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产业部授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三大通信公司移动通信服务许可证,酝酿已久的中国3G时代拉开帷幕。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创新扩散理论以及移动性研究,建立3G业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苏北地区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使用SPSS12.0进行数据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进行验证,探究3G业务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王金  曹雪莲  喻平 《时代经贸》2012,(10):71-72
随着全球3G业务的快速发展,我国3G牌照的发放,通信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加速融合的情况下,我国规模庞大的通信消费群体对3G认知与需求也将迅速提升,从而可以成为挖掘空间最大的3G消费群体。在此背景下,论文从消费者的角度研究影响消费者3G消费决策的因素,结合国内外及广东3G发晨现状,提出了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并通过实证分析,深入探讨了消费者心理因素与消费者个人特征包括消费者个人属性、3G消费需求、个人爱好、感知风险,消费者所受环境影响等三大因素对消费者3G消费决策的影响,并提出相兼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3G业务的快速发展,我国3G牌照的发放,通信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加速融合的情况下,我国规模庞大的通信消费群体对3G认知与需求也将迅速提升,从而可以成为挖掘空间最大的3G消费群体.在此背景下,论文从消费者的角度研究影响消费者3G消费决策的因素,结合国内外及广东3G发展现状,提出了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并通过实证分析,深入探讨了消费者心理因素与消费者个人特征包括消费者个人属性、3G消费需求、个人爱好、感知风险,消费者所受环境影响等三大因素对消费者3G消费决策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发放3G牌照,我国电信业已正式进入3G时代,而3G业务应用的成败是发展3G的关键.本文阐述了3G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电信运营商开展3G业务应用的风险.并通过对3G业务内容和业务模式的深入研究,提出了3G业务应用风险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5.
手机电视有可能成为未来人们使用最多的3G业务 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到来,2008年将成为3G业务发展最为关键的一年.3G用户数将得到更大的激发,移动用户中15%以上的用户将会使用3G业务,而这些3G用户中将有超过30%以上的人使用手机电视业务来收看奥运节目.  相似文献   

6.
2009年1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获得了3G牌照,从此中国全面跨入了3G时代。在3G牌照发放后,三大运营商纷纷开始和加快了3G网络部署,3G业务的开展是全社会为之瞩目的大事。高校是通信服务企业的重要目标客户群体,怎样抓住时机就3G业务在校园内开展营销活动,推广自身品牌,实现营销目标,成为通信服务企业正在或即将面临的重要课题。以宿迁学院为例,通过对学院2010级部分学生的调研,尝试探讨在激烈的3G市场竞争环境下,联通校园客户关系管理策略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经济信息》2009,(5):51-51
随着3G网络及终端的成熟,中国电信3G商用拉开了序幕。中国电信公司黑龙江分公司负责人称,中国电信是目前3G网络覆盖最广,也是3G业务最先推出的运营商。在继江苏、北京、山东、海南等城市率先启动3G放号后,16日,中国电信启动全国性3G放号,首批放号的城市为120个。包括189、133和153在内的所有天翼手机用户均可以开始使用3G业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3G对移动电子支付业务的推动作用,以及移动电子支付中的优劣因素,以促进3G背景下移动电子支付业务的健康、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9.
内容提供商与服务提供商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开始进入3G时代。3G网络的特色就是它能够提供更多增值业务,而业务内容和服务是3G运营商3G业务发展的源泉。所以分析内容提供商与服务提供商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就很有必要。文章以Cournot模型、Stackelberg模型为基础,研究了3G时代内容提供商与服务提供商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指出了双方达到博弈均衡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刘子龙 《经济管理》2012,(4):172-181
3G产业发展最终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终端用户接受并使用其服务的情况。目前中国用户对3G移动服务较低的采纳率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3G产业的发展。本文在TAM模型的基础上,从环境因素、技术因素、任务因素、个体因素四个方面构建了3G移动服务采纳模型并加以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经验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个维度,并分别检验了两种不同经验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两种经验的调节作用并不一致。直接经验的调节作用体现在感知易用和主观规范对感知有用的影响路径上,而间接经验的调节作用体现在主观规范对行为意愿的影响路径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