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工业化过程中,资源要素在产业之间重新配置导致的工业结构变动是总体增长的一个重要因子。因此按照要素密集度界定产业类型,并对工业结构效应进行研究更加具有意义。笔者以宁夏1997年~2008年工业行业数据为分析基础,对工业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分解发现生产效率的提升主要来自于产业内增长效应,结构转移效应虽然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其贡献并不显著,甚至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分解效应对不同产业类型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各异,不同产业类型对总体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也有着显著差异。劳动密集型产业及资本密集程度较高的产业类型对整个工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的增长起着主要作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主要来自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沿海10个省份2005至2014年工业产业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于产业集聚、土地价格、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文章先是由新经济地理模型引入,对于这三者之间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加入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沿海诸省产业集聚对于土地价格具有正向影响;相反,以土地价格为自变量,产业集聚为因变量来看,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力有限;而沿海10省的工业产业集聚拥挤效应已经开始逐步显现,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阻碍作用;与之相反,土地价格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则不显著.鉴于此,文章从两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政府必须加快土地确权和交易市场化,同时各省份应合理布局工业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3.
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部门的生产率变动情况,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1972年是生产率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此后,生产率增长明显趋缓。到20世纪80年代, 美国经济部门出现了较大的结构性变化,那就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IT产业异军突起,各产业对IT 设备的投资也迅速增加,人们期待这些能带来生产率的复苏。  相似文献   

4.
主导产业     
《经济师》2000,(12)
指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并能带动一系列产业发展的部门。主导产业的选择应满足下列条件 :(1)该产业必须具有大规模产出的可能性 ;(2 )该产业应具有较强的市场扩张能力 ,其发展速度通常要超过其他产业 ;(3)该产业的生产率能保持持续而迅速的增长势头 ;(4)该产业符合节约能源、资源的标准。主导产业的形成与各个国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资源条件有关。例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以钢铁、汽车、建筑业为工业的主导 ;日本则以钢铁、造船、电子、石化和汽车为主导 ;韩国以纺织、成衣、电子和造船业为主导。因此 ,主导产业的选择和扶植…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低碳经济的要求和特征应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各区域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做了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研究.研究表明考虑低碳因素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得到增加;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由技术进步率的变化主导,低碳技术效率变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限;西部地区不存在绝对收敛,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存在较明显的“俱乐部收敛”,我国总体及东中西三大地区都存在明显的条件收敛趋势.各个地区都存在并将收敛于各自的稳态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1998-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2002年后呈增长态势,中部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在影响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中,集聚经济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国有经济比重则对全要素生产率有负向影响.研发投入在全国层面和东部区域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在中西部区域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水平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开发区数据,研究开发区内产业集聚效应与结构优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①设立开发区的地区企业生产率更高,集聚效应有助于提升产业生产率,但是产业结构优化过程抑制了生产率.②考虑到产业集聚效应和结构优化相伴而生,其对企业生产率提升存在协同效应,其趋势是先下降后上升,呈现出“(\)(/)”形特征.经济集聚过程中存在负向的拥挤效应,前期拥挤效应相对更大,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集聚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使得正向效应增大,总的净效应增大.③其协同效应在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拐点出现的时间早一年,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本文建议合适的政策应当持之以恒和因地制宜,积极主动的政府指导可以减小拥挤效应.  相似文献   

8.
梳理了国内关于能耗回弹效应的相关研究,提出了考虑技术进步与结构变动的产业能耗回弹效应测度方法。基于我国1978~2010年的数据,在对各项参数进行合理估算的基础上,测算了考虑技术进步与结构变动条件下产业的能耗回弹效应。结果表明,就多数年份而言,我国的产业能耗回弹效应在100%~200%范围变动,且没有出现明显减缓的趋势。这样的结论为正确认识节能减排形势和制定考虑能耗回弹效应的能源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我国1997年与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分别计算了以我国为本位的工业行业物品外包、服务外包比率,并对两种外包的行业生产率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物品外包、服务外包的发展均有效的提升了我国工业行业生产率水平,但服务外包对工业行业生产率的促进效应要远远大于物品外包;当考虑行业要素密集度差异时,研究发现无论是物品外包还是服务外包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要比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生产率效应更强,同时这种行业差异在服务外包中更为显著。最后,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相关研究进一步深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全国200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及其相应扩展形式,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角度分别得出我国应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民生产业和可持续发展产业,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我国产业分布状况及其特征,结合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提出了不同类型产业升级和优化发展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微观企业数据对我国流通业效率与制造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结果发现:流通业效率对制造业绩效整体而言发挥正向作用。更具体地,零售业对制造业产能调整发挥着积极作用,而批发业效率提升则未对制造业绩效发挥显著作用。在未来持续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高度重视流通业对于有效反馈市场信息、调节上游生产、媒介供需匹配的先导性作用,在继续利用新技术提升零售业效率并发挥其先导性作用的同时,也应着力提升批发业效率及其引导产能资源配置、促进供需匹配的先导性潜能。  相似文献   

12.
The Australian electricity industry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structural change during the 1990s mainly as a result of microeconomic reform. We analyse the effects of the structural chang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household income using a macro–micro approach. Our work shows that, nationwide, all income deciles experience higher real incomes in the order of 2%. Our results show that a previously state-owned monopoly industry can experience significant structural change while generating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household real income without leading to significantly adverse impacts on national or 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 It suggests that policy makers in advanced economies should seriously consider such reforms given that they may generate large economic benefits with rather small economic costs.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四川省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并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工具,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各项最终需求的诱发系数、各部门对最终需求的依存度,剖析了四川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的关联程度,揭示了对经济影响较大的产业和各项最终需求的诱发系数较大的产业,并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Lasperes指数法改进的完全分解模型,对1994年—2009年新疆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及其变动来源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在我国五大能源大省中,新疆的工业能源强度处于中上游,但相对全国其他省份来说,工业能源效率很低。(2)新疆工业能耗强度在考察期内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各行业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在三大工业行业以及高能耗行业中,能源强度的变化是受效率因素变化带动的,而在中等及低能耗行业的能源强度变化中,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主导性。(3)新疆工业不论是在结构调整或是效率改进上,都主要依赖于制造业、高能耗行业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及效能改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笔者以陕西省的能源消费为个案,研究其1999年~2009年间能源消费的增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强度效应是抑制陕西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主导力量,结构效应的影响作用未见显现;就行业的情况而言,总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工业部门;第三产业中出其他产业在分析中占据第二影响力的位置,但其影响作用的发挥较之工业部门弱得多.  相似文献   

16.
17.
测度了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性,分析了两业互动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并以能源要素消费、独立资本投入、劳动力流动等为变量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可拓展随机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存在两业互动在中间品投入和行业及全消耗系数的碳生产率差异,且东部地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性相对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两业互动对碳生产率的改善存在显著结构性偏失,其现期效应以制造业劳动力的生产性服务业流动增加为前提,预测显示经劳动力流动和独立资本的两业互动投资可增加其碳生产率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与俄罗斯在合成橡胶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俄罗斯合成橡胶工业发展状况受到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2012年,俄罗斯合成橡胶总产量125.53万t,橡胶出口总量为89.2万t。近几年,俄罗斯IR、BR、SBR、NBR及IIR几大品种合成橡胶产量基本呈平稳态势。俄罗斯下卡姆斯克石化股份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IR生产企业;俄罗斯丁二烯资源丰富,可生产几乎所有类型的NBR品种;俄罗斯是我国IIR最主要的进口国之一,其IIR技术也是我国相关单位关注的焦点。期望对俄罗斯合成橡胶工业(包括生产企业、技术特点、产品牌号等)发展现状所做的研究和分析,对我国合成橡胶工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A MEASURE OF STRUCTURAL CHANGE IN OUTPU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method of characterizing the growth process using two parameters, a production index measuring growth, and a structural change index measuring the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output. It discusses the properties of the structural change index that is developed, including its relation to the bias in growth rates measured by conventional index numbers. It then applies the measure to an examination of Yugoslav industry for the period 1952–71.  相似文献   

20.
We investigate the way structural change (measured in terms of the composition of production) affects the female employment to population ratios in thirty-nine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We use random and fixed effects estimation techniques on a panel data from 1991 to 2010. 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structural change on female access to employment. Specifically, we find that, while positive changes in the agriculture sector output tend to significantly favor female absolute and relative employment, those in the services as well as the manufacturing and non-manufacturing industry sectors tend to have negative effects where significant. In addition to sectoral effects, the increased access to educ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decreased reproduction responsibilities are important in enhancing female production responsibilities. Nonetheless, the role of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 lessening the unpaid care burden of women, and consequently increasing their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both absolute and relative terms,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