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供应增长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增幅快速回升,流动性加大,市场的通涨预期不断高涨。故系统研究货币供应量、银行信贷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关系,可为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提供些依据。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货币供应、金融机构贷款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1978—2009年中国货币供应量、产出和价格三者之间变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用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在三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当中,仅M1与价格及产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M0和M2均不存在。以此为基础文章构建了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VEC(3),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讨论了货币供给冲击对价格和产出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中国狭义货币供给(M1)具有显著中性的特征,而在短期内货币供给冲击将导致产出和价格同向变动,但是产出变动对货币供给冲击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郝雁 《生产力研究》2008,(20):35-36
文章建立了国内信贷、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之间关系的逻辑模型,以此讨论近年来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同时,利用中国2000年至2006年的月度数据建立了国内信贷、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的误差修正模型,并对三变量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的检验。结果表明:国内信贷、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国内信贷、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内生货币与经济增长——理论假说与中国经验事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内生货币供给角度出发,研究货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即货币超中性问题。通过将内生货币加入新古典生产函数,得到了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增加将降低均衡状态时的资本密度,进而降低了稳定状态的人均产出这一与“托宾效应”截然相反的结论。根据中国1994—2003年季度数据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检验货币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并运用Granger因果性检验考察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针对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说与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货币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DSGE模型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3~2008年的季度数据,本文在一个包含Calvo价格粘性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讨论了中国货币冲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假定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增长实施的前提下,本文根据模型模拟和实际数据的对比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货币并非我国经济波动根源,实际产出对货币供给具有一定反馈作用。(2)通货膨胀的顺周期性和领先增长表明中国经济周期存在总需求拉动的特性。物价波动在中短期主要由货币供应量波动引起。(3)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效但效果有限,货币供给变动对投资的作用效力更大,对消费需求刺激有限。  相似文献   

6.
货币供给的根本作用在于为再生产过程注入货币。而从调节经济运行的角度看,货币供给作为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基本途径之一,是通过向再生产过程中注入货币,其决定性的作用在于影响社会总支出水平进而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关系。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关系不仅影响着经济成长的稳定程度,而且还直接影响着经济成长的速度与质量。正因为如此,货币供给也是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问题经久不衰,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货币供给内生与外生问题的研究脉络,围绕货币供给内生性原因,着重讨论了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后凯恩斯主义等流派对货币供给性质及其原因的不同分析框架和观点。研究发现,主张货币供给内生论的主要流派即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其货币供给内生论能很好地解释工业经济时期典型的货币化生产体系中货币与实体经济变量的关系,但很多观点都没有与时俱进,在面对金融业非常发达的现代服务经济体系时,解释力不足。本文认为,货币供给内生性问题的研究重点不应停留至此,可以尝试从信用创造视角探讨现代货币供给的性质及其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2008年10月至2010年11月的月度数据为基础,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广义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滞后1期和2期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给是通货膨胀的Granger原因,而通货膨胀不是广义货币供给的Granger原因;滞后3期后,二者互为因果关系。回归分析发现,通货膨胀与广义货币供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广义货币供给仅能解释通货膨胀22.93%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正> 一、投资:经济波动的生长点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影响的传导途径有两条:一条是投资未形成现实生产力之前,通过总需求的变动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另一条是投资形成现实的生产力,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后一条途径将在下一节详述。投资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从社会总需求方面看,主要与生产性货币供给量有关,并间接地影响消费性货币的供给。我国生产性货币供给有两个主要渠道,一个是政府财政投资的渠道,另一个是银行信贷投资的渠道。政府财政投资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渠道。政府部门在货币的总循环中具有虹吸作用,即政府把生产部门的大部分收入通过税收和利润上缴的虹吸作用集中上来,然后再以政府投资的形式投入生产部门。经过这一非信贷的货币循环后,货币的所有权发生了变化,货币资产转变为国家资产,国民经济的资产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由此得出如下几点结论:第一,两国的经验数据都印证了经济学家们普遍接受的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的推论;第二,货币非中性假说在两国的经验数据中均无法被拒绝;第三,在中国存在货币数量论所描述的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同步增长的预测关系,而这种关系在巴基斯坦却不存在;第四,两国若想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都必须在长期内降低通货膨胀率。  相似文献   

11.
国际储备问题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文章回顾了相关实证文献,系统比较了需求单一因素理论、回归理论、货币主义模型理论和多因素理论等国际储备需求的理论方法,并选取中国1984年~2007年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年度数据,运用多因素模型并结合比例分析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分析部分,对数据进行单位根分析,各变量经过一阶差分后满足多变量协整分析的条件,随后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证明变量之间具有长期关系。采用误差修正模型进行经典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我国国际储备起重要影响的因素为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应量、实际有效汇率、外商直接投资、边际进口倾向,这和我国的经济情况相符合。  相似文献   

12.
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围绕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特征,系统地对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进行模型分析和数据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货币供给的可控性降低;短期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货币供给的可测性较差。但是,货币供给量与GDP和物价之间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考察1979—2010年间中国的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协整检验分析的结果表明,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在引入实际GDP指标的情况下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而且实际GDP在长期中对于通货膨胀是没有影响的,这与货币数量论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经典理论,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对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检验了Granger因果关系,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从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角度来分析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的影响。验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同时我国货币存在内生性,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主要反映在物价水平上。  相似文献   

15.
在威廉斯估价模型和货币内生性理论框架内,可以判断股票价格指数与货币供给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货币的供给量会极大的影响股票价格指数的走势,同时股票价格指数的走势也会影响市场上货币供给的需求。使用SPSS软件,首先对上证综指、货币供给量中M0、M1、M2值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又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回归分析,最终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股指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进行了定量描述,并对残差进行分析,利用已知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了股票价格指数。  相似文献   

16.
使用1985—2011年的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建立分位数回归模型,对中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经济增长均会导致通货膨胀,适度的通货膨胀会促进经济增长,二者呈双向因果关系。货币供应和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比货币供应要大。当通货膨胀水平较低时,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当通货膨胀处于较高水平时,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7.
通货膨胀是当前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问题,从探讨与通货膨胀率关系最直接的变量货币供应量出发,首先定性的讨论它们之间的有关理论和关系,然后通过实际数据,采用R软件,用非参数LPE回归模型对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将此结果与线性回归和多项式回归模型比较,得出多项式回归模型优良的结论,最后,通过实证结果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卢卡斯方差假说揭示了产出—通胀交替与总需求冲击之间存在着负向的关系。对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对一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建立时变参数的货币增长模型代替固定系数的货币增长模型,比较准确地得到非预期货币冲击及其条件方差,最后分别利用两步估计法和联合估计法对假说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中国的数据不支持卢卡斯方差假说,中央银行意料外的货币扩张或者收缩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大小与需求冲击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我国货币流通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关系,本文将非参数局部线性估计理论引入到回归模型中,建立通货膨胀非参数回归模型并和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比较,发现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不能理想的捕获我国货币流通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20.
吴戈 《时代经贸》2008,6(3):95-97
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动不仅与金融危机相关联,而且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影响一国的货币政策,加大了中央银行调控的难度.本文运用国际资本流动条件下的货币供给模型,结合1990-2005年有关数据构建回归模型.该回归结果表明,资本流动和法定准备金率对我国货币供给影响显著,而利率和冲销政策对货币供给并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