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人类从破坏到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共存共荣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超越了敬畏自然、反思征服自然,最终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一、政治文明:当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 文明就是指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有益成果与进步状态。  相似文献   

3.
杨恒生 《经济导刊》2011,(11):17-18
文明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理性发展与完善过程,标指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状态。启蒙运动以来所开启的现代性文明,使人类确立了知识性生存样态,实现了自我超越的历史性现实,形成了科学主义思维范式,进入理性文明阶段。在追求现代性文明中,人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7,(1)
建设生态、文明、绿色的社会,就是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关爱生物。要与动物共存,与动物交"朋友",领略思考历史上动物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利用动物的本领充分为人类服务。看似平静的植物世界创造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条件。一年四季的花儿、树木及遍地绿色的小草,净化了大自然的空气,减少了雾霾,实现了生态平衡、生态文明及绿色生态梦。  相似文献   

5.
早在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的先民们成功开拓了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的"丝绸之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步,促进了沿线各国的繁荣发展.这不仅是沿线各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今天,在世界开启新文明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其实质就是,我们要和沿线各国人民共建共用人类新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6.
一、“低碳经济”对于我国的影响 “低碳经济”因其“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征在国际上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对自然的疯狂掠夺而面临日益严峻的生存危机后,有识之士所作的有关于人类发展的深刻反思,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济革命。这场革命将对全人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国已不能置身其外。  相似文献   

7.
大湖忧思     
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人类在大河之外的另外一个文明繁衍地区。然而,文明的进步似乎总是与对环境的伤害形影相随,对自然的过度开发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随之而来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20世纪以来世界上数个著名湖泊的变迁史,就是一部写满惨痛教训的自然开发教程。“如果不保护好水资源,那么人类剩下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这些话或许显得夸张,但在水资源总量与人口增长速度几乎呈反比的今天,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好湖泊资源,却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现实。—编者  相似文献   

8.
会计的概念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核算一个单位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的一种经营管理工作。在企业,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会计的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等也得到了巨大发展,逐步由简单的计量与记录行为,发展成为以货币单位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由此为基础参与到经济活动过程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瘟疫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产生的,其发生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制约,然而文明程度越高,人为因素的作用也就越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如何加速了瘟疫的爆发与流行,进而深层次地思考了瘟疫与人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的核心要素是公正、高效、和谐和人文发展。商洛区位优势与生态优势明显,地质地貌结构独特,历史文化底蕴浓厚,人文社会发展和谐。如何发挥资源优势,破解商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诸多矛盾与问题,必须立足市情进行系统思维,采取大思路大手笔加以谋篇布局,全力推进商洛生态文明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相似文献   

11.
加快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玲  王玫 《经济论坛》2005,(21):128-130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产生基础部门,也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生产部门。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导致了人类和社会制度的革命性变化,亦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石,因而从根本上来说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永恒主题。但是,自十八世纪、特别是近数十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爆炸,由于传统农业的产业结构不健全,因而陷入了困境。进入新世纪,如何使传统农业摆脱工业化石油农业的困境,快速进入以现代管理理念引入为特点的工业型农业成为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刘泾 《发展研究》2010,(7):22-25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适应自然发展的新型文明形态,是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和表现形式。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生态文明的生成与发展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内在联系,才能最终实现生态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13.
国家财富是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范畴。阿耳绍夫在其著作中,运用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在国家财富构成中所起作用的观点,研究了这个范畴。他说自然资源,在本质上是“纯”的自然界,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富源的起源和物质基础。社会的、公用的国家财富,用K·马克思的话来说,是用劳动仔细筛选过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源,是生产经济过程中的成果。在国家财富内包括供人们生产和消费用的国家富源中的全部储存。这些储存是在过去的时期内,由劳动力与自然要素相结合而创造的  相似文献   

14.
纵观人类发展史可以发现,人类社会历经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到现今的生态文明,不同的人类文明彰显着不同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从自然的奴隶演变到自然的统治者、主宰者,现如今则强调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不存在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城市和农村作为人与自然直接发生关系的两大空间载体,各自以自我为中心的二元分治格局,加速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进程,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了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当前应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为先导、以转变城乡生产、生活方式为落脚点,以加强制度建设为保障,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建设生态文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创人与自然万物共生共融、和谐统一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时,却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由此招致的生态危机已经阻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工业文明所遵从的经济发展观、自然无价论、科技万能论和消费主义观等非生态观念,是人类陷入生态困境的思想根源。在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过程中,只有实现非生态观念向生态观念的转变,才能促进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从而使得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和谐共荣,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创新制度,做大湖北、武汉环保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长期从事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破坏了由自然条件决定的自然生产力,并导致了日益严重的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而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又不断创造和创新文化、科技和管理等社会生产力.假定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补偿不了自然生产力的下降,则这种发展不可持续.要转变生产方式,使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一起提高,需要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近代西方文明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但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凸显,西方科学与文明的发展目前出现了瓶颈问题,科学的发展、社会和经济的进步都呼唤着一种新的科学、新的文明,而它们的核心思想与东方科学和文明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现对科技可以产生有益的导向作用,未来的世纪必定会成为中国科技复兴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李丽 《技术经济》2002,21(3):7-9
一、前言 近几个世纪以来,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式从越来越快的加速度式发展转化为以幂级数膨胀进而使科学技术产生核裂变式的大爆炸.人类总是将各科学领域中刚刚研究发明发现的重大科学技术迫不及待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为其所创造出的奇迹而庆功.科学技术大爆炸式的发展和应用的确使人类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创造了一个个应接不暇的经济奇迹和其他奇迹,整个人类社会的财富在短短一个世纪内就因此而增加了不知多少倍,这些巨大的财富转而又更进一步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最为辉煌的时代,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不仅大大超过19世纪所取得的成就,也远远超过过去几千年的总和.回顾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我们惊叹人类的伟大智慧和科技的巨大威力,以及它们对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产生的广泛而重大的影响,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在感受这阵阵扑面而来的科技浪潮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现代科技正在不可思议地改变着世界,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人类财富的巨大增长,而人类财富的巨大增长又反过来推动科学技术更加进一步快速发展,这似乎是一种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将带领地球居民走向永远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种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的新的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文明观念的确立、生态文明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它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基本关系,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内容,它不仅可以从不同层次影响和制约人类的生存,也会因人的能动作用而不断发生变迁。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视角看,人与自然关系在外在分离甚至对立的大框架下,经历了从以自然为主导到以人为主导的历史嬗变。在此过程中。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冲突与协调冲突的张力下,从自然威胁人类生存的激烈冲突逐渐演变为人类威胁自然进而威胁自身的激烈冲突。这种状态迫切需要在生态文明的框架下,通过推进人与自然关系从外在分离状态向内在融合状态的跃升得以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