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科技服务业内涵,将其划分为五大细分行业,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2010-2016年投入与产出数据,建立超效率DEA模型,并运用视窗分析评价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五大细分科技服务业发展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规模无效是导致各区域科技服务业综合技术效率未达到有效的共性因素;我国科技服务业需要优化投入产出结构,扩大规模效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科技服务业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及趋势具有显著差异。据此,分别对全国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五大细分科技服务业发展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生产率变迁及异质性考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采用全国两次经济普查后的修订数据,引入"技术不会遗忘"假定,运用序列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1990—2010年中国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增长率。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总体及细分行业的TFP均处于上升通道,在上世纪90年代,服务业TFP增长的主导因素是技术效率改进,进入21世纪后,则主要是技术进步提高,且技术效率改进已开始由以纯技术效率为主转向以规模效率为主,但服务业发展的粗放型特征仍然明显。同时,中国服务业TFP增长表现出了较大的行业异质性;与工业(制造业)行业对比,服务业TFP增长是滞后的。2010年与1991年相比,TFP及技术效率增长的行业间异质程度有所下降,而技术进步却有进一步拉大的迹象。可能的内在机制是现代信息技术对不同服务业企业资源配置的异质影响,以及中国服务业体制改革的渐进式道路。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高技术服务业研发机构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0—2011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7个细分行业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活动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了2010—2011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7个细分行业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效率,比较了各细分行业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效率差异,并分析其原因。进而利用理想点模型,对2010—2011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排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效率总体良好,但行业差异较大。最后,提出促进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0—2019年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中介效应与门槛模型考察科技推广服务业对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呈逐年提升态势,且京津冀城市群创新效率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存在较大差距;科技推广服务业不仅有助于直接提升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还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驱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科技推广服务业对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科技推广服务业对拥有不同创新能力或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具有异质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6,(1)
长三角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异发端于知识局域溢出,而城市等级体系演变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作用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机理表现为: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正相关,人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单位能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0.354个单位的提升;城市规模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正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总是依赖核心城市和城市核心区,城市规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极明显的推动作用;城市群区域的工业增加值相对比值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负相关,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制造业的规模扩张具有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珂  张安录  张雄 《经济地理》2014,(11):74-80
采用三阶段DEA及Tobit回归模型对中国17个城市群农地城市流转的效率进行测度,分析环境影响因素作用,提出优化配置方案。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农地城市流转综合效率平均水平较高,但城市群间差异较大;环境因素对效率影响显著,拥有高新科技、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城市群对农地城市流转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更合理;剔除环境和随机影响因素后,城市群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提升的主导因素由技术效率变为规模效率,且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的城市群数量变多。政府应加强城市群间联系与交流,推广和运用节能环保技术,调整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和结构,注重城市用地内涵挖潜,抑制城市土地过度扩张,从而提高城市群农地城市流转效率。  相似文献   

7.
将土地、人口与资本等作为资源投入项,将地价增长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地价水平与居民收入合理性等社会经济效益作为产出项,利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综合分析2009—2013年五个国家级城市群县域尺度下居住用地市场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并探究城市群内投入产出效率的空间分异及规模收益状况。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总体偏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仅为最优水平的59.3%、82.7%和71.8%;(2)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高值区多分布于城市群发展规划的轴向线和核心发展圈内,但各城市群的效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3)城市群内,不同功能定位城市的投入产出效率差异明显,其中节点城市的住宅用地价格与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状况协调性最优,其次为中心城市,而核心城市和边缘城市效率相对偏低;(4)就投入要素效率而言,住宅用地出让总面积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冗余度均超过50%,亟待通过土地市场和政府管控,以城市功能定位为导向,优化土地出让结构和资金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效率是反映一个区域创新资源配置状况和创新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利用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2012-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价.以各城市每年的综合技术效率值为被解释变量,利用Tobit模型分析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工资状况、外商投资水平、劳动者素质5个因素对城市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受规模效率偏低的影响,京津冀城市群的综合技术效率不高,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城市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不断增长,创新程度不断增强.同时还发现,政府支持、外商投资水平与城市创新效率是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者素质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文章将服务业纳入工业生产函数,构建了动态两部门模型,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溢出效应,并将其分解为技术外溢效应和要素配置效应,进一步又采用了2003-2013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就技术外溢效应而言,整体上城市服务业对工业发展具有正向技术外溢效应,中西部城市大于东部城市,中等规模城市大于大城市和小城市;就要素配置效应而言,整体上城市服务业发展具有负向要素配置效应,但大小城市均呈正向效应而中等规模城市则呈负向.最后,将服务业细分为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东部城市生活性服务业技术外溢效应大于中西部城市,而生产性服务业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区域经济空间联系为背景,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探索研究城市群物流需求规模空间分布测度方法。通过计算城市各产业与物流需求的关联度,测度各产业物流需求关联量(当量值),结合城市群空间分布结构,分析物流需求规模空间分布特征与发展规律,并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检验了该测度方法在实践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登记系统的金融机构微观数据,综合运用NNI、Ripley’s K函数和空间热点聚类等方法,研究1998、2008、2018年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空间格局、集聚特征及热点分区,采用泊松回归模型研究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空间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空间分布不均衡,金融机构总体和细分行业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2)空间集聚程度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金融机构的热点区主要集中在郑州—焦作—新乡和邯郸—邢台—安阳为核心的集聚区。(3)城乡居民储蓄是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集聚的核心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外交通联系、政府行为等因素的影响程度不断增强,人力资源、科技投入、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较弱。(4)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一致,作为高端服务业的金融业倾向于布局在高等级城市,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影响,其金融机构集聚的影响因素与其他城市群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万浩 《当代经济》2003,(11):51-52
武汉及周边城市群经过20多年孕育发展,虽然有一定的规模,建设思路日益明确,但是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乃至与南京都市圈等国内城市群(圈)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地区的竞争力的大小关键取决于这个城区城市群(圈)发展水平高低,因为只有发达的城市群才能够  相似文献   

13.
城市群是引领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城市群的投入产出效率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果,有效发挥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经济效益和资源配置作用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基于经济增长效率视角,建立非意愿产出的DEA模型来考察城市群内部与外围的效率差异,并对城市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多数城市群平均效率要高于外围地区,主要表现在城市群的纯技术效率方面,而非规模效率方面.就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因素而言,金融环境和地方政府干预程度是限制综合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对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表现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基于DEA的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帅  钱士茹 《技术经济》2011,30(6):6-10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BCC模型,实证分析了安徽省3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效率,依据综合效率值将其分为有效、无效两类。结果显示,安徽大部分科技企业孵化器都处于无效状态。为进一步分析孵化器运行效率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根据纯技术效率均值和规模效率均值,再将其细分为相对高效型、配置低效型、规模低效型和完全无效型四类,并对综合效率值为1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超效率分析。最后,通过计算各资源投入的影子价格均值,为孵化器优化资源组合提供方向性引导。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抓取中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旅游线路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旅游网络并进行结构韧性评估。研究发现:珠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大,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的辐射能力相对较大。从结构韧性视角看:五大城市群基本上是竞合关系,不存在占绝对主导的城市群,山东半岛、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具有一定的均质化态势;整体网络具有异配性,珠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扁平化最为明显;整体网络的路径传输效率较高,珠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可达性和扩散性相对最高;整体网络存在小团体与部分孤立点,网络集聚效应不显著,京津冀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的集聚性相对较高。基于旅游流网络结构韧性视角,提出中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旅游流网络优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我们从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和职能结构三个方面研究了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规模结构、空间结构、职能结构和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重点培育产业、交通、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组织管理五大支撑体系以加快城市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何骏 《现代财经》2013,(2):82-93
近年来我国三大城市群引进服务业FDI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大量的服务业FDI流入势必给我国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带来重大影响。于此背景下,对我国三大城市群引进服务业FDI的经济效应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我国服务业利用FDI出现了重心北移的现象,环渤海城市群已经赶超长三角城市群位居三大城市群之首;其技术进步效应亦如此。三大城市群的就业效应均较显著:环渤海城市群服务业FDI的经济效应最为持久,长三角城市群次之,珠三角城市群服务业FDI经济效应的即时性最强。  相似文献   

18.
乡镇企业生产效率事关乡村发展及城乡融合进程。基于1990—2016年乡镇企业生产投入、产出相关数据,综合运用DEA模型、GIS空间分析及经济重心等研究方法,考察中国乡镇企业生产效率格局演变及其移动路径。研究显示:中国乡镇企业生产效率具有以下特征:①整个研究期内,3个效率指标均值基本呈波动下行发展态势;②综合技术效率偏低,纯技术效率水平略高,规模技术效率得分最高,且不同研究单元差异显著;③从三大空间效率均值排序来看,综合技术效率为东、中、西部,纯技术效率为东、西、中部,规模技术效率则较为随机;④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重心转移方向先后经历由东南向西南的演变,最终转移方向为东北。  相似文献   

19.
关于江汉平原城市群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群是指以特定的大城市为中心一由不同规模和不同职能且互相联系的众多城镇构成的城镇群体。它的形成、标志着城镇发展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必将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的步伐也大大加快、如今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环渤海湾沿岸和辽中南地区已崛起五大城市群体、有力地促进了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从湖北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来看、加快建设以武汉市为中心的江汉平原城市群、已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l江汉平原城市群的地域范围与地域特征1.l地域范围讨论江汉…  相似文献   

20.
张扬  陈雯  陈韵宇  任冬欢 《经济地理》2022,42(4):93-102
基于我国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有代表性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2013—2018年的GDP、人口、建成区面积、城市行政等级等数据,运用修正的四维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城市流强度等方法,对国内大循环背景下三大城市群内部及之间的连通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2013—2018年三大城市群内部的经济联系程度都呈上升趋势,城市群内部的连通性趋于均衡化与网络化。其中,上海、武汉、成都等分别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强经济联系城市。同时,由于区位优势等原因,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等指标数值比中西部城市群高,表明其综合对外服务能力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强。而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的连通性较弱,导致区域发展不均衡,阻碍国内大循环的通畅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