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基于可拓的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创新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可拓评价方法建立了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计算其综合关联度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将多指标的评价归结为单目标决策,实现了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克服了单一评价方法所存在的缺点。通过对中国大陆12个省市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价,对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科技创新决策提供一种科学实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家统计数据,建立软件外包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吉林省软件外包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吉林省发展软件外包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差.发挥科技创新主体的职能,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是提高吉林省软件外包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模糊数学理论,构造了一种改进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建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南省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但可以在整体上对河南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而且能够从不同侧面反映河南省科技创新的优势和劣势,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一种评估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创新驱动战略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创新的基点和重点是科技创新,而创新驱动能力不仅包括科技创新能力,还应体现为驱动能力,即基于科技创新的产业创新能力。实证研究表明,包括山西省在内的全国各地区创新驱动能力与其创新投入、创新产出、教育、知识支撑及科技创新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基于AHP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大量文献资料分析来看,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的研究往往注重于某一特定资源,尤其是知识方面。从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的来源出发,探索其内涵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简化的AHP结合模糊综合评价,对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给出了提升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蒋先玲  王梓霖 《技术经济》2021,40(10):64-77
本文以2010—2018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企业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实证检验市盈率中是否隐含了公司创新能力,结果发现:创新能力具有直接价值相关性,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能力正向影响市盈率,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三项指标中,创新投入是主要影响因素;创新综合指数正向影响市盈率.机制检验证明了财务绩效、投资者关注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进一步地,当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时,创新对市盈率的正向影响更强,但仅在创新投入中存在.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创新与企业估值的相关文献,为企业创新能力的衡量提供新思路,同时验证了创新对企业估值定价的驱动作用,为推动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系统全面的部署。2014年6月,广东省启动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了一系列具体工作。2015年6月,广东省组建新的科学院正式挂牌,打造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枢纽型高端平台。2016年2月,召开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胡春华同志提出打造一流省级科学院,把科研院所建设成为广东省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科技创新中心。科研院所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承载着社会公益服务任务,关系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国家对科研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成为新课题。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提升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公益服务能力,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广东省科研院所的实际,对其考核评价机制的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创新驱动战略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创新的基点和重点是科技创新,而创新驱动能力不仅包括科技创新能力,还应体现为驱动能力,即基于科技创新的产业创新能力。实证研究表明,包括山西省在内的全国各地区创新驱动能力与其创新投入、创新产出、教育、知识支撑及科技创新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杨艳萍 《技术经济》2007,26(6):15-19
对区域科技创新理论进行简要回顾和综述,并从科技进步基础、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等四个方面构建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文章选取九个样本城市,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对各个城市的综合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排序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毕亮亮  施祖麟 《经济地理》2008,28(6):946-951,954
长三角整体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依靠其内部各市科技创新能力及竞争力的提高。文章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选用因子分析和分层聚类分析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次,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对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16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与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前景进行判断。最后,在"涓滴效应"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以上海为核心城市,以杭州、宁波、苏州(和无锡)、南京四城市为中心城市的"区域科技创新圈",为长三角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的实现、政府推动区域创新能力走向并制定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政策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罗煜 《技术经济》2017,36(1):90-95
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构建了包括知识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政府创新能力、创新主体间联系和创新环境优化能力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所依托的郑洛新的相关数据,综合评价了其科技创新能力。针对评价结果,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非常重视对现代科技的统计与分析,其评价结果对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科技部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国家经济与科技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为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很有必要对现行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和修订,增强其宏观决策参考的科学性。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和研究现状,深入剖析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在理论研究、指标设计、评价方法、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评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亟需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科学客观评价该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我们将黄河三角洲置于山东全省科技创新合作环境中,以黄河三角洲6市数据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黄河三角洲6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与评价,得出以下结论: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发展迅猛,但发展水平依然较低;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发展潜力巨大,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因此,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科技创新支出结构、增强区域科技创新基础支撑是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合作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从创新驱动视角构建了企业创新驱动过程模型和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时序加权平均法实证研究2008-2013年我国内陆30个省域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区域化差异。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差异明显,呈现东强西弱格局,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较大,同时创新过程与创新环境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此基础上,从企业和政府角度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为各省域大中型工业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政府实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江苏高度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立科技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积极探索科技经济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大发展。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9年以来,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是我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本文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的数据为基础,把江苏的各主要指标数据与广东、浙江、山东等创新先进地区进行比较分析,梳理找出江苏区域创新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归纳江苏推进科技改革发展的经验做法,提出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创新能力是衡量高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高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评价过程中主要从创新投入、孵化能力和创新产出三方面来设立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使评价更为科学,在计算各层因素对系统目标的综合权重时使用了层次分析法权重和变异系数加权法权重两种方式,并利用2008年数据对54个国家级高新区进行评价,得到园区最终综合得分和排序。  相似文献   

17.
《技术经济》2015,(10):17-23
基于改进的"纵横向"拉开档次动态综合评价法,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结合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其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熵值法找出了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倪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6):122-126
将宏观层面的"和谐社会建设"目标作为设计科技创新节点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以此衡量科技创新节点科技创新对自身和社会的贡献大小。并从科技创新意识、科技创新投入水平、科技创新产出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和科技创新对和谐社会建设的贡献水平5个方面设计评价模型,再应用EAHP评价方法求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为科技创新节点自身进行科技创新能力的诊断分析提供参考工具,从而找出关键因素,也可以为政府部门评价科技创新节点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的快速发展给云南省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云南省在发展过程中将产生巨大的科技需求。本文选取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两方面的指标,结合专家意见和国外同类指标进行取值,在此基础上采用线性综合评价法对云南省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并得出其逐年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晓莉  王里克 《生产力研究》2006,(6):99-100,104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今天,科技创新是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文章在提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工具(网络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对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价,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将对地区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