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价格改革三十年:成效、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价格改革三十年的回顾发现,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之所以很难转变,一个重要原因是重要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严重偏低。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形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必须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的承受能力,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深化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使其价格能很好的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资源价格改革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资源价格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人担心资源价格改革会引发社会价格总水平的提高,从而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但从市场结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三方面看,资源品上游价格对下游价格传导的效果存在不确定性。也就是说,资源价格改革不一定会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3.
张亮 《发展研究》2012,(4):44-46
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正在由弹性约束向刚性约束转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在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下,促进经济发展绿色转型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必须建立有效的政策保障体系,具体应该充分利用财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着力加快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构建绿色经济产业体系;提高环保政策的执行力度;深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建绿色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大力培育绿色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从代际公平分配角度质疑新古典资源定价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自然资源定价研究 ,学者往往借助于新古典价格体系。尽管价格体系运行有交易成本 ,但坚持新古典范式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降低交易成本方法 ,如界定产权和内部化等。这些经济理论都假设资源稀缺 ,没有考虑资源枯竭性质 ,仅仅考虑的是当代人的生产、消费状况 ,忽略当代人的这种行为对后代人资源消费、贸易和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 ,一方面 ,当代人在自己生命周期内追求效用和利润最大化 ,不会把自然资源留给后代人 ,造成后代人没有可消费的资源 ;另一方面 ,即使新制度经济学使用界定产权方法 ,由于后代人并没有出现在市场上 ,无法讨价还价以矫正代际外部性 ,因而很容易造成过度使用枯竭资源 ,不可能很好解决资源代际最优分配问题。本文试图从代际公平分配角度对新古典价格机制与产权配置提出质疑 ,一是 ,以自然资源稀缺为假设前提的新古典范式不能保证当代人消费不影响后代人 ,政府干预十分必要 ;二是 ,从资源枯竭角度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需要重视资源管制与补偿机制 ,以便让更多经济学者和政府决策者关注资源枯竭或消耗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5.
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的发展失衡。生产与消费的过程就是资源及环境资本被消耗掉的过程。人类的生产与消费对自然界的干预强度如果超过了自然界的自我更新能力,结果就导致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使人类面临生态危机。因此,通过可持续生产,变现有的产生污染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食用油作为居民日常生活必须品,已渗透到了经济体的各个方面,其价格上涨必将引起相关产业部门价格的波动,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的运行和居民生产生活。文章运用投入产出价格影响局部闭模型,并结合2007年投入产出表,量化了2009年四季度末食用油价格上涨对我国居民消费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受食用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大于城镇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受到的影响大于生产者价格指数;在各产业中,受影响最大的是方便食品制造业、饲料加工业等食品工业和餐饮业。居民和大多数行业,对于食用油价格上涨有一定承受能力,此次食用油价格上涨在10~15%区间并不会导致物价水平大幅上升。价格作为市场经济中反映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的核心指标,其波动有合理性的一面,不必过分宣传或夸大食用油价格上涨对国民经济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的基本命题之一,可持续消费的根本内涵是实现消费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性"。可持续消费的目标是利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效益最优化,同时改善所有人的生活质量。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率的持续增长,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方面的问题不断,人们愈发认识到消费和生产的可持续性对实现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可持续消费问题逐渐被视为重点关注的领域。文章通过对张掖市建立可持续消费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张掖市可持续消费水平进行评价,并尝试提出了张掖市可持续消费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物质利益社会,技术的选择是服从于经济利益的。这种利益性,决定了循环经济的实施必须满足于一系列条件,如资源的稀缺程度及其市场价格、技术的成熟度、生产规模、产业的聚集程度、资源再利用的社会化程度、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规制等等。  相似文献   

9.
一、贸易与环境关系的经济学分析贸易源于市场,进而调节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因此,贸易是与商品和服务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联系在一起的。两国之间的贸易会影响到两国商品和资源的价格、收入、生产和消费的模式等各个方面。贸易影响国民经济,而国民经济又影响生态环境,因此,从这个角度说,贸易直接影响环境。下图所示的一个简单的产品生命周期。该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贸易是这个链的结合部分,所以,讨论环境影响的不同阶段都离不开贸易。出发点不同,对贸易与环境关系的解释也不同。一方面贸易导致生产专业化,提高了…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价格随供求关系变动而灵活及时地变动。价格反映了资源稀缺的程度。当某种资源短缺.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必定上升。价格上升,增加了供给.减少了需求.最终使供求平衡,反之.当某种资源过剩.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必定下降。价格下降,减少了供给,增加了需求.最终也使供求平衡,所以.只要让价格自由浮动,价格就可以准确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有效地调节供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供水成本的不断上升和水资源的日益稀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水价政策能够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城市居民用水还是农业用水,其价格都应该体现水资源成本、供水成本和环境成本。水价改革必须在确定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的基本用水量的基础上,通过水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在水价格中的充分体现,兼顾水企业和用水主体的利益,达到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排污权交易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运用产权理论对排污权交易进行分析和考察,认为排污权交易形成的根本动力是环境容量稀缺程度的提高、相对价格的上升导致了对更有效的污染治理技术的强烈需求。但技术创新需要产权制度的保护,只有对环境容量产权明晰,才能导致市场形成价格,从而诱发技术创新。而国家权利的介入是环境容量产权明晰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又反过来影响供求平衡.一方面,中国对大豆的进口需求是导致国际价格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中国水产品出口价格的下降又刺激了美、日、韩等国对我国大虾消费的需求.大豆豆粕是大虾饲料的主要成分,欧美水产品的消费间接拉动了我国大豆的进口.除此,由于大豆属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利润率较低,在耕地资源短缺的条件下,我国应该生产那些劳动力密集、单位产量较高的农作物或收益较好的经济作物,进口土地密集型农作物.因此.进口大豆,出口大虾,符合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一、农业技术进步类型的经典理论。速水佑次郎和弗农·拉坦在其农业发展的诱致技术变迁理论中认为,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增长受其资源条件的制约,但这种制约可以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来突破。土地、劳动这类初始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及其供给弹性的不同,在要素市场上表现为它们相对价格的差异。相对价格的差别会诱导出节约相对稀缺而价格相对高昂的资源的技术变迁,以缓解供给缺乏弹性的稀缺资源给农业发展带来的限制。劳动供给缺乏弹性或劳动相对于土地价格昂贵,会诱导出节约劳动的机械技术进步;土地供给缺乏弹性或土地相对于劳动价格高昂,则会诱导…  相似文献   

15.
资源是稀缺的,多数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资源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加以调控。我国资源市场税费机制的完善是一项系统改革,在资源供给日益紧张的今天,其目的是让资源价格有效反映资源的供求状况和稀缺程度。我们通常所说的资源税改只是对其中的一个税种——资源税,在税制(包括纳税人、纳税范围、纳税方式、税率、税收优惠)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八大后,深化能源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已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战略意义。这项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按照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坚持市场改革取向,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及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体系,理顺价格关系,健全市场体系,更充分地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有效作用。由于各类产品的生产、供求和市场条件差别较大,这项改革应体现差异性,煤炭、石油、天然气、水以及环境价格改革都应结合各自特点进行分类设计;还必须同时做好顶层设计,并要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价格支持体系,完善价格政策和成本监审机制;同时,应在反垄断、企业改革、法制建设、市场培育和财税协调方面加强配套。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关于耕地保护的18亿亩红线存在争议,根本原因是对红线背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的粗放利用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与土地的约束不断趋紧并存,已经导致发展的经济成本、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大幅度增加。通过比较土地、能源在不同发展阶段相互替代的成本有效性,结合我国耕地保护的整体形势,文章指出,伴随着能源稀缺程度的不断上升,传统的以能源替代土地的方式已经接近极限,必须通过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倒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需要通过健康的城市化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优化利用,并深入制度创新,消除当前反城市化的各类机制,为地方政府提供正确的激励,以最终缓解我国不断趋紧的土地约束。  相似文献   

18.
徐琦 《环境经济》2006,(5):42-45
我国的能源价格体系还存在一定缺陷,必须进行改革,资源性价格的“还原”势在必行。要通过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节能,而改革的原则是既要反映资源能源的市场供求关系,又要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9.
当一种资源开始稀缺时,人们总会创造更多的资源或者寻找更好的替代资源;当资源开始丰富的时候,人们又会开始浪费资源,最终导致资源再次稀缺。网络带宽就是这样,带宽和应用需求在不断赛跑,尽管带宽越来越宽,但是人们总是有越来越多的带宽需求。所以解决带宽稀缺的方法不仅包括寻找更高的带宽,同时也需要充分地利用现有带宽。  相似文献   

20.
环境价值越来越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价值越来越大李金昌(当代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第一副主任)一、从资源价格说起研究资源价格是为了使资源价格合理化,以达到节省资源、减轻污染和提高生产率的目的。资源价格合理与否,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有重要影响。价格上升,会促使人们珍惜、节约资源,导致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