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记者从2013年2月21日召开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兵团主体功能区规划》经兵团批准,近日正式发布实施。这是兵团第一部国土空间开发的基础性、战略性和约束性规划,是科学开发兵团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该《规划》的实施,旨在统筹谋划兵团未来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国土利用  相似文献   

2.
2007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提出按照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甘肃省因地制宜,正在积极推动出台《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这一任务,即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4.
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演变过程,重点分析了我国当前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促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调整的政策建议。我国目前已形成了"三核多极、三轴四片"的多核、多轴、分片型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但也存在着经济布局与资源空间分布失衡、经济布局与人口分布不匹配、城乡建设用地低效扩张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人口、产业、土地、生态补偿以及环境保护等政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主体功能区划,旨在通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潜力、可开发程度的评价将国土空间进行战略性、基础性规划,以期能在全国范围内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开发结构,从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文章分析阐述了主体功能区划规划蕴涵的"反规划"思想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广东经济》2011,(6):23-23
近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介绍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下称《规划》)有关情况。按开发方式,全国国土空间将被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  相似文献   

8.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一个国家依托一定地理空间通过长时间生产和经营活动形成的经济要素分布状态。本报告分析了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现状与问题,探索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思路,即集中发展,多极化协同集聚;集约发展,高效利用国土空间;人口与GDP相匹配,产业集中和人口集中相同步;因地制宜,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点、线、面耦合,构建"城市群—发展轴—经济区"区域空间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打造发展轴、发展城市群、培育增长极、构建经济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粮食能源和生态安全保障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论述了兵团煤炭资源分布、开发利用等特点,分析了兵团煤炭企业由于技术、资金、人才等缺乏,开采资源过程中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破坏等环境问题,提出兵团煤炭的开发利用必须合理规划,协调环境发展,有序开发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10.
推进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柳州市是工业发展历史悠久的重镇。当前,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仍然是柳州市的总体发展定位,然而,重点开发区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加速的城镇化势必造成更加尖锐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依据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工业城市柳州市重点开发区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制定实施绿色发展策略,对于推进重点开发区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灾区多数处于我国偏远的高山峡谷区,按传统的原地安置不仅成本高、时间长、工程浩大,而且灾民生计难以解决,有可能更加贫困化。顺应当前城镇化浪潮,探索城镇化移民方式,依据主体功能区划理论推动科学重建,以移民工程为主,重建工程为辅,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旅游资源多元丰富而独特,伴随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旅游人口相应实现快速增长,并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特点.分析影响旅游人口变化的正反两方面因素,认为未来甘肃省旅游人口增速将呈倒"U"型走势.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求下,应充分考虑旅游人口发展变化趋势,理顺规划体系和管理体制,明确全省旅游业发展定位,确定旅游用地规模结构和...  相似文献   

13.
王鹏程  吴洁 《时代经贸》2008,6(8):96-97
文章主要论述了兵团煤炭资源分布、开发利用等特点,分析了兵团煤炭企业由于技术、资金、人才等缺乏。开采资源过程中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破坏等环境问题,提出兵团煤炭的开发利用必须合理规划,协调环境发展,有序开发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国土空间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实现科学发展,需要对国土空间进行科学的评价,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区发展模式。本文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2012年7月编制完成的《内蒙古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5.
樊杰  周侃  陈东 《经济地理》2013,33(1):1-8
党的十八大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升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为经济地理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与发展机遇.经济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国土空间格局成因与演变规律,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供了前瞻性的科学基础和科技支撑.文章结合近年来中科院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团队围绕国土开发的学术创新与应用实践,重点讨论了基于经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和生产—分配—消费立体系统的区域发展均衡模型,阐释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自然对人文作用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基于地域功能成因理论与识别方法尝试开展的综合地理区划,以及纳入面状形态完善点—轴系统理论和利用三种功能空间比例关系表达空间结构.研究与实践表明,从应用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在解决科学问题中推动学科建设及提升支撑应用需求的能力,是比较合理的学科发展方式.未来,按照十八大在国土空间格局中提出的“均衡、开发强度、空间结构、功能区、格局”等主题词,持续发展经济地理学,发挥经济地理学对国家战略决策的科技引领作用和支撑作用,实现学科建设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6.
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期望通过主体功能区建设来推进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26个自然区域的资源环境、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进行系统分析,初步确定了兵团范围内不同资源环境、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组合对应的空间开发功能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区设计了不同的分类指导建议,为引导空闻开发秩序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提供了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海南经过30年的经济特区建设已正式迈入自贸区建设的新时代,所面临的地区发展与生态维育矛盾逐步加剧。为保育海南优良的生态品质,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质量,基于“健康、生态、人居”三元耦合与互动多赢的发展关系,提出与之适宜的风景园林健康理论;结合前人经验,以人居环境空间规划为切入点,解析人居环境空间研究内容。运用ArcGIS 10.2.2空间分析和Fragstats 4.2景观格局分析,解析海南省域三生空间敏感性、资源利用效率可持续性,以及资源服务范围与开发建设空间适宜性,结合人居环境空间发展特征,提出从全岛国土空间、资源统筹和空间营造3个方面进行规划引导,并提出以下观点:1)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和空间利用的合理性是有效保障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前提基础;2)遵循风景园林健康理论指导的全域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统筹规划和空间营造规划是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根本路径;3)“健康、生态、人居”三元耦合和互动多赢的关系均衡与协调是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8.
"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作为构建国土空间基本战略格局的科学基础尚未延伸至海洋层面。海域"双评价"作为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存在理论缺失、技术方法不完善等问题。文章以海域功能理论为基础,从人类海洋活动出发,探索海域"双评价"的实践方案,建立"双评价"到海域利用优化的科学逻辑,指出基于"双评价"的海域利用冲突识别是海洋空间规划的关键。以温州市海域为例,基于本底资源从空间、渔业、环境和生态四方面进行单要素承载力测算,以此获得海域综合承载力作为监测预警的标志。选择渔业用海和建设用海两类典型用海进行适宜性分析,确定海洋空间利用的最优布局,判断海域利用空间冲突。结果表明:温州市沿海区县的海洋承载能力差异较大,资源环境分化严重,龙湾区与洞头区渔业资源开发超载;乐清市与龙湾区的海洋环境超载。渔业用海适宜面积占比较低且分布于远海地带。不适宜区域集中于瓯江、飞云江、鳌江三江入海口岸海域。建设用海适宜区域集中于近岸海域,远海区域距离城镇与交通较远,自然条件中水深较深,成本较高。苍南县和平阳县海域利用冲突较少,用海布局合理。乐清市、龙湾区与洞头区存在显著冲突。"双评价"的实践与应用是指导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保护的关键,能够综合识别海洋利用的冲突,有助于沿海地区海洋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 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同时将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五 大发展理念”提升到了国家治理的战略高度。继而,《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也延续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明确要求“保护 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在此背景下,与以上 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及时在国土空间规划 体系下进行重新审视,自身地位和作用是否发生了变化?并 以此为出发点,思考绿地系统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如何支撑 国土空间规划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如何通过绿地 布局以实现游憩、生态等产品有效供给,如何协同其他专项 规划以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从解读2019年颁布的 《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 51346—2019)的角度,就 管控思维、体系地位和编制创新3个方面对全新规划体系下的 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0.
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是国土空间利用的底线,对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在县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以京津冀地区199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构建DPSIR-EES模型对2010年、2015年、2020年国土空间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在分析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整体变化状况的基础上运用ESDA-GIS法开展空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偏低,2010年处于0.045 4~0.399 5之间,2015年提升至0.053 7~0.433 0之间,2020年处于0.052 2~0.426 8之间,整体水平持续上升。(2)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存在显著差异性,呈现“北部高南部低、西部高东部低”的分布格局,空间分布特征呈现为双核心高值区,其中一个核心高值区位于北京市的东城区和西城区,另一个核心高值区连片分布于天津市的滨海新区和河北省的曹妃甸区。总体来看显著H-H区和L-L区的县域数量占绝对优势。(3)《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明显带动研究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