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当代社会,生产力跨越发展有其特定的内涵。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旋律。我们要研究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创新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灵魂,不断优化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以来 ,理论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为全面把握对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理论的理解 ,本文就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研究观点综述如下。一、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内涵赵长茂认为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落后国家在追赶先进国家的过程中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助推力 ,加快提升经济结构 ,跨过传统工业化的某些阶段 ,加速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实质是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 ,在同一过程中完成双重任务。庞跃辉认为 ,生产力跨越…  相似文献   

3.
创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模式。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为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抓住历史机遇,坚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垮越式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孙海 《经济师》2004,1(11):33-3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需要以跨越式发展来保证。而体现和支撑这种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就是实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跨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进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等将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提供基本前提、途径和动力。  相似文献   

5.
试论新世纪中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之初,我国在制定“十五”计划时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这是根据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任务和特点确定的新的重大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正确理解和切 实贯彻这个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新世纪中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要从什么发展阶段或水平跨越到什么发展阶段或水平上去?为什么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有无可能实现跨 越式发展?是否又要搞1958年的“大 跃进”和 1978年的“洋跃进”那样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初云南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形态的景颇、傈僳、独龙、基诺、德昂等少数民族跨越几个时代,"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50多年过去了,生产关系实现了"一步走"的跨越,而生产力并没有实现跨越式发展,"千百步走"的任务还很艰巨,面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我们需要反思生产力跨越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7.
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跨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实现现代化和赶超发达国家的需要。为顺应时代潮流,中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丑必匕,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理论界围绕跨越发展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发展和创新了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原理。  相似文献   

8.
跨越式发展的含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语义学上说 ,跨越是以一种非连续的方式前进。按照由小到大的范围来看 ,跨越式发展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技术跨越 ,社会生产力跨越以及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每种跨越都有横向和纵向双重含义。我国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是以知识经济和全球化为背景的发展战略 ,是对建国以来前两种追赶战略的扬弃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方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同时又面临推进信息化的历史任务。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如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关乎我国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 要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把握如下几点: 一、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面对“新经济”的到来,我们必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不失时机地发展一批有市场前景和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产业和新材料产业,逐步提高新兴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份额;同时…  相似文献   

10.
所谓跨越式发展 ,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后进的国家和地区利用后发优势 ,打破旧的束缚 ,采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直接从当时最先进、最前沿的领域进行赶超、超越经济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和领域 ,在较短的时间 ,实现经济技术的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跨越式发展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突破 ,是社会经济发展质和量的突破 ,是生产力发展的常规的线性发展模式的突破。跨越式发展具有三大特征 :一是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性。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较快的发展速度 ,必须实现生产力总量的赶超 ,同时更要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率 ,实现生产力的可持…  相似文献   

11.
生态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形态,代表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方向。我国发展生态生产力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也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我国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目标指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并最终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生态理念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先导,生态科技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物质基础,生态经济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具体模式,生态制度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现实保障。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有个基本特点,那就是全世界有共同的发展轨道,类似于坐标上的轨迹。古代和近代生产力系统简单,劳动工具这一要素可标示生产力发展水平。现代生产力系统复杂,要用多种坐标来标示。以生产力要素为坐标,科技要素标志先进生产力;以生产力主体为坐标,智力型劳动标志先进生产力;以生产力结构为坐标,知识经济标志先进生产力;以生产力功能为坐标,(人与自然)和谐型标志先进生产力。用聚合论分析,生产力的要素、主体、结构三个集大部分相交,接近重合,此三集与生产力功能这个集,有部分相交,但也有不相交之部分,其中有些还相互排斥。科学技术要素和知识经济结构如何实现和谐型功能,将是21世纪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形成范围及内涵是不同的。建立在国际分工基础之上的国际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跨越国家、民族的界限的阶段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本质上是一种开放力、国际集体力和先进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生产力理论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经济时代赋予了传统生产力更多的内涵和特点,反映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活动的科技生产力作为当代最先进的生产力,概念不仅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应当走在时代的前面。文章在分析了科技生产力演化和概念形成的基础上,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一步拓展了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生产力的内涵、揭示了当代科技生产力的特征,旨在以科技生产力为先导来引导我们建设21世纪的新型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商学群 《生产力研究》2003,(1):59-60,83
人类任何一种生产力都生产着一定的价值。生产力基本结构有对应的价值关系结构。人类社会发展中 ,自然生产力、手工生产力、大机器社会化生产力、现代社会化生产力的基本结构变化 ,使对应的价值关系结构也发生变化。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具有二重性 :既推进着商品价值关系结构的发展走向极限 ,又促进人为价值与自然价值相统一的价值关系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试析生产力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反映,根源于发达的生产力与滞后的生产关系的矛盾。金融危机破坏先进生产力、更新传统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力。我国生产力与金融危机是"危"而不"险"、"危"中有"机"的关系。应对金融危机既要治标又要治本,对于传统生产力、落后生产力和对外依存度高的生产力迫切需要治标,治本既要全面发展生产力又要突出发展先进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休闲与生产力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休闲通过对生产力中的各构成要素产生作用,进而转化为生产力。因此我们要倡导科学休闲,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党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要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9.
不论物质生产力发展,还是精神生产力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调整和规范。政策能起到调整和规范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在关系及其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政策就具有了"生产力"的性质。事实上,政策既体现为一种物质生产力,又体现为一种精神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形成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要点是革命可以解放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发展生产力。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生产力的具体途径:先是工业化战略,继而发展为现代化战略。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毛泽东逐步地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轨道,发动了一系列脱离中国实际的"运动",给中国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