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Frankel的实际利差模型为基础,借助两区制门限协整检验方法,对中美两国汇率与利率之间的联动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中美实际利差之间存在非线性的门限协整关系,近期两者对长期均衡的偏离正在逐步缩小;人民币汇率与中美实际利差在不同区制有不同的调整特点,在两个区制内中美实际利差对误差修正的反应均较快;人民币汇率与中美实际利差在短期内的联动影响程度比较低,其中,人民币汇率对中美实际利差的传导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2.
当真实汇率运动实际上是非线性过程,而假设它为线性时,那么检验购买力评价理论的标准单位根检验通常是低效力的。文章运用带有单位根的门限自回归模型模拟了包括中国在内的6个亚洲主要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兑美元的真实汇率,发现它们都具有较强的非线性,说明了传统的线性方法不再具备模拟真实汇率的能力,且除人民币以外的其他5种货币的真实汇率都表现出了平稳非线性特征,在异动时期具有均值回归的趋势。周期性的金融危机是导致中国以外的其他5个国家货币的真实汇率出现异动的主要因素。人民币真实汇率的非线性行为则表现出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导致它出现异动的主要因素为人民币对内和对外价格的相互背离,人民币真实汇率没有表现出向均值调整的趋势,甚至在异动时期呈现了向均值偏离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至2008年1月31日的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波动进行了计量研究,通过建立基于不同时间段汇率数据的门限自回归模型(TAR)可以看到,两年多来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存在门限的非线性特征,当升值幅度较大,即大于一定的门限值时,升值的冲击显示出更持久的延续性,体现出了升值预期的作用和升值不断加速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非线性平滑转换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在样本时期内非线性模型能更好地拟合两者的动态关系,在非线性条件下,当期人民币升值将会使贸易顺差增加,前两期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当期贸易顺差减少,人民币升值对贸易顺差的影响表现出很强的非线性门限特征。人民币汇率对贸易差额影响的时间路径像是一个"倒J-曲线"。200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虽然一直在发挥着降低贸易顺差的作用,但是,人民币汇率不是贸易顺差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我国粮食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从因果关系和协整关系两方面研究我国粮食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协整检验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本文进一步使用可以揭示协整变量非线性调整过程的门限协整模型进行检验和分析,实证结果支持粮食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协整关系,并且当出现短期偏离时,主要是通过粮食价格的调整以趋实现均衡.  相似文献   

6.
伴随人民币汇率的改革,中国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未来走势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文章选取中国1986-2012年的宏观经济数据,采用具有两区制门限的ADL模型,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汇率的变动会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且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从短期来看,实际汇率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过程是非线性的。文章最后基于实证结果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方法为基础,通过实际汇率和外汇储备资产规模变化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ECM),本文对1994—2007年人民币市场均衡汇率进行估算。估算结果显示,1994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市场均衡汇率没有太大偏离。2005年7月以来,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随着“小步微调”的改革方式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市场均衡汇率的偏离水平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作为过渡措施,应采用目标区汇率制度,将外汇储备增减幅度作为调整汇率目标区范围的一个参考标准,推动人民币汇率向均衡水平靠拢。  相似文献   

8.
从成本加成视角构建汇率变动的进口价格传递效应模型,并运用门限回归方法,就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如何影响进口价格问题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变动幅度较小时,汇率变化影响进口价格的传递机制将会失灵;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较大时(大于门限值2.1%),不同汇率水平区间上的进口价格对汇率变化反应的灵敏度存在较大差异,高汇率水平(高于门限值113.19)区间内的灵敏度显著强于低汇率水平区间的灵敏度。因此,稳定物价的汇率调控手段,应根据汇率水平所处的区间以及汇率市场的实际波动幅度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农产品价格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2005-2008年6月的月度数据,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将显著提高农产品价格水平;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具有由短期波动到长期均衡的自我修正的动态机制;给定一单位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冲击,该冲击对农产品价格呈现平稳的正向响应趋势。因此,为稳定农产品价格,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使得人民币维持在基本均衡、合理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10.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非线性关系分析:基于门限协整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以线性关系假设为前提。本文在非线性框架下,利用Hansen and Seo(2002)最新发展的门限协整方法(threshold cointegration test)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两者之间的关系重新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两机制门限协整,当对均衡的偏离小于或等于门限值-7.85时,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倾向于不向均衡状态调整,而当对均衡的偏离大于门限值-7.85时,他们都倾向于向均衡状态调整,并且能源消费的调整速度大于经济增长调整的速度。  相似文献   

11.
苏梽芳  臧楠 《财经研究》2011,(2):112-123
食品通胀率与非食品通胀率之间的测量缺口近期持续扩大,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文章根据1994年1月至2010年8月的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数据,运用两区制门槛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两者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价格调整以及传导机制中的非线性特征。结果发现,食品通胀率与非食品通胀率存在门槛协整关系,而且估计缺口稳定,这表明测量缺口夸大了两者的真实偏离。文章还发现了食品价格传导的新信息内涵,即食品价格对非食品价格具有非线性的价格传导性:短期内偏离主要是食品价格上升造成,尤其是在高通货膨胀区制,偏离速度有加快趋势。两区制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在极端区制,食品价格通胀与非食品价格通胀具有双向的短期Granger原因,即两者相互领先;而在正常区制,食品价格通胀与非食品价格通胀具有双向的长期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价格动态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争为 《经济评论》2012,(4):128-134
本文采用单方程动态分布滞后和VAR两种模型,实证估计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价格总指数的动态传递效应。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价格传递不完全,其动态特征为先快速完全传递,然后逐步回调,1年累积传递率约为0.5。长期的人民币汇率出口价格传递率呈上升趋势。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边际成本无显著影响。这意味着汇率不完全传递削弱了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支出转换效应,但人民币的持续升值长期来看会提高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调节作用。我国出口普遍选择美元计价且对出口市场依赖性强的特点使我国出口定价行为更多反映了供给而非需求方面的因素,我国出口商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能力非常弱。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1995年1月—2011年12月月度实际汇率数据使用门限自回归检验模型检验了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家或地区货币是否满足长期购买力平价理论。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兑港元、人民币兑韩元、人民币兑英镑、人民币兑美元、人民币兑新台币和人民币兑卢布不存在向其均值回复的趋势,不满足长期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兑新加坡元和人民币兑日元满足长期购买力平价理论,实际汇率分别存在向其均值非线性和线性的回复趋势。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失业率影响的门限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理论建模和多元门限协整的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通过影响出口,从而影响失业率的门限进行了估计。最后得出,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升值超过246.6,使出口每减少1个百分点,将使失业率大约上升0.248个百分点;否则,人民币汇率升值使出口减少导致失业率上升的弹性将减半。为减轻我国就业压力,这就要求货币当局合理调控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速度和幅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月度数据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国内居民消费水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农产品进口价格对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进口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居民消费水平变动对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进口的影响最大,不论从长期来看还是就短期而言,国内居民消费水平提高都会显著地促进农产品的进口;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次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在长期内对农产品的进口具有促进作用,短期内却有抑制作用;农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最小,农产品进口价格上涨在长期内对农产品的进口具有抑制作用,短期内却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均衡汇率的BEER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是判断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的重要参考尺度.GDP同比增长率、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率、外汇储备都是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重要长期决定因素,且GDP同比增长率、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率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具有反向作用,外汇储备时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具有正向作用.1995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在大部分时间内都偏离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水平,表现为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调.造成人民币汇率长期失调的一个主要的宏观政策因素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实行的事实上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在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使得这段时间承受被低估压力的人民币汇率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因此,应该建立和完善一个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汇率制度选择与货币政策效果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阳娥  鄢永红  李祥 《现代财经》2003,23(10):16-19,23
通过建立基于供求的均衡汇率模型,把影响汇率的各种因素纳入模型考虑之中,根据我国目前的双顺差局面,判断人民币汇率对市场均衡汇率的偏离方向,可以说明在资本项目不可自由兑换的当前,事实上的人民币固定汇率的合理性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有益影响。但是,随着关税下调,从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度走向真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异质交易者视角构建了人民币外汇市场微观结构模型以考察市场中基本面交易者和技术交易者的动态调整机制和人民币汇率的运动规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本文得到不同情况下汇率收敛于基本面汇率的市场微观结构条件和运动轨迹方程。当汇率基本面受到重大的外部冲击时,技术交易者、基本面交易者和做市商等参与者的相互作用会最终导致人民币汇率过度反应,汇率的运动轨迹会不断偏离汇率的基本面价值。而当外部冲击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时,人民币汇率会温和的最终趋向汇率的基本面价值。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汇率超调之谜和非线性之谜产生的机制,为促进人民币外汇市场稳健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鉴Frankel[1]的分析框架,构建了货币政策与中国农产品价格之间的数理模型,并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1952至2012年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长期抑或是短期,货币政策均对中国农产品价格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效应,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是导致中国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关键性因素;在货币流动性泛滥导致的通货膨胀压力中,农产品价格比较敏感脆弱极易受到影响而产生剧烈波动。(2)从长期来看,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还受到财政政策、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从短期来看,财政支出的扩张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起到了助推作用,而汇率的冲击则并不显著;此外,农产品产量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都已经不是导致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3)基于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数据,运用邹氏断点检验方法证明了我国2009年2月之后快速的货币供应量是导致本轮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最主要的因素;另外工业品出厂价格、国际农产品价格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也对本轮农产品价格波动产生了正向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IS-Philips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含汇率和资产价格(房地产价格)的利率规则,并利用MS-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汇率、资产价格与利率规则的非线性动态关系。研究结论显示:我国利率政策在应对人民币汇率与房地产价格时,存在显著的区制转换效应。当房地产价格处于高区制(即房价处于较高水平)时,利率的上升幅度大于其处于低区制(即房价处于较低水平)时的上升幅度;同时,当人民币汇率处于高区制(即人民币处于强势状态)时,利率的下降幅度大于其处于低区制(即人民币处于弱势状态)时的下降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