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小平 《经济师》2007,(4):269-269,271,272
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是认识区域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文间简要剖析了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些社会发展评价指标,并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剖析,评价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结构和质量;同时选取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绿色国民生产净值、真实储蓄、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真实进步指标、净初级生产力和承载力、生态占用、环境空间等7种指标体系,简要阐述区域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的原理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6,自引:5,他引:116  
本文选择中国城镇居民 1 991— 1 998年间平行面数据 ,采用工具变量和广义矩估计方法 ,对预防性储蓄模型进行估测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本文第二部分对国内外同类研究扼要综述 ,并着重介绍Dynan的预防性储蓄模型。第三部分是对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数据及估测方法的说明 ,最后给出本研究对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实证研究结果 ,以及对居民预防性储蓄产生原因所作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研究国民储蓄行为的机理及其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发现:储蓄的滞后是城镇居民储蓄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影响方式是二阶滞后的;暂时收入对储蓄有显著正影响,持久收入对储蓄的影响为负而不显著.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具有正影响,少儿抚养比则具有显著的负影响;社会保险支出水平对居民的储蓄没有显著影响,导致社会保障的虚置.消费的不确定性对储蓄的影响显著但较弱;地区虚拟变量对中部有显著性影响,对西部则没有;真实利率对城镇居民储蓄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绿色核算出发,用真实储蓄的概念,提出了一种评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讨论了用真实储蓄进行旅游业绿色核算的优点、必要性和可行性;详细分析了真实储蓄在旅游业中各项指标的具体体现;强调了机会成本损失,生态和环境损失,人力资本投资,旅游灾难、事故风险损失和社会成本损失的扣除;分析了真实储蓄与可持续发展的三种情况;根据资源稀缺性提出了目前应对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级自然保护区采取高标准的强可持续发展绿色核算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 4月 1日起 ,居民个人在开立储蓄账户时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 ,不得使用化名、笔名等 ,也不得不记名。各方面如何看待储蓄实名制呢 ?笔者近日就这一问题走访了城乡居民、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等。一、城乡居民对实行储蓄实名制反应不一调查发现 ,有近五成的居民认为 ,他们的财产是合理合法所得 ,赞同实行实名制 ,因为本来存款用的就是真实姓名。并且他们认为 ,实行储蓄实名制 ,可以防止别人冒领存款 ,有利于维护储户的合法权益 ;也有一部分人认为 ,实行储蓄实名制 ,会使存取款手续复杂化 ,不利于储户办理快速的存取款业务 ;还有一部分人担心 ,…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反思工业化过程中对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做出的理性选择,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主要有生态足迹法、真实储蓄法、能值分析法和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其中,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受到大量研究者的青睐,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区域、城市等不同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中。但是目前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选择的合理性、指标分值计算的科学性、权重赋值的客观性、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等方面还有不足,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在评价指标的标准选择、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问题、区域差异问题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双高",即高投资、高储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回顾西方经济学有关投资、储蓄、经济增长、利率等相关理论,试图构建其逻辑框架,并立足我国实际,探讨我国双高现象的真实原因.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发现,我国的高投资与高储蓄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我国的高储蓄率归因于不断增加的国民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9花旗-北大中国农村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利用GMM估计法,分析了我国农户储蓄行为的特征与成因。实证发现:第一,农户储蓄与储蓄率均随家庭收入增加而上升。第二,家庭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儿童数及儿童-劳动力比对农户储蓄和储蓄率均有正向影响;家庭成员数对农户储蓄率有显著负影响,但对农户储蓄无显著影响;病人和老年人两个维度对农户储蓄和储蓄率均无显著影响,即没有很强的证据支持生命周期假说。第三,生产活动对农户储蓄有显著影响,但对农户储蓄率没有显著影响,体现在参与养殖业的农户更倾向于储蓄。第四,离最近金融机构的距离与农户储蓄负相关,对农户储蓄率没有显著影响;农户储蓄及储蓄率的相当一部分波动可由县际差异来解释;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流动性约束会强化预防性储蓄动机。  相似文献   

9.
<正> 我们湖南省工商银行系统是从1988年底开始开办外币储蓄的。自开办以来,在外汇和储蓄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业务发展比较快,到目前为止,共吸收外币储蓄存款达700多万美元,为国家聚了一定的外汇资金。但由于外币储蓄是一项新兴的储蓄业务,管理工作还远远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在经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漏洞,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行处没有把外币储蓄纳入正常的管理范围。由于我们  相似文献   

10.
<正> 魏杰同志在《论储蓄政策的内容》(《经济研究》1990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一些人对“储蓄率的提高和储蓄存量的增长心存疑虑”是没有根据的,提出“我们应该选择最大限度地促进储蓄总量增长的储蓄总量增长政策,从各方面保证储蓄率的稳定提高”。我认为此论有失偏颇。在我看来,储蓄总量“最大限度”地增长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好事。因此,无条件地选择最大限度地促进储蓄总量增长的政策是不适宜的。本文重点研究与居民储蓄有关的问题,对企业和政府储蓄存而不论。第一,由“虚幻货币”增加的储蓄存款虽然缓解了现期通货膨胀,但却构成了潜在的通货膨胀因素,一旦出笼,通货膨胀马上会由隐性变为显性,严重冲击市场。所谓“虚幻货币”是指那些缺乏物质担保已经大大贬值的货币。近年来我国大量增加的居民储蓄存款已经具有这  相似文献   

11.
<正> 1994年和198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两个高通胀年份,这两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很接近,但个人名义收入增长率的差别则很大,远大于通胀率的差别。这主要是储蓄倾向不同导致的。1988年储蓄倾向大幅度下降,1994年的名义收入增长率很高,但储蓄倾向也很高,如果储蓄倾向是1988年的水准,通胀率还要高得多。所以储蓄倾向波动对短期通胀率的影响很重要。另一方面,给定个人名义收入增长率,不同的储蓄倾向引起不同的通胀率,从而导致不同的真实收入增长率。从这个角度看,储蓄倾向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经济论坛》1996,(22):4-6
河北省农村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系统研究及实际应用分析河北省农调队课题组农村经济景气指标体系指标名称购置生产性固资支出农副产品外贸出口额银行、信用社贷款农村经济总收入乡企成本费用乡企营业收入先行指标同步指标扣除储蓄借贷现金收入扣除储蓄借贷现金支出猪存栏头数...  相似文献   

13.
现今社会,资产证券化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金融创新工具而得到了迅猛发展.资产证券化不仅有助于银行分流储蓄资金,也能有助于改善资本的充足率,加快资产周转,提高银行获利能力,从而维护金融稳定.我国资产证券化仍处于初级阶段,银行资产证券化更是面临着多重障碍与阻力.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就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问题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主要阐述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概念;第二部分首先对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实践进行回顾,并指出其在发展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重点分析我国与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产证券化的差距;第四部分为针对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问题提出的建议,阐明其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正> 1989年我国城乡储蓄创纪录增长,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扣除物价上涨负增长。今年一季度,市场销售继续平淡,储蓄增势仍然旺盛。如何估价去年以来的市场波动与储蓄增长,关系到当前宏观政策的抉择。本文试通过对我国近年来消费与储蓄变动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有关看法和对策思路。一、“市场疲软”与耐用消费品波动市场波动也就是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消费需求约占社会总需求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中居民消费需求又占消费总需求的90%。所以,居民消费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最主要部分。居民对消费品的需求,可以划分为生活必需品需求、一般日用品需求和耐用消费品需求三个部分。由于我们缺乏专门的耐用品零售额历年统计资料,只好以文娱用品类消费品代表  相似文献   

15.
居民消费、自然储蓄与资产价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扬 《经济前沿》2010,(1):90-98
凯恩斯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忽视了消费者的储蓄行为的重要信息,是导致CCAPM遭遇实证难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结合储蓄理论来改进CCAPM。储蓄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既不购买消费品,也不购买投资品的“冗余”部分。这些收入“冗余”的数量与储蓄收益率(利率)无关,给消费者带来了直接的效用,笔者称之为自然储蓄。本文把自然储蓄加入到标准CCAPM的理论框架内,重新讨论自然储蓄、消费和资产价格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发现除基于消费的风险溢价以外,传统股权溢价还包括了基于储蓄的风险溢价,最后利用中国经济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为理论模型提供了经验证据的支持。其他结论如下:自然储蓄抑制了消费者对金融资产的需求,这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的“超额储蓄”与欠发达金融市场并存的现象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性解释;我国消费者的储蓄效用弹性远高于消费效用弹性,说明储蓄政策是比消费政策更为有效的资产市场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16.
该文的主旨是探求广义货币中之准货币部分与居民储蓄行为间的关系.该文利用分析时序数据的经济计量模型,建立和估计出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行为关系,用以推算居民的储蓄潜力.再用居民储蓄潜力来解释银行城乡储蓄总额,最后用银行城乡储蓄总额来解释广义货币中的准货币部分.建模试验结果表明,居民人均储蓄行为具有相当的规律性,而且储蓄与准货币供给之间也存在着相当稳定的关系.该文还就利率、利率差、收入及收入不确定性等因素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做了各种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17.
居民储蓄-准货币之主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的主旨是探求广义货币中之准货币部分与居民储蓄行为间的关系。本文利用分析时序数据的经济计量模型,建立和估计出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行为关系,用以推算居民的储蓄潜力。再用居民储蓄潜力来解释银行城乡储蓄总额,最后用银行城乡储蓄总额来解释广义货币中的准货币部分。建模试验结果表明,居民人均储蓄行为具有相当的规律性,而且储蓄与准货币供给之间也存在着相当稳定的关系。本文还就利率、利率差、收入及收入不确定性等因素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做了各种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转帐储蓄在储蓄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使储蓄在很大程度上已发生变异,它不再完全是居民收入的积累部分或消费基金,而是相当程度的经营性质的周转资金或银行的结算资金,致使居民储蓄存款虚假增长。这一点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防止发生误导,产生错误的决策。 一、储蓄变异的表现 1.转帐已成为储蓄来源的主渠道,即:储蓄存入的资金多数是转帐款或非节余款。我们曾对山西省沁源县工、农、建三行及邮电局的四个储蓄机构进行调查,1993年8月份,转帐储蓄笔  相似文献   

19.
<正> 储蓄政策对于抑制总需求膨胀和促进总供给增加具有较强的政策效应。储蓄政策作为国家指导和调节储蓄活动的宏观经济政策,涉及到国家对储蓄活动的基本态度及对储蓄运行机制的具体设置等问题,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积极促进还是消极限制储蓄总量的增长即储蓄总量政策;第二,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储蓄动机体系即储蓄动机政策;第三,应该形成什么样的储蓄结构及储蓄使用机制即储蓄结构政策。 1.储蓄总量政策储蓄总量政策反映一个国家对储蓄总量增长的最基本政策观点。根据不同国家对储蓄总量增长的不同政策观点,可以把储蓄总量政策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消极地对待或限制储蓄总量的增长,二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储蓄总量的增长。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储蓄总量政策,对于宏观经济运行具有不同的效应。从各国的实践来看,消极地对待或限制储蓄总量增长往往会  相似文献   

20.
安凡所 《产经评论》2014,(4):141-149
基于2012年广东省调查数据,从收入不确定性和支出不确定性两个方面研究预防性储蓄对流动劳动力储蓄行为的影响,发现:(1)流动劳动力储蓄行为与收入水平显著相关,高储蓄率是通过“节衣缩食”、维持基本生存消费来实现;(2)流动劳动力储蓄行为与收入不确定性相关,技能程度、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年限对流动劳动力储蓄率有显著影响;(3)流动劳动力储蓄行为与支出不确定性相关,在流入地购买社保、户口性质等对流动劳动力储蓄率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拓展了“中国储蓄之谜”的研究领域,为加快实现流动人口城镇化、推动流动劳动力市民化融入提供了初步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