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定量测度了各因素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程度,从而解释了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定量测度了各因素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程度,从而解释了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截至2009年3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9537.41亿美元,自2006年10月突破万亿外汇储备以来增长了近一倍。巨额的外汇储备,固然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不过持续过快增长,也给经济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特别是本次世界金融危机,给我国外汇储备带了巨额损失。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利用Eviews统计软件对1984--2008年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的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实证角度揭示了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决定机制,并对优化外汇储备规模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宋金璐 《时代经贸》2007,(8Z):175-176
本文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利用Eviews统计软件对1984~2004年间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的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在回归分析基础上,尝试从实证角度探讨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决定机制,并对优化外汇储备规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外汇储备规模由1979年的8.4亿美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19460.30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分析了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多种因素的同时,综合国内外关于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分析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近年持续扩大,外汇储备再度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利用eviews统计软件对1984~2003年间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的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在回归分析基础上,尝试从实证角度探讨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决定机制,并对优化外汇储备规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85年-2004年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影响因素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是影响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主导因素,外债规模、广义货币、进口与当年本国GDP同样是影响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主要因素,各种因素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力度差距并不大。因此,在测算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1985年-2004年,中国的外汇储备经历了不足-适度-超额的变动过程。中国已经出现超额外汇储备,为此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通过运用R软件对1995-2007年中国外汇储备的回归结果,建立外汇储备模型,来分析各个因素对外汇储备影响的大小.来研究影响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并对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关注度显著提高.本文回顾一些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估计方法,重点以Agarwl模型为基础,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修正,对中国1994年至2015年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外汇储备处于过剩状态,货币管理当局应采取措施抑制外汇储备增长,优化外汇储备结构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回归正常区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性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全球流动性增长与中国外汇储备余额有着比较显著的关系,在短期内对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率产生较大影响,其贡献水平很高;(2)汇率是影响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重要条件;(3)美元资产与欧元资产的占比对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的影响比较显著,在短期内美元和欧元占比对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较大,而中长期美元和欧元占比的变动不太明显;(4)对外贸易对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和增长率在短期内影响较大;(5)中美利差是影响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率变动的短期因素,也是外汇储备需求变动的直接原因。因此,应优化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和结构,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优化外汇储备的投资结构,控制外汇储备不均衡增长,以提高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外汇储备是一国国际消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以及汇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截止2011年3月,中国外汇储备已达30446.74亿美元.庞大的外汇储备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负担,本文通过运用Frenkel的双对数模型对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进行回归分析,并对外汇储备的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相关数据和计量手段对影响中国外汇储备的各因素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外债规模、外贸依存度、进口倾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外汇收支的波动性;(2)外汇储备来源结构能影响外汇储备(国际收支)的波动性;(3)1994年实行的外贸外汇体制改革和1996年实现的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但降低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外汇储备每年都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这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了解影响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以及测度这些因素对外汇储备的影响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Eviews6.0软件对1978~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得出了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重要因素,并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外汇储备合理利用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任咏梅 《时代经贸》2012,(12):59-61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外汇储备每年都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这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了解影响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以及测度这些因素对外汇储备的影响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Eviews6.0软件对1978-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得出了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重要因素,并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外汇储备合理利用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FDI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定量测度了FDI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外汇储备与FDI之间呈非线性相关关系,存在着极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运用回归分析,通过对中国与印度的外汇储备微观结构的比较,分析了中国的FDI对外汇储备影响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巨额的外汇储备既体现了经济的成功,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因而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只有弄清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才有可能对症下药,找到外汇储备管理的良方.为此,本文采用1986-2006年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几个影响因素.表明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差额对外汇储备额有正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均汇价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呈反向变动关系;我国的外债余额对外汇储备规模没有显著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外汇储备是一个受到多因素影响的变量。近年来因受相关因素的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存在着逐渐增大的趋势。同时在高额的外汇储备下,人民币购买力却出现了不断下降的情况。从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几个重要因素入手,联系日本的外汇管理经验,提出有关外汇储备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为金融管理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改进的阿格沃尔模型,选取1994-2010年数据对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经明显过量。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显示:进出口额、GDP、外商直接投资与外汇储备规模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对外汇储备规模能够产生长期的影响;但外债余额尤其是短期外债余额和广义货币供应量也能在短期内对外汇储备规模产生影响。本文认为,改善贸易结构并扩大内需,加大进口力度并支持对外投资,重视GDP的质量并促进经济理性增长,严格外企准入制度并转变外企引进结构,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等政策措施是抑制我国外汇储备过度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需求角度出发,采用1990-2007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多种统计方法时影响外汇储备的因素进行分析,测算出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并解释外汇储备的失调情况,最后提出了优化外汇储备规模和结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任祝 《时代经贸》2014,(4):76-76
外汇储备是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它的规模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采用了1994-2013年的数据,通过对模型的修正,去探索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外债余额、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而经常项目差额对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不显著。最后针对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