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历史的更替、历史的变革。法国革命废除了封建的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所有制。资产阶级所有制是人类历史上最完备的而又是最后的私有制。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消灭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消灭资产阶级所有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精装本第一卷,第264—265页)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代之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公有制,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核心。假如抽  相似文献   

2.
论市场取向的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20多年后继续深化市场取向有所有制改革涉及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在市场化改革中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企业可以在吸收私人股权中增强竞争力。二是提高私营企业整体竞争力,扩大私人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企业所处的产业等级,是现阶段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主题。三是依据要素所有权在企业中确定股权,即要素股权化,由此使以资本投入为实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结构发展到要素投入为实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就是指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和在特殊的发展过程中,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内部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会公众股)。这两种股票形成了“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股权分置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一系列问题,从2005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到目前为止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必将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私人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中的一个范畴,它反映了在私有制生产关系中,劳动的一个社会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社会分工是自发产生的,私人生产者使用他占有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劳动,这个生产劳动首先表现为他自己的私事,取决于他个人的意志,因而表现为私人劳动。孙恒志同志却把私人劳动这个范畴引进了社会主义经济。他的论证可以归结为一个三段论式。大前提是私人劳动“构成个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获得物质利益的前提”;小前提是个人  相似文献   

5.
关于“混合所有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有制在性质上可以分为公有制和私有制 ,不可能抽象出第三种形式。“混合所有制”不是一种独立的所有制形式 ,它是一定历史时期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层次多样性的生产关系的总称。  相似文献   

6.
一、山西省所有制结构的现状 所有制结构包含着互相联系的两项内容:一是社会所有制结构,二是各种所有制本身内部的结构.从历史上考察,社会所有制结构分两种类型: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私有制.私有制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劳动者私有制,如个体劳动者所有制;另一种是非劳动者私有制,如资本家所有制.公有制也分两种:一种是劳动者公有制,如原始社会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公有制;另一种是劳动者的公有制,如封建社会的公田制和资本主义所有制.  相似文献   

7.
有观点认为,“邓小平的新社会主义观”的核心内容是:公有制或私有制,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剥削;凡是能够解放生产力又没有剥削的所有制,都是社会主义所有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消灭私有制”不是要废除一般私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私有制不一定意味着剥削,国有企业不是无论如何不会产生剥削。笔者认为,上述观点不符合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原意,是十分错误的。并且从如何正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马克思创始人的原意到底是什么、私有制和公有制到底哪个有剥削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评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看了《经济研究》第6期王瑞荪同志的文章《一个历史唯心论的黑标本》,感到有些糊涂,尤其是所有制性质与领导权归根到底谁决定谁这个问题更令我不解。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我把不解的地方提出来,请王瑞荪同志或其他同志帮助我解决。王瑞荪同志认为:“所有制性质决定领导权的归属”,“在社会主义社会,企业领导权的归属,也只能由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性质决定。”社会主义企业的领导权到底应该归属于谁呢?按照文章中“所有制性质决定领导权的归属,而不是领导权的归属决定所有制的  相似文献   

9.
(一) 马克思关于在“共同占有”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推断,是在阐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时提出来的,这段话的全文如下:“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对于马克思来说,所谓所有制,说到底,就是人在从事生产活动时,即与客观自然进行物质变换时,对其所依以  相似文献   

10.
殷爱贞  王英  谭秋娜 《经济师》2003,(3):146-147
文章对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核算法的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是购买或出售上市公司股票时 ,应用“其它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账户代替“银行存款 (现金 )”账户 ;二是股权投资差额应是投资成本与投资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差 ;三是持有期间投资收益的核算  相似文献   

11.
笔者不赞同将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时代称为“全流通时代”,因为从已经结束股权分置改革的G公司的股权结构来看,每家公司都继续保持了大股东的控股地位,大股东还声明其手中的股票将要“锁定”一年、二年甚至三年并且规定了其他限制出售股票的措施,表明股权分置现象至少将继续存在多年。因此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时代应该称呼为“后股权分置时代”。后股权分置时代应该是由股权分置时代向全流通时代过渡的时代,它的基本任务就是解决一股独大问题和完善股市管理制度与全面提高上市公司法人治理水平、提高公司业绩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黄昌赣 《新经济》2009,(11):74-74
张某是东北吉林的中小投资者,1993年7月,他与同事30人集资购买了原“吉发股份”法人股295400股,当时他们将购买股票的款项交给单位工会,单位工会将股票认购款收齐后,统一交给单位再支付给上市公司。现“吉发股份”证券名称变更为“航空动力”,证券代码为600893,法人股托管单位为深圳市广东岭南工业公司。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对"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有不同解读.恩格斯对狭义内涵的解读是科学的,其它解读不能成为重新建立的基本制度.广义内涵的第一个否定是用资本主义私有制代替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第二个否定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第一个否定是比第二个否定更为艰难的历史过程.三者是历史前提、逻辑基础和必然结果的有机整体.其中国特色是,第一个否定是用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代替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第二个否定是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第二个否定是比第一个否定更为艰难的历史过程.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和生活资料所有制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2008,(9):126-126
全球的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在设计投资策略时,不仅将资金继续投资到股票、债券,衍生工具等金融工具,而且开始越来越多地考虑开展另类投资,比如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可能性。世界上提供私人银行服务最大的几家银行已经开始向高端客户推销私募股权基金的产品。2006年,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资金募集规模就已经超过了股票上市所募集的资金总量。有数据显示,英国的情况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正> 近两三年来对所有制问题的研究似乎不及八十年代开始时活跃。在已发的有关文章中,大多把经营方式的改变看成同生产资料所有制无关。这既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也反映不了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实践。马克思曾经说过,私有制“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总和”。现在大家对于马克思的话尽管有不同理解,但是谁也不否认所有制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范畴;研究生产关系不能不涉及所有制。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既然是调整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那末,说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仅仅是调整和改变经营方式恐怕就不够了。  相似文献   

16.
股权激励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权激励是一种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创新,其核心即是股票期权计划,目前,股票激励在许多国家都已得到普遍运用,而在我国这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虽说自1997年以来,上海、武汉、深圳、北京等地都先后制定了经得股票期权改革方案,但直到现在国家还没有出台任何相应相应的法律法规,而且原有法规中的个别条款甚至成了推进这一工作的障碍,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可以对少数企业经理(厂长)试行持有股权等激励方式,对此  相似文献   

17.
从“股票奖励”到“股票期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在国有企业中进行股权激励试点后,已有相当多上市公司实行这一试点。从已公布的材料看,浙江创业、武中商、武汉中百、鄂武商、上海金陵、自仪股份、泰达股份和上实联合等一批上市公司进行了有效探索,使得股票期权在这一段时间内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但从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的实际内容来看,目前采用的都是“股票奖励”计划,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股票期权”。虽然从本质上看两者都是股权激励的有效措施,但从内容到效果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从国际上的经验和国内发展趋势来看,上市公司应积极进行股票期权的探索,以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8.
牛丽静 《经济》2005,(3):72-73
中国人世承诺:关于证券业的开放,前三年外方在证券公司中的股权上限是33%,五年内放松到49%。2006年就是最后期限。而从2004年12月11日起,外方的股权上限随时可能放宽到49%。  相似文献   

19.
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康桥 《经济论坛》2006,(18):100-101
一、私募股权的概念及国内外市场现状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又译为私人权益资本或未上市股权资本,是相对于上市公开发行(public offering)股票而言的。美国全国风险投资协会(NVCA)和美国两家最重要的研究机构Venture Economics与VentureOne将其定义为,所有的风险投资(VC)、管理层收购(MBO),以及夹层投资(Mezzanineinvestment),“基金的基金”(Fund OfFunds)投资和二级投资。这是从私募股权运作项目不同类型的角度考察给出的定义。如果从运作特征上考察,又有人将私募股权投资定义为:那些提供给高风险、并存在潜在高收益项目的股权…  相似文献   

20.
张礼琴  吕康银 《时代经贸》2014,(4):64-64,66
股权激励是近50年来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用以激励企业管理者的报酬制度。管理者股权激励,作为一项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已经部分为理论和实证所证实。本文对三一重工股权激励方案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股票期权,并探讨了股票期权的适用性优点,如股票期权不会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在限制性股票计划中激励对象可能享受“免费的午餐”的机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