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本文选用1996—200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研究了东、中、西部地区人均碳排放EKC的存在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东、中部地区存在人均碳排放EKC,而西部地区入均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线性关系。第二,东、中部地区人均碳排放EKC拐点到达的时间不同,东部地区较晚而中部地区较早,并且碳排放强度下降会促使拐点提前到达。第三,东、中、西部地区人均碳排放均存在较强的排放惯性,当期经济增长会对未来几年的环境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霍夫斯泰德的国家文化维度理论,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框架下,建立了文化和碳排放的关系动态面板计量经济模型,继而利用系统GMM方法实证考察了2000—2013年"一带一路"沿线42个样本国家文化维度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收入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证实了EKC假说,文化显著影响了收入—碳排放关系,若不考虑文化因素,会明显低估沿线国家的EKC曲线拐点;5个文化维度中,权力距离、个人主义、男性化和长期取向对碳排放的影响显著为负,使EKC曲线向下移动,而不确定性规避对碳排放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未来的碳减排合作政策和举措也应该将文化对地区和国家行为的多维度影响纳入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二氧化碳EKC曲线扩展模型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999—2010年中国30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动态面板数据,将能源强度、空间相关性引入二氧化碳的EKC曲线当中,构建了中国二氧化碳EKC曲线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二氧化碳EKC曲线的存在性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基本满足EKC曲线假定的倒U型关系。(2)一个地区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利用效率等内因,还受到邻近区域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周围地区经济发展中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3)空间滞后模型的总体拟合效果优于空间误差模型,相对于经济距离,地理距离对地区经济活动的空间相关性影响更大。地区间的不可观测因素对空间相关性的影响起了主导作用。(4)能源强度越低,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越低。人均二氧化碳的经济拐点为101276元,中国目前正处于二氧化碳EKC曲线的左端。  相似文献   

4.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是西方经济学的一种假说,是用于研究经济发展(收入)与环境关系而设计的一种模型和方法.本文以江苏为例,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而寻找突破EKC拐点的发展路径.影响经济与环境的原因比较复杂,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国民素质等因素有结构,优化经济发展,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加快环保项目的研究和转化,从技术上突破环境治理的难题.建立一套科学的环境政策机制和监管制度,从机制、制度上保障环境质量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运用多项式模型对长江上游地区工业三废污染进行EKC检验,并借助Logistic模型分析EKC拐点的时间路径,同时对污染的影响因素作面板数据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污染指标的选取不同,工业污染与人均GDP的关系也不同,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三废综合值与人均GDP分别是倒N型、倒N型、直线型、倒N型的曲线关系;不同曲线拐点对应的人均GDP、到达时间各不相同;长江上游地区三废减排难度也不等同。因此,政府应因地制宜,针对性地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环境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影响方式和程度存在地区差异性。从洞庭湖区整体,岳阳、常德及益阳市探讨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演替轨迹,结果表明洞庭湖区整体工业废气和烟尘排放量已越过EKC曲线拐点,工业废水仍处于"U"型曲线的右侧。工业废气EKC曲线在岳阳、常德和益阳三个行政区划中倒"U"型特征较为明显,且拐点均出现在"十一五"期间。说明洞庭湖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由"同向"关系向"反向"关系演替。通过LMDI分析法得出影响洞庭湖区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因素中,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是拉动因素,污染物排放强度因素发挥了重要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环境库兹理茨曲线(EKC)对西部六省市区的工业增加值与“三废”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首先,做出西部六省区工业增加值与“三废”排放量的EKC曲线和公式;其次,再进行现状分析,看其“三废”排放量是否下降,以及其拐点是否低于全国“三废”平均排放水平;最后,得出“三废”排放量没有下降的省市区应淘汰落后产能,拐点高于全国“三废”平均排放水平的省市区应采用先进技术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是西方经济学的一种假说,是用于研究经济发展(收入)与环境关系而设计的一种模型和方法。本文以江苏为例,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而寻找突破EKC拐点的发展路径。影响经济与环境的原因比较复杂,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国民素质等因素有关。在运用EKC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产业转型,积极主动地治理环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加快环保项目的研究和转化,从技术上突破环境治理的难题。建立一套科学的环境政策机制和监管制度,从机制、制度上保障环境质量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厘清我国碳排放与夜间灯光的关系,文章将EKC模型与动态空间面板回归相结合,并引入地理权重与经济权重,对我国1995—2015年的碳排放量与夜间灯光的关系进行实证。结果发现:(1)我国的碳排放受空间因素与经济因素的双重影响,其中,受空间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2)能源碳排放与夜间灯光之间基本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EKC拐点约在2069年前后到来;(3)我国建设用地碳排放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与经济溢出效应,且两者的共同叠加延缓了建设用地碳排放拐点的到来;(4)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夜间灯光对碳排放增长的作用不同,在经济发展前期,主要表现为驱动作用;在经济发展后期,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中西部典型城市EKC曲线的阶段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中西部分别选择两个典型城市,分析环境库兹涅茨(EKC)曲线及其所处的阶段,从污染物排放、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环境保护投资等几个方面,比较分析这些因素对EKC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两个城市已进入倒“U”型EKC曲线下降阶段;中部地区两个城市处于倒“U”型EKC曲线上升阶段的后期;西部地区两个城市处于倒“U”型EKC曲线的上升阶段.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