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了政府与企业在环境治理中的博弈模型,采用拟生灭过程演化博弈分析了不同的环境税水平下主体博弈的演化均衡状态以及实现协同治理的环境税制条件,并分析了环境治理博弈突变率和主体学习能力对主体博弈演化均衡状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境治理主体博弈的演化过程中,环境税率对政府和企业协同治理的实现存在门槛效应,并且在不同的政府监管力度差异和企业治理力度差异条件下,环境税的门槛效应存在差异性;环境治理主体的学习能力降低和治理系统突变率提高都会显著降低主体间的协同治理状态的稳定性。最后为促进我国政府与企业环境协同治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倒逼基层政府环境治理改革,在农村环境治理领域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是现实背景下的制度安排。虽然,基层政府购买农村环境治理服务能够缓解农村环保投入不足的局面、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激活市场主体参与治理推进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存在缺乏制度配套与政策执行滞后,承接主体缺失与评估机制不健全,社会组织选择性承接与民众参与度低等制度困境。因此,通过加强契约监控与促进部门协作相结合,培育承接主体与完善绩效评估相结合,实行精准购买与村规民约引入相结合的创新路径,确保政策落地,推动农村环境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3.
开发区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担当多重重要角色。随着内外环境的变迁,开发区边际效益递减,比较优势弱化,关系协调困难。分立状态下,开发区与中央部委、省级政府、所属地政府、驻地政府、其他开发区间形成多重关系网络。开发区与行政区关系整体呈现多层代理与碎片协调的格局。多重关系网络下的开发区治理转变为嵌入地方行政区的"三阶治理",其与行政区关系呈现出分立、融合抑或独立的关系样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二者的关系范式也从互补、协作走向合作。  相似文献   

4.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处理好地方政府之间长期存在的重竞争、轻合作的问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作。理论分析表明,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对地方政府的合作行为进行持续的协调,并确保协作结果对各个地方政府可见,有助于推动地方政府从“各自为战”走向“合作共赢”。本文利用2014年“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中央政府协调长三角地区进行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效果,发现自该政策执行以来,地方政府对秸秆焚烧、机动车和企业污染排放等污染源头进行了实质性的治理整顿,使得长三角区域内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尤其在省际边界地区取得明显的治污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空气污染这样具有高传输性和显著负外部性的治理难题,也能在中央的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下得到有效解决,这为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的区域协同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社区促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环境由于其广为人知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得在环境治理的问题上,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同时存在,环境问题成为名符其实的公地。要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环境治理必须引进社区这一治理主体。本文应用制度经济学原理、环境经济学原理分析了社区治理相对于政府治理有激励优势,相对于市场治理有产权划分成本优势,并提出依靠社会力量和非正式制度的创新等措施来促进社区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6.
从政府的角度出发,以排污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合理改进累计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建立村民参与监督下政府和排污企业的农村环境治理决策行为演化博弈模型,进而得到使排污企业积极治理农村环境的约束条件。在综合考虑双方前景价值感知的基础上引入环境治理补贴,构建环境补贴对排污企业价值感知与环境治理决策行为的影响模型,最后运用系统动力学分析村民参与下政府和排污企业环境治理前景价值感知与治理决策行为。解决了传统博弈论完全理性假设和均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考虑政府和排污企业前景价值感知与环境治理补贴下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行为特征与规律,以及村民参与监督对政府和排污企业环境治理决策行为的影响,为构建我国农村环境多主体治理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区块链技术的多中心机制与跨界环境协作治理的多中心治理形态形成概念契合,但鲜有研究探讨区块链如何赋能跨界环境协作治理行动。为此,首先,借用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结合环境治理进程,嵌套形成跨界环境协作治理行动困境图谱,包括三种协作风险与三种交易成本。其次,基于区块链核心技术、硬件设备与区块链平台搭建应用技术架构,进一步探讨区块链技术破解跨界环境协作治理行动困境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最后,阐明区块链技术赋能跨界环境协作治理需要解决的认知风险、安全风险和僵化风险。区块链技术为破解跨界环境协作治理行动困境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8.
针对海洋资源开发与养护中的主权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与协调问题,海洋环境共同保护可作为解题之匙。在南海环境共同保护区域合作机制面临困境的情况下,海洋保护区作为公海治理的有效方式,有利于从环境共同保护的合作逐渐迈向海洋争端的缓和处理。借鉴罗斯海、波罗的海海洋保护区的经验和教训,从区域组织、区域框架公约、合理议程、利益共识、总体目标、标准和治理方法入手,结合开放性南海区域合作机制的构建,以期推动南海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环境治理中融入村民的健康保护意识和环境态度,通过构建地方政府、乡村企业和村民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多主体协同治理中的权责分摊及竞合关系,并借助数值仿真分析利益相关主体的演化轨迹,揭示其协同治理的内生机制。研究发现:(1)各博弈主体的行为策略相互影响,任何一方行为策略的变动将同时对另外两方的策略选择产生影响。乡村环境治理不能仅依赖于政府与企业,村民的参与力度也会有效影响博弈结果。(2)企业参与环境治理的核心考虑在于参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短期上,政府应加大对不参与污染治理企业的处罚力度;长期上,政府需有效增加企业参与环境治理的补贴,扩大企业参与环境治理的正面效应。(3)政府对企业治理行为无法完全监管,村民参与能显著增强政府监管的有效性,间接影响企业参与环境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朱梦华 《广东经济》2016,(14):222-22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对农村环境治理引起了重视,但是农村环境问题依旧严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存在异化的治理行为,包括目标偏离的逐利行为、角色失调的异化行为、有选择的机会主义行为、道德缺失的非理性行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行为,主要是因为人性、组织和环境三方面的因素.针对现有问题,有必要从多个方面给出合理可行的措施,优化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从而改善农村环境.  相似文献   

11.
<正>思考现代环境治理,离不开政府、企业、公众。政府,是响应公众环境需求的政策制定者和实施推动者;企业,是环境治理行为的具体实践者,也是治理技术进步的先行探索者;公众,是环境治理最广泛的参与者,也是治理成果的最终获得者。从政府视角看现代环境治理,是政府要找到适应现代社会构成及运转方式的环境治理路径。通过高效能环境治理,不断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为公众提供高品质生活。现代社会的行业细分程度随着社会分工的日趋精细而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存在问题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伟全 《经济师》2007,(8):23-24
地方政府合作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流和趋势,也成为地方政府的一种战略选择。但是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却阻碍其有效运行,如缺乏合作的利益共享制度,"本位主义"是合作机制的最大障碍;尚未建立制度化的政府合作多层次机构;缺乏完善的合作规则。完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可以从政治层面上打破地方割据状态,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估机制;在管理层面上创建政府间的长期互动机制与协调机构;在制度层面上建立一个共同遵守的合作公约,以强化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规范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3.
新区域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区域治理:问题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公共问题的大量涌现,日益呼唤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开展一系列双边或多边协调与合作为基本内容的区域合作。研究发现,我国区域治理不完全,区域内多元利益相关者在治理主体结构中缺位或虚位。通过新区域主义视角的评估,显示我国的区域治理实际上是缺乏治理的地方政府间合作。要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应该适时推动区域政府管理走向区域治理。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整体性与行政区划分割性的矛盾集中体现在行政区域交界地区,京津冀交界地区的环境治理应成为京津冀生态环保一体化的突破口。京津冀交界地区的环境治理中存在着环境问题易发难查、环境合作治理困难、交界地区基层环保部门环境执法效能较低等难题。为了有效治理交界地区环境问题,应构建京津冀交界地区融合性环境治理机制,警惕边界区、飞地变为污染聚集地,增强交界地区基层环保部门环境执法效力,并且要注重提高京津冀交界地区环境治理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矿山环境的治理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根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成果资料以及典型矿山环境治理工程的实地调查,初步分析总结了我国矿山环境的治理现状和主要经验,并对我国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展望.文章分三部分:(1)我国矿山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2)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现状和经验教训;(3)对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间减税竞争与协调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本文对瑞士、美国和德国的地方政府间减税竞争经验及其协调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应积极面对地方政府间减税竞争,构建合适的国内地方政府间减税竞争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环保负面舆论扩散、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环境满意度偏低等现象的存在均体现着我国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领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任流失。从政府可信任性和互动关系角度看,政府信任流失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环境利益的内驱力缺乏、地方政府环境监管能力不足、环境治理成效偏低以及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性不强。重塑环境治理中的政府信任,必须改革和突破陈旧的环境治理思路和模式,从加强地方政府对环境利益的重视、复合式环境监管模式构建和环保绩效考核实效性提高三个方面增强政府自身的信任度,通过有效互动构建良好的公共关系并创造公共价值,以此来建立环境治理领域的新型政府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炯 《财经研究》2015,41(2):54-65
文章基于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生态转移支付为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提供激励创新政策工具并已开展实践探索的现实背景,从区分各省不同的激励方式入手,采用东部六省46个地级市2005-2010年的样本数据,在构建地方政府响应函数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识别出这项制度创新对城市环境治理的激励效应.研究表明:(1)“奖励型”和“惩罚型”两种不同的激励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制度效果,前者有助于提升环境投入,后者有助于强化环境规制.此外,采取直接筹资和一般性拨款对激励效果也具有促进作用.(2)地区间恶性环境竞争、高污染行业比重过大和地方财政能力不足都会阻碍制度效果的产生,其负面效应甚至可能超过生态转移支付的正面作用.这说明现行体制限制了生态转移支付激励作用的发挥.(3)目标协调和制度设计是提高激励效果的关键,目标协调应以扩大地方政府生态服务职能和弱化“牺牲环境换取增长”的动机为先导,制度设计应以提高地方政府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为根本.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研究》2008,(15):F0002-F0002
<正>个人背景:1957年出生,福建漳州人,具有国际教育和工作经验。亚洲开发银行13年的对华贷款和技术援助项目经理经验,美国和中国大学教学和管理经验,有杰出的团队领导才能和能源工作以及相关分析能力。具有与中国政府,多边/双边国际政府和机构进行政策合作的丰富经验。有很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与政府、学界、企业及其它相关团体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写作表达能力强,思考和研究注重超前分析;在亚洲开发银行多国团队项目中表现了出色的团队精神;熟悉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20.
全球环境危机的频发以及应对全球环境合作的不断深入,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从无到有,参与国家从少数到多个,参与方式从被动到主动融入,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呈现出超脱性、自觉性、无界性、矛盾性、多维性等特征。由于不同国家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全球环境改善的共识,又有个体利益分歧,以及缺乏监督和协调不畅等,全球环境治理体系陷入矛盾与困境中。在未来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充分发挥权力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共同作用,倡导包容性理念,鼓励多方主体参与,确保全球环境治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