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2017,(12)
文章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方法,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我国商业银行黄金挂钩结构性理财产品定价的影响。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单整检验、协整检验;其次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包括向量自回归结果和方差分解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定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最后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因变量与各自变量之间因果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债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允柱  张国强 《经济师》2006,(8):15-15,147
文章利用1985-2003年的数据对我国外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变量间的短期波动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外债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不断推进,能源与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联性的研究是预测我国能源消费及需求并制定和实施能源政策的重要依据,进而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文章以变结构协整的视角,设定虚拟变量,对1953-2011年的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实际GDP数据进行变结构协整分析,认为1960年是结构突变点,进一步建立考虑突变点的回归模型,并与不考虑变结构的协整分析结论作对比,得出结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有较强的关联性,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考虑变结构的协整分析结果优于不考虑变结构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能源消费与国民收入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与分析方法对我国农业能源消费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建立了我国农业能源消费的长期协整方程、广义差分回归模型及农业能源消费与国民收入间的短期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农业能源消费与国民收入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二者的因果关系作了格兰杰检验。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我国从1990年到2010年间的财政支出与GDP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并建立这二者间的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最后,得出关于二者的误差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6.
正经典计量模型估计参数的经济含义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解释变量在样本空间对被解释变量的平均影响,即为线性估计与推断。但是经济变量的关系随时间或外部条件变化多是呈现非线性关系,这是经典计量模型难以准确刻画的。同时,经典计量模型参数估计以经济变量的平稳性为前提,宏观经济变量常常具有非平稳性质。计量经济学的前沿研究阈值协整模型致力于探讨非平稳经济变量的阈值协整关系,方臻旻的著作《平滑转移协整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应用》则系统地解读了阈值协整这一前沿模型并创新性地应用于我国实际分析。  相似文献   

7.
傅强  罗丹 《技术经济》2010,29(2):98-102
通过构建以收入、股票市场市值、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以及汇率为自变量的货币需求计量模型,本文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以我国1994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的季度数据为样本,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均衡水平调节状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以上变量与实际货币需求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货币需求在短期内存在向长期均衡水平调整的自发调节机制,各自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程度各异且具有不同的动态过程。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球失衡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从非均衡国际货币体系的角度,从理论分析和实证验证两个纬度探究外汇储备、私人投资流动和国际储备资产需求等因素对不同国家经常项目均衡的影响。构建的跨国资产组合模型发现储备货币持有国的官方储备和外部私人投资流入对经常项目均衡有负效应,储备货币需求对储备货币提供国的经常项目也是负影响。使用1989—2013年58个储备货币持有国数据和1995—2011年7个储备货币供应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解决全球失衡问题,改变当前的非均衡国际货币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从货币供求对国际储备需求影响的机理入手,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理论来分析货币市场非均衡下中国外汇储备的动态优化与调整.通过建立我国外汇储备、货币需求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调整方程,估计外汇储备和货币持有量向均衡水平调整的速度,分析外汇储备需求与货币供求等相关经济变量的长短期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宋德军 《技术经济》2012,31(6):34-42
在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并采用1995—2010年相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实证检验了科技创新对我国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科技创新总体上并未排斥就业,对就业量的总体效应为溢出效应,同时优化了就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