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理念,提出企业的生态文明成本,在建立企业、员工、自然、社会"四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循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与员工、自然和社会的生态文明成本体系,通过该成本体系实现了企业与员工关系生态化、企业与自然关系生态化、企业与社会关系生态化。该套成本体系从员工、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出发,可以很好地实现对企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成本、费用的识别,弥补环境成本仅重点关注企业与自然之间成本、费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伦理价值观、追求可持续的发展现、倡导人们选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观、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路径和举措、要求加强生态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具有的内在统一性;论述了生态文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两型社会"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海西"建设中,必须充分考量生态安全问题,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个体生态等方面形成完整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观,并组建"生态安全研究中心",为"海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2008年11月7日至9日,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委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北京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日本、美国、荷兰、德国,越南等国的嘉宾、学者和专家出席了会议.该论坛创办于2004年,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主题,本次论坛设5个分论坛和1个圆桌会议,其中"生态文明:环境、能源与社会进步"为分论坛之一,专家学者们从生态文明层面,探讨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及其解决途径与社会进步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导向已十分明确,然而各旅游利益相关者在旅游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却存在多种现实困境,深入推进旅游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对旅游政府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从环境、经济、文化、社会和制度等五个方面全方位分析旅游利益相关者在推进旅游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存在着各种现实困境,提出景区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路径与对策。旨在为有效促进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深入推进旅游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徽与自然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活方式,是对应于工业文明并以其为总结基础的时代性扬弃,是人类罪中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的文明发展进程.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进程,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益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利益进行分析,是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本质的内在要求。本文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塞缪尔·鲍尔斯三维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利益悖论。企业、家庭和政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三大主体,在"竞争"维度中,企业和家庭存在追求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对立,必须实现生态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相统一;在"统制"维度中,政府部门存在追求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政府应明确其生态职能,形成正确的行为导向;在"变革"维度中,各参与主体存在追求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竞争"、"统制"与"变革"维度破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利益悖论,才能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中"利益"这一核心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工程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受到社会普遍关注。从科技创新能力角度探讨了工程管理的社会属性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生态化转向,提出应从法规制度、市场环境和企业内生因素3个方面提高企业生态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工程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生态经济人”——生态文明的建设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经济人"与"生态经济人"对比来研究和探索生态经济的理性假设,认为"生态经济人"是一个具有生态意识、生态良心和生态理性的人,但不是一个生态主义者;"生态经济人"是一个具有利己、理性、最大化和"文明自利"的人,但不是一个经济主义者.除此之外,"生态经济人"在需要与动机、理性与非理性、目标与手段以及利益最大化与可持续性等属性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生态特色.从文明社会的演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来看,"生态经济人"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主人,是生态文明的建设主体.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何天祥  廖杰  魏晓 《经济地理》2011,31(11):1897-1900,1879
城市生态文明程度是"两型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体现.从生态文明理念出发,界定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在借鉴"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基础上提出从城市生态文明状态、压力、整治和支撑四个方面构建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评价,丰富和完善了现有评价体系.最后,以长沙作为案例,实证检验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长株潭作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建设"两型社会"是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面.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内在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创造投资环境的重要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珠三角西岸城市珠海、江门、中山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把生态城市建设与"两型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珠三角西岸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经验对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延续了人类社会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历史血脉,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纳入"生态文明"的视域,并且上升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这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共继往开来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文章首先强调了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研究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性,然后论证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紧接着从社会治理理念的更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治理领域的拓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社会治理主体的扩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等方面探讨了生态文明视域下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文章认为,只有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才能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人类最新文明成果,生态文明在内涵、特征及其价值意蕴上显著区别于其他文明形态。从内涵上看,生态文明至少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制度三个要素;从特征上分析,生态文明体现了生态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相互融合,体现了以生态为本以及对生态公平公正的理性诉求;从价值上审视,生态文明具有丰富而深远的价值内涵,其中最为基本的就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价值、人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上述三个方面的理论向度进行精准把握,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5,(10)
生态文明自提出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次。文章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经济文明、生态文化和社会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四个方面对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深刻分析,并对有机农业的四个原则和基本要求进行分析。在这两者的分析之上,对生态文明与有机农业之间的耦合机制进行研究,有机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反过来,生态文明的建设也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中共十七大报告"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党的十八大明确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章,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必由之路。为了进一步在世界范围研究和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同时广泛借鉴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经验,以创建一个全新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由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美国克莱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涉及环境、资源、污染等问题的重中之重,也是构建"美丽中国"建设进程的迫切任务.生态文明机制建设涵盖政府、企业、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会计是最基本的管理和决策工具.本文将着重就两者的融合机制展开探析.  相似文献   

18.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做出的科学判断和重大抉择。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文章主要从汽车消费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角度出发,分析汽车消费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负面影响,阐述汽车非生态消费的社会根源,倡导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汽车消费回归生态理性,以此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些启示或思路。  相似文献   

19.
吴迪  杨冰雨  宋妍 《经济师》2014,(6):197-198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因此必须要大力加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教育。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摇篮,肩负着培养民族振兴与社会发展优秀人才的使命,大学生则肩负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重任,是我国社会倡导生态保护的生力军。文章认为,将生态文明观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范畴中,不但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还将更有利于人类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对"限塑令"政策效应的分析与延伸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8年6月1日起,我国的商品零售场所施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这是治理白色污染、倡导生态文明和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政策支撑.文章根据污染者支付原则,结合产品收费等环境经济手段分析了"限塑令"的政策效应,并对其阶段性实施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指出了法令执行过程中反映出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缺少有效替代品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政府、企业和公众多方合作机制等相关建议措施,以实现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良好政策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