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物权法》中,虽然确立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但其规定还是存在不足之处,特别是在权利归属问题上。本文阐述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物权法》中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规定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馨宇 《时代经贸》2014,(6):510-512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土地面积的减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楼顶空间权利成为我国刚刚兴起的权利,在我国成为关注的焦点。楼顶空间,作为一个独立的物,赋予一项独立的物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提供的物权类型,楼顶空间权利可有多种表现形态,有的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有的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共有权,有的是建设用地使用权,或以地役权的形式存在。此外,基于当事人的约定,楼顶空间权利还可以租赁权等债权的方式出现。不同的权利类型体现了当事人之间对于楼顶空间权利的不同用途。通过文章对几种主要的楼顶空间方式进行,对楼顶空间权利的形态进行了具体分析,对我国的立法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物业服务费用不仅是物业合同的主要内容,亦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重要义务之一。《物权法》规定的缺失,物业合同主体错位以及欠缺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当下物业服务费用纠纷频发的原因。物业服务费用的规范化应当以物业服务费用的法定性为切入点,在确立业主团体的法律地位的基础上,明确物业费用的请求权主体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于大水 《经济师》2002,(6):91-91,103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多层建筑物发展的产物 ,其概念经历了一个从一元论到二元论再到三元论的演变过程。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由专有权、持分权和成员权构成 ,其中专有权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核心和基础 ,持分权与专有权共同构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物权因素 ,成员权则是管理权  相似文献   

5.
我国物权法关于车位的权属规定较笼统。本文剖析了我国《物权法》对车位权属的规定,并对车住所有权的取得,房屋与车位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物向高空发展的趋势将人们集中于多层或高层建筑中。由于区分所有建筑物存在主体多样性、客体相邻性、空间相近性等特征,加上百姓维权意识及相邻生活环境的要求的提高,随之引发的相邻纠纷问题也日益增多。2007年10月1日实施的《物权法》对此也备加关注,专门将相邻关系列为一章,明确规定了相邻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这对区分所有相邻关系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谨 《经济论坛》2007,(9):136-136,140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分析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根据使用功能,将一栋建筑物在结构上区分为由各个所有人独自使用的专有部分和由多个所有人共同使用的共有部分时,每一所有人所享有的对其专有部分的专有权与对其共有部分的共有权的结合."区分所有权人作为专有权人对其专有部分可以依法自由处分、使用和收益,并有权按照共用部分的使用性质使用共有部分,分享共有部分的使用收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存的单一诉讼时效体制不利于时效制度的完善,不适应现代社会对经济效率与安全的更高要求,非规定取得时效不可,遗憾的是实施不久的《物权法》并没有规定取得时效制度。中国取得时效制度的客体不仅包括所有权,还包括几类主要的用益物权;不动产所有权方面也不仅限于未登记的不动产。取得时效应规定在物权法总则编而非所有权编,诉讼时效则只规定在债权编。  相似文献   

9.
有人认为《物权法》对国有物权的保护远远不够,其实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症结,既非《物权法》上国有资产权利归属问题,也不是特殊保护问题,而是国家所有权如何行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科学定性是建构相关法律规范的前提,但其定性一直是学界的重要争点之一.无论干理论还是实践.现有定性既无法涵盖和诠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特性和理论.又无法理性权衡共有人的权利与义务,且与我国实际极为不符.从其特性和我国实际分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并非按份共有、共同共有、准共有以及互有,实为具有交错性质的新型共有.  相似文献   

11.
曹晓斌 《经济师》2006,(8):74-74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一项重要的民法制度,在现代社会高层商品楼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项制度显得日益重要,但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区别所有权利制度,与此相关的民事纠纷也不在法院直接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内等原因,造成有关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侵权纠纷案件时有发生,文章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夏燕 《江南论坛》2006,(1):38-40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进行了第三次审议,新《草案》的修改之一为删除了让与担保权的相关规定。对于该项制度在物权法中的去留。曾有过不同意见。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种:(1)让与担保以移转标的物的所有权来担保债务之履行,属于流质契约,不仅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担保物权的概念,在为债权实现提供高强度保护的同时,  相似文献   

13.
我国物权法从第75条到第83条,规定的是小区业主的共同管理权。共同管理权是指业主基于一栋建筑物的构造、权利归属和使用上的共同关系而形成的作为建筑物管理团体的一名成员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有很强的"人法性"因素。介绍共同管理权的管理机构、共同管理人的权利义务、对区分所有建筑物的具体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对物权法相关规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罗列几种常见的预告登记客体并分析其是否适格:国有土地上房屋所有权与抵押权、现房买卖与抵押权、征收补偿协议的安置房所有权及抵押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抵押权转让、集体土地之上的房屋所有权及抵押权.研究登记对抗主义下物权的债权请求权能否适用预告登记,如: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此提出完善《物权法》中对于不动产预告登记客体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尽管《物权法》已确认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属性和财产价值,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变更并不完全属于物权法上所有权处分的范畴。现行法下的特定行为和事件往往导致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变更。基于集体土地的社会性和资源性,现行立法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层面设定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变更监管制度。但现行监管制度的"先天缺陷"与"后天不足"客观制约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变更监管制度绩效,这就需要从监管理念转变、"线性"主体制度架构、廓清集体土地所有权边界、特定国家行为的识别、变更方式多样化、内部监管规制与成员维权机制等方面入手,系统应对主管部门认知偏差、内部维权乏力、相关主题利益冲突、政府公权力失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于2007年10月1日实施,它对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产生深远影响,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广义上理解,《物权法》是指一切以人对物的支配关系为规范对象的法律,狭义上的《物权法》,指物权法典,是民法重要组成部分。它意味着我国物权制度的诞生,为民法典奠定了重要基础,标志着中国法律体系更加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颁布与施行对中国会计体系的健全与发展起到重大现实意义,有效提高了各行业对新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并带动行业会计准则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物权法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由面到点的方式,逐步深入阐述《物权法》是如何促进会计领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林业物权是权利人对森林、林木、林地等森林资源享有的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以及与森林、林木、林地有关的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森林法》是构建我国林业物权制度体系的主要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8.
酝酿13年之久、8次会议审议、创造中国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最多纪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终于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以高票获得通过,并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可以说,《物权法》既是近两年争议最多的一部立法,也是与普通老百姓关系最大、最直接的一部法律。  相似文献   

19.
不区分物权登记效力与合同效力,合同的效力就有可能由一方当事人决定,这显然有悖于民法理论。因此,坚持区分合同效力与登记效力,是遵循民法基本理论、保护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物权登记的效力由《物权法》规范,合同的效力由《合同法》决定;登记效力指向物权,合同效力指向债权;合同效力取决于合意,物权效力取决于登记。科学认识和运用不动产物权的登记效力,正确行使物权,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物权法》确定的“定分止争、物尽其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物业税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分析物业税的法律基础,不仅有利于中国物业税的开征提供依据,也是中国物业税法律制度的构建奠基石。《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为物业税的开征提供了前提条件。《物权法》的立法重心从强调"所有"转为强调"利用",由此产生了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这是开征物业税的法律基础;而在中国这种特殊的国情下,影响物业税构建法律因素的相关的配套法律制度也成就了中国物业税的法律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