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至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这种新的发展观系统地从整体、全球、公平、生态、效益等诸方面阐明了它的观点。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世界发展的共同主张,也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作为广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人才观、资源观、科技观和管理观。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观杨欢进,徐慧荣[编者按]70年代初围绕“增长极限论”而展开的大争论,导致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它要求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由资源型经济过渡到技术型经济、综合考...  相似文献   

3.
李超 《经济师》2007,(3):8-9
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是在人类实践负效应机制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甚至畸型发展引起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的基础上提出的。从现阶段的认识而言,科学发展观是“体”,可持续发展是“用”,后者是前者应用的数字化体现,但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们的发展观念以“线性”模式向系统性模式突破时的临界状态。从生态经济学的方法论而言,可持续发展是发展的“方向性”与“非方向性”的统一,生态经济学非常重视“可持发展”的非方向性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乡镇企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首先必须变换工作思路,正确处理好四方面的关系,以及在“四个转变”上下功夫:一是要把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关系.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地统一,有机地提高.决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换取物质效益,决不能牺牲环境效益换取物质效益.只有齐抓共管,大力提高经济效益,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才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5.
夏翰强 《经济视角》2002,(10):25-27
吉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大力推进吉林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完成“十五”计划,提前实现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并重申要坚持“高效益、广就业、可持续”的方针。笔者认为,这也应成为工程咨询业提高服务质量的指导方针,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就是要树立全面的发展观,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以此作为把握住质量关的尺度。  相似文献   

6.
政府,市场与林业生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林业再生产过程中,是依恋过去习惯的政府干预,还是利用“看不见的手”的市场调节,这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然而,我们可以通过森林资源是否可持续发展标准来衡量,也就是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同时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在利用市场机制的力量时不损害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 ,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 ,以科技进步为标志的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财富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在人类企图“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传统发展观的支配之下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必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破坏 ,超越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严重威协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因而 ,以科技进步为标志的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应回归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 ,正确认识自然规律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优化自然生态环境 ,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为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再铸辉煌  相似文献   

8.
发展现经过了从GDP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再到科学发展观的不断完善的演进过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则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发展观,明确突出创新、协调、共享,把创新放在首位,清楚指出“以人为本”的“人”,不是少数人,而是全体人民,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不仅弥补了原有发展观的不足,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更符合当前的世界和中国的实际,具有更大的国际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充实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9.
张秀兰 《经济师》2004,(10):17-17
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0.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发展观来谋划和指导林业和生态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建设与管护、部门办林业和全社会办林业等重要关系,促进林业的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绿然GDP的理认基础是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所谓可持续发展,意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以牺牲未来世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为代一伧凶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发展观。发展是可持续的核心和前提。持续依赖于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持续。  相似文献   

12.
从战略决策和项目决策两方面介绍了旅游投资决策,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分析了基于可持续发展旅游投资决策的重要性。明确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间的最基本的博弈关系,为进一步投资决策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实现森林多效益的市场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在为人们提供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供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效益是森林资源经营的产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属于森林经营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消费的“白搭车”现象导致了其市场选择规律的失灵,这也是森林资源经营进入市场的困难所在。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森林多效益的实现问题,建立有效的实现森林多效益的市场机制,有利于我国林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一、森林多效益及其市场化的困难(一)森林的多效益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的物质来源之一。森…  相似文献   

14.
从发展观的演变看阿马蒂亚·森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萍  李绚 《经济经纬》2005,37(5):10-13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发展观也在变化,其总的演进趋势是由单纯注重国民收入的增长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森的“能力方法”对实现这一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森的发展观对我国的发展战略以及发展计划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经济视角》2002,(8):1-1
建设生态省,是省委、省政府从吉林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确定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吉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态省建设的总体布局是:遵循非均衡发展规律,划分4个生态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对发展的探讨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其发展观也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全面,由片面到完整的持续演进过程。“任何理论都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函数。”探索人类发展观念的变化轨迹,对于我们在变革、丰富与发展传统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和重塑体现新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17.
毛文彬 《经济师》2005,(9):295-295
可持续发展观,是当代科学形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是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为加强农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农行临海市支行、临海市农村金融学会联合举办了“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从农行“人本管理”、客户关系、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完善内控机制以及加强市场营销、实施品牌战略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展开了理论探讨,并提出了实践对策与建议。现将本次研讨会的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鼎科 《经济师》2007,(4):24-25
自可持续发展观崛起以来,经济增长论以及传统经济学的价值取向遭到有力抨击。可持续发展观不仅提出和尝试解决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类发展的合理性关系问题,而且前所未有地突出和阐发了发展中的文化价值和人道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冯飞 《经济论坛》2005,(9):24-26
自然资源指一切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享受的自然物质与自然条件,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它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然牵涉到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区域经济资源系统、社会资源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在人类的作用下进行再生产活动,同时又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区域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自然资源、环境、生态能否提供可持续的供给。  相似文献   

20.
吴爱福 《发展研究》2006,(12):128-129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几年来,三钢积极探索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资源的发展路予,通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贯彻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之“3R原则”,通过建立五大体系加以贯彻实施,逐步形成了“发展中循环,循环中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