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对于现代商法的政府权力逐渐介入,中国历代的商法便是一部由"经济法"向"民法"转型的法律,商法的历史即是它"公法私法化"的过程.结合我国各个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规范商事活动的商事立法的价值取向由积极控制转向了消极干预,而这种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环境而做出的调整无疑体现了商法追求利润的目的.研读商法发展的历史能让我们面对商事立法中的问题时有据可依,有例可循进而使立法工作更为顺畅.  相似文献   

2.
魏静静 《当代经济》2018,(5):106-107
法律体系运作过程中最为能够表明商法价值并且关乎商法命运及其前途的问题就是商法的地位确定问题.商法与民法、经济法之间的关系问题是21世纪以来在商法理论领域较为基础性的问题之一.中国的商法独立性在理论界及其法学界一直都是争论比较激烈的问题,不同的学者和法律工作者甚至是普通民众都比较关心商法范围的划定,但是具体怎样去划定,如何去探寻商法特有的内涵和外延,使商法真正实现独立的确有很多本质性问题去解决.  相似文献   

3.
研究解决经济法中的本土性问题在于如何将经济法落实在实际当中。转型期间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有着区别于西方国家的特殊性。因此,这就需要经济法研究需要用嵌入型的思维来分析转型期间经济法具体应用的问题,并在制度层面上做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自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概念出现之日起 ,有关经济法的争论就开始了。可以说正是因为这种争论才有了经济法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争论、探索 ,经济法的科学内涵及准确表述正越来越清晰地凸现在人们的面前。同时 ,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对经济法的探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其诸多基本理论问题都需要继续争论和探索。这些争论最为根本的分歧集中在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上。经济法的外部独立性问题 (即经济法是否具备独立的调整对象 ) ,作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须臾不可缺少的问题之一 ,在国内外众说纷纭。可以说 ,如果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个问题 ,应该可以为经济法理论的长期争论有一个新的突破 ,然而这又是一个十分难以澄清的“理论死结” ,否则也不会令如此众多睿智的学者们感到困惑。文章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详尽论述。  相似文献   

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发挥经济法的法治保障与政策引领作用。广东省在经济法规制定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政策、规划、计划、纲要、条例、标准等经济政策性法规,但依然存在若干问题:以经济政策为主、经济法体系尚未形成;经济法规的适应性受到挑战,对现代产业发展新情况回应不力;经济法规的规范性不足,甚至出现法规冲突的情况:经济法实践中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直接干预经济过多。经济法完善.要从学理上认识到其本质是经济法的法律价值和基本原则在法律规范中的完全呈现,其形式是与现实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的完整建构。要在实践中推进产业政策的法治化以增强经济法对现代产业的适应性:通过系统而规范的立法行为形成完整的经济法体系:以经济法规规制政府行为,助推政府积极有效干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仓明 《经济师》2008,(11):91-93
经济法的法哲学分析就是用哲学方法分析解释经济法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经济法无疑具有贴近当代社会精神的特点。和谐与发展的新理念和经济法的存在形式与社会价值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文章从和谐与发展两方面入手,对经济法的最高价值追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商法的基本原则应该反映商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本质属性,具有内容的根本性和效力的贯彻始终性。强化商主体不是商法的基本原则,而是商法基本原则在商主体制度上的具体体现,它集中体现了商法的提高交易效益、维护交易公平、促进交易安全等原则。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的体系是经济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它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有直接的联系,并且比调整对象更为直观和具体。目前国内学者对经济法体系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从而影响了经济法体系的具体内容,不利于经济法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分析学界关于经济法体系的不同观点,明确经济法体系概念,进而得出合理结论。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作为调整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经济关系的部门法,曾是中国法学界的一枝独秀,在我国改革开发30年的经济发展历史中扮演了尤其重要的角色。但是近些年来经济法的发展却又有趋于"冷门"之势。文章从法哲学的角度,纵观各国经济发展,以法哲学的思考来分析经济法的发展路径,梳理经济法发展的脉络,从而得出了经济法的发展在中国只是暂时处于低谷,最终必将走向复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承认经济法的独立地位的同时,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人为地割裂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经济法需由民法提供理论基础,不存在封闭的经济法体系。当前对经济法地位的争议,实际上是对经济法有没有必要发展自己的总论的争议。承认民法对经济法的理论基础地位,不仅有利于经济法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改变那种学术研究中划地为牢、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利益冲突是人类社会一切冲突的最终根源,经济法引入利益分配机制,使社会利益在不同主体之间合理分配,形成经济法的平衡理念。经济法平衡理念契合了和谐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通过介绍经济法平衡理念的产生、经济法平衡理念的理论基础,对经济法的性质、立法本位和价值取向做了深入分析,以使经济法平衡理念更好地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邓楠 《经济师》2011,(3):85-85
中国经济法学说初期的发展传承着传统观点,坚持着其本质属性,五种经济法学说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中国经济法学界提供了最初经济法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中国经济法发展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和法治国家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两条主线。在经济改革与经济法治化的互动发展中,经济法发挥了连接市场和法治国家建设的纽带作用。回顾经济法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经济法理论与实践在发展变迁的不同阶段,对经济改革发挥着不尽相同的功能和作用。当前,在新的经济社会背景下,以新的起点和历史机遇来检视经济法,研究经济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事关经济法的自身发展,也事关经济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商法在本质上是私法,与民法一起构成完整的私法体承。笔者从公法、私法的区别入手,阐明商法的私法本质,并从商法的公法化趋势阐明,现代商法虽然具有了某些公法性质,但这并不改变商法的私法本质。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下,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经济法条例在那里维持着这个社会的平衡的。因此,我国的经济法条例也是在不断的完善中。在经济法中有一个概念叫做经济法行为,这个概念关系到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责任。因此,在经济法中不可或缺。以前的时候我国并没有明确的经济法行为这个概念,但是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也慢慢接触并重视了这个概念。本文将具体分析一下经济法行为的规范,看看究竞什么是经济法行为。  相似文献   

16.
桂光泽 《经贸实践》2016,(16):33-34
经济法课程教学推行改革目的改变一直以来经济法教育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实现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有效培养.本文分析了经济法教学改革的意义,并提出了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对于实现经济法课程教育的发展,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对市场经济传统理论和经济法产生的沿革的对比,对生态经济下生态正义与经济法的时代使命进行了分析,看到了市场经济下的传统经济理论成为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并指引了经济法调整经济运行的目标。文章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和生态经济思想的提出,经济法的理论基础发生了改变,经济法的价值体系也应该做出调整,经济法的时代使命也必然发生改变。文章得出生态经济下的生态正义的结论,立足于经济法价值体系与时代使命的关系,通过对经济法的传统价值和传统使命的回顾,对经济法新价值与新使命进行分析概括,对架构经济法价值体系的经济学理论前提即"生态经济人"思想加以论证,最后总结了经济法的新的价值内容和价值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历史和时间纬度上,经济法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政府失灵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法律部门;第二,现代经济法具有双重职能:它不仅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有效手段,也是对政府干预的约束与规范,是政府干预法治化和市场秩序优化的必然需求。现代经济法的法益保护也具有双重性:既侧重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又兼顾市场经济个体私利的保护,以实现社会公益与个体私益的最大协调与平衡。经济法的现代性是经济法独立于传统私法和公法的显特征。全面认识经济法的特征和功能,论证经济法是一门独立的法律部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作为一种调整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对其基础理论的研究,仍然是个薄弱环节。我们认为,对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不能割断历史发展,更不能脱离经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找到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本文试图从经济活动的深层领域,并结合经济法产生的历史来考察经济法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以期对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影响,从WTO的相关职能和规则的机制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围绕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主权、国际经济法调整对象、国际经济法规范、及其国际经济法规范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执行来探讨中国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