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虽然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但不可避免地也出现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依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权是一项集体人权,可以称之为国家环境权或者人类环境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此外我国公民还拥有环境保护的义务。基于此,本文详细论述公民环境权利享有的必要性,再来阐明我国公民环境权利的确认历程。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阶段环境权没有入宪,使得环境保护面临缺乏宪法保障,部门法不能很好地解决环境危机的问题,理想的途径就是推动环境权入宪。环境权入宪的法理基础决定着环境权是否能够进入宪法规范,而环境权入宪的规范路径分析则解决其条文设计的问题。文章将从环境权宪法规范不足的原因,环境权入宪的法理基础和环境权入宪的路径进行论证,达到推动环境权入宪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董琴 《经济研究导刊》2009,(29):106-107
环境权是环境法的核心问题。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环境权作为与环境破坏、环境污染作斗争的重要法律武器,其地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们应从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所面临的问题出发,针对我国现有环境权实现模式理论的不足,国家或政府环境管理职责的加强、环境诉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我国立法和司法中缺失环境权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今天,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制约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法律构建环境法制,以减少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权作为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在保障公民环境权益、控制环境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环境权的法律保护机制上,行政法保护与传统的民、刑法保护相比,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且根据我国既有的环境法制建设,结合我国行政法制的发展前景,可以看出行政法对于环境权的保护具有现实上的可行性.但我国对于环境权研究时间较短,因此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对公民环境权进行行政法保护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公民环境权利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同时也是环境保护的目的和手段.公民环境权利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理论关注,而且不少国家的法律做出积极回应.倚重行政环境权力而轻视公民环境权利是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体制的基本特点,这很不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应当确立公民在环境保护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具体确认公民的环境权利.法律确认公民环境权利应当两条进路并行:与环境保护的公权力结合和与传统私权利融合.  相似文献   

6.
农村的生态文明程度是衡量整个国家和民族文明水平的标志之一。农村环境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而农民环境权保护是关系民生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和谐的一件大事,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农民环境权保护的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制约农民环境权保护的瓶颈问题,以及破解矛盾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7.
环境权是环境法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环境立法和执法、环境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诉讼的基础。而环境权的概念和属性问题又是环境权的核心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环境权的实现问题。要在环境法中明确环境权的保护,就应当在环境权的概念和属性这个核心问题上做出比较科学准确的阐释,方能解决环境权中的一系列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8.
周明亮 《新经济》2013,(17):72-73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保护环境权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环境权是人权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阐述了国际刑法与人权、环境权保护间的关系,提出利用国际刑法打击国际环境犯罪,保护环境权。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也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文章从环境弱势群体农民环境权的角度出发,主要从宏观——行政主管部门、中观——社会中间层、微观——农民利益分享三个方面阐述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农民环境权保护存在的问题。针对此问题进而提出生态旅游主管部门协调机制、社会中间层组织职能完善、农民利益分享激励机制的具体对策,意使农业生态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影响降到最低,实现对农民环境权的保护,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国各地农业生态旅游的兴起,农业生态旅游给农民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加重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农民环境权受到严重侵害。文章从保护农民环境权的角度出发,认为农业生态旅游要想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农民的环境权,两者是相辅相承,不可分割的。要想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法律法规、政府监管、生态补偿、宣传教育等方面加强对农民的环境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在环境法领域,对环境权的解读至今仍然没有形成统一或较为公认的理论和观点.本文主要针对徐祥民教授的环境权概念及其“对公民环境概论”的疑问进行了分析,并引发了关于环境权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环境权经常在不同层次上使用,或为应有权利或为法定权利,事实上环境权如果法定化后,只能作为基本权利而无法直接适用于具体的法律关系。在将环境权性质界定在基本权利和将环境人格权界定在民事权利的基础上,分析二者的不同,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农民环境权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农民环境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农村环境立法,建立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提高农民环境意识,充分农村集体组织的职能,保障和促进农民环境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农村工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农民环境权直接受到侵害.由于农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农民的环境权利一直得不到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从而使农村和农业发展及农民环境权的保护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文章拟从完善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角度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农民环境权得以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5.
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确定是环境损害赔偿的关键性环节。传统环境损害赔偿范围限定于人身损害、财产损害、精神损害,从而难以对于潜在的环境损害及生态环境自身的损害实行有效补救,也难以实现保护公民环境权益及公共环境利益的目标。公共信托理论、环境权理论与损害赔偿社会化理论为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的拓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我国应在传统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基础上,将生态环境等自身损害纳入赔偿范围,并通过相关制度构建来保障环境损害赔偿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论环境诉讼诉权的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权是一项基本的权利,诉权是环境权的救济权权能。诉权的社会化是环境诉讼发展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诉权的扩大化,以保护兼具有公共性私益和个体性公益特点的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17.
陈军 《环境经济》2005,(9):57-58
不久前在京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中华环保联合会获得了一笔129万元的中央财政资助。这是我国政府第一次资助民间环境维权组织,也是中央财政预算编制首次出现维护环境权益这一科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环境问题的变化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类生存的利益除了传统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之外,也同样享有更高层次的环境权,而环境权也同样需要法律规范予以规制和保护,侵害人类生存环境的行为理应受到法律制裁.最新制定的《北京公约》正是引入了这一理念,将一定程度上破坏环境的行为列入构成犯罪行为的范围,对人类的环境权加以保护,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相似文献   

19.
《环境经济》2005,(7):58-58
全国人大将立法赋予公民环境权;我国第一次发布《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加快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淮河太湖流域将全面推行排放水污染物许可证制度;《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将出台。  相似文献   

20.
忽视环境责任使企业成为我国生态危机产生的主要微观主体之一,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企业环境责任的增强只能由国家通过立法来实现。在生态危机视野下,增强我国企业环境责任就需要通过立法把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项法律基本原则,明确规定环境权以及相关的企业环境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