:全国耕地赤字区12个省份,耕地平衡区8个省份,耕地盈余区11个省份,并将补偿分区与我国传统粮食分区进行比较,显示出了我国耕地资源的恶化趋势及补偿的迫切性。分区结果为耕地保护区域横向补偿额度及其流向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今阶段,耕地数量逐年减少的趋势一直在持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上海,经济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耕地资源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化和工业化正处于加速发展的时期,耕地数量减少的速度更为快速.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耕地红线产生了压力。保护耕地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对农民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当前的耕地保护与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例如管理体制不健全、多头管理、登记的制度不规范等。所以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耕地的发展方式,可以通过对利用方式和配置的转变方式来进行,建立起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耕地制度和管理体系,对耕地资源的利用战略进行创新,将保护耕地的一些管理体制和机制进行健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