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桂早芳 《经济论坛》2011,(8):177-179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高等教育的特点,又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普教与高职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两个类型,承担着培养不同人才的重任。本文对高职与普教进行了比较研究,它们在人才的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和实践能力培养、教学管理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别,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可形成水乳交融、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共同构建高等教育"纵横交衔"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2.
构建教学、科研与服务"三位一体"的实践教育体系和"双训"合作机制,形成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组织模式多元化改革。即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多元化;校内实践教育多元化,包括建立高仿真性的职业环境实训、第二三课堂;校外实践教育多元化,包括校外实习校企合作形式多元化、毕业论文(设计)实习方式及考核方式多元化。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开办真实企业实操,培训提高创业竞争力及综合素质;职业技能认证多元化,构建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1+N"人才培养模式:一个文凭+多个证书。  相似文献   

3.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会斌 《经济师》2003,(10):109-109,111
近年来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立足于山西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紧密依靠社会 ,走开放办学的道路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注重实践教学 ,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积极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途径 ,走出了一条高职教育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研究型高校和职业类院校的定位不同,地方院校信管专业承担着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的重任。从中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人才市场需求出发,强调地方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地方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指导性规范,解析本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5.
与高职高专教育目标相适应,高职园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较大幅度地增加实践和实践课程比例,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法方法与手段,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对高职园艺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进行探讨,试图找出新的更适合高职园艺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承担着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因此,必须实现从学历教育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移,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本文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应以实践教学为主导,以扩大校企合作领域为切入点,构建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家首批“双高计划”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双高”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以“第一课堂”为主阵地,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实践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美育教育体系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职业核心能力是一个人适应工作岗位变化、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以及敢于和善于创新的能力,它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沟通能力是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围绕着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文秘专业的课程改革需要在专业特色的张扬、课程的调整整合,考评方式的变化、人文素养的提升等方面展开实践。其中,改革也面临着基础教育与高职教育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上相脱节的困境,教育观念有待统一。  相似文献   

9.
当前广西旅游院校本科人才培养存在学生职业素养低、专业特长不明显、对口就业率低、工作职业技能差以及"双师型"专业教师短缺等诸多不足。本文针对这些主要问题提出重视职业素养教育并增设职业规划类课程,强化专业方向特色定位与课程设置的对应性,构建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多途径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等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以期为广西旅游院校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应由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子系统构成,应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刑事法实训课应当借用刑事一体化理论,转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研究构建整体刑事法实训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与国外典型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职教育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很不完善。在分析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典型发达国家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模式的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国外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特征及我国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模式和基本特征,最后得出了国外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包括职业应当具有导向性、教育主体应当多元化、目标应当多样化、职业能力应当整合等启示。  相似文献   

12.
职业人才的培养应当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需要来制定培养目标,而通晓礼仪是培养良好职业素质的前提要素。国际商务礼仪的教学实践体系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开发设计能力训练项目,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打破传统的、按照知识体系进行教学的模式,充分整合与重构教学内容,构建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技术实践与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技术教育,因而,强化实践教学和职场化的实战氛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必然要求。但从高等技术型人才的内在素质形成的角度来看,技术实践教学中同样渗透着所谓“非专业性职业素质”的教育。笔者以为,全面系统地把握在实践教学中如何渗透对学生的非专业性思想教育乃是对于一般技术教育中的人文向度的研究。本文从职业文化知识、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必备人格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这一人文向度的内在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4.
实验教学在机械类专业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为适应机械类专业知识体系发展需求,我们进行了动力机械实验课程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构建了"三层次三结合"的的实验课程教学新体系,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各国为了培养和造就企业适用人才,纷纷采取对策,不断改进人才培养工作。现介绍国外一些国家培养企业人才的新招式。日本———注重技能训练,联系企业实际开展教学。日本企业职工教育十分重视结合实践开展教学,在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培养“职业和实际生活需要的能力”。教学密切联系实际,大多数短期大学都有固定的实习场所,如保育专业要与幼儿园挂钩,机械专业要与机械厂对口,在工作和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他们力求使学员学用一致,尽可能把职业与岗位实践结合在一起开展教学。在职业技能训练中,利用企业的  相似文献   

16.
创新高职院校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高素质人才,就应当创新和完善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要体现现代的教学理念,适应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要有利于提高学生亲自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创新校内实验、校外实训,改进实践环节,时研究与探索高职学校实践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7,(1)
会计作为一门融知识性和实践性学科,对会计专业的在校学生的要求自然也特别高,而我国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基地,对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当前我国职业技术学院限于固有的会计学传统教学理念和思维模式,以及社会实践条件的限制,侧重于对在校学生的会计理论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培养,严重影响了年轻会计人才作用的发挥,因此既注重理论素质教育,又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方法是当前我国职业技术学院提升在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8.
职业技术教育的最后依托是文化,职业技术教育中技能、技术的生成同样最终依托于文化,文化当然的成为技能、技术结构框架的基本元素,并继而成为激活技能、技术应用机制,以及使技能、技术升级换代的决定性要素。在这个前提下,专业教学组织中的文化渗透不仅不会消解专业教学中的技能和技术,反而会于渗透中完善专业结构,强化技能和技术,在更高的有机体范畴下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正面临教学水平同质化、教学模式单一等困境。在深入分析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内容基本构成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明当前理工类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中国计量学院为例提出从借鉴建筑学教育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发展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等三方面入手培育理工类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特色。根据各类高校不同的条件和优势差异化办学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不断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张银平 《新经济》2013,(29):123-123
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培养出的学生还远远没有达到社会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水平和现状,进一步探讨为了使高职财会学生具备应有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应该构建什么样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