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是指形成宏观调控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互相协调的运行方式,核心是形成促进宏观调控作用有效发挥的内在力量。对应于宏观调控体系的各环节,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包括以下几个层次:一是宏观调控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二是调控目标确定和排序的机制化安排;三是调控政策手段搭配的机制化安排;四是政策工具选择的机制化安排;五是政策传导渠道的建立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在实践中完善体系、探索模式,机制化的程度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从各个层面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1)宏观调控决策机制方面,多部门参与决策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影响决策及时性;主要政策手段的决策机制仍不健全;缺少相机抉择和规则间的合理结合运用;(2)宏观调控目标设定方面,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导向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对外部均衡目标不够重视,导致外部失衡影响内部均衡的被动状况;总量目标与结构目标未能合理兼顾,存在总量调控恶化结构问题的状况;目标值预测和确定的科学性仍有待提升;(3)政策手段搭配方面,对不同政策手段效果的叠加或抵消效应的重视不够,出现"超调"或效果弱化的问题;(4)政策工具运用方面,自动稳定器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行政手段的运用阻碍机制化程度提高;(5)政策传导机制方面,生产要素市场价格体制未理顺制约政策传导机制形成;信贷传导渠道受银行体系结构影响存在扭曲;中观传导环节的传导机制没有理顺。当前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正处于阶段性转变过程中,影响宏观经济形势的因素更复杂、变动的不确定性更大,因此对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进一步向机制化方向转变以保障宏观调控在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应变性之间合理权衡,强化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宏观调控决策机制面临加强协调的要求,要处理好相机抉择与规则的关系;二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压力更大,要求宏观调控处理好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的关系;三是宏观经济面临的内外失衡形势可能更加复杂,要求提升宏观调控应对开放条件下经济失衡的能力,处理好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的关系;四是财政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可能变化,要求宏观调控更加注重价格杠杆的运用,处理好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的关系;五是宏观调控面临强化传导机制的要求,要处理好宏观决策环节与中观传导环节的关系。为此,建议:(1)通过健全宏观调控决策机制化的法律保障、明晰部门分工并建立综合决策协调机构和机制、完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部决策机制、以中期预算的形式为财政政策设置约束规则以及探索货币政策价格规则和宏观审慎管理措施的运用,来完善宏观调控决策机制;(2)通过对目标排序及其调整进行机制化安排、加强宏观调控目标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的衔接、提高目标值设定的科学性以及兼顾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目标,形成宏观调控目标体系的机制化安排;(3)通过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间的协调搭配,以及探索其他政策手段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形成宏观调控政策手段协调搭配的机制化安排;(4)通过形成自动稳定器作用、合理定位行政手段以及提高政策工具运用的精细化程度,形成宏观调控政策工具运用的机制化安排;(5)通过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以及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理顺宏观调控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2.
"加大宏观调控,预防经济过热",是我国目前宏观经济的基本政策取向.但在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宏观调控效果弱化的问题.针对这个现象,笔者认为其根源在于我国现行制度下投资型经济增长方式与宏观调控内生的矛盾,而中央对地方政绩单一指标考核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统一更加剧了这一矛盾.此外,中央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忽视民众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观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3.
吕汉阳  卢璐 《经济》2012,(7):1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于2002年6月29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通过,并于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到今年刚好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全国各部门、各地方在《政府采购法》指导下,初步完成了由各自为政到统一管理、协调规范的过程,政府采购制度框架已经在不断的改革实践中初步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采购专门管理机构和操作机构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体系的基本形成。在法律实施后,国家有关部委制定和颁发了涉及招投标程序、信息发布、采购评审专家管理、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投诉处理程序等一系列规章制  相似文献   

4.
一、加强城市管理宏观指导,切实发挥综合协调和指导作用   实现城市管理效能的最大化,必须建立以综合决策和协调管理为特点的“大城管“模式,以权威性的城市管理高位综合协调机构,确立城市管理各专业部门、各层级之间的良好协作关系.目前,随着我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城市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已初步形成.市级城管部门下一步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要在市城管委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发挥城管办的综合协调和指导作用,指导督促各区以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人、责任区制度为法律依据,全面履行起“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加快推进市权下放,为区真正履行城市管理主体责任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最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国家明确指示应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形成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领域的权力冲突则阻碍上述政策的实现。在不断出现的调控权冲突个案背后,存在着以部门利益分离为代表的经济根源,以及体现在协调、决策配合、信息沟通等方面的制度根源。因而,有必要通过议事协调组织建构和内部协调潜能挖掘两个途径限制冲突,优化协调机制,进而提高宏观调控绩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支持东北振兴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操作和执行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政策落实难的问题,制约了振兴东北战略的有效实施。中央政策支持方式、地方落实政策的积极性、政策制定实施中的协调性、地方竞争与地方保护等诸多因素影响振兴东北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当前,构建中央与地方分责、协同、共治,保障中央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要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在振兴东北中的政策支持定位,建立促进地方政府落实政策的激励机制,构建政策制定实施的全方位联动协调机制,建立常态化的先行先试授权机制与改革容错机制,完善区域利益共享、成本共担合作机制,构建激励政策落地的地方竞争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7.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伞锋博士认为,当前有五方面因素影响宏观调控政策效果。1·地方对宏观调控认识不一致,部分地区对调控政策消极抵制。当前宏观调控实质上是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资源配置权利。当宏观调控政策与地方政府的利益不一致时,地方政府完全有可能“曲解”宏观调控政策。2·半开放的经济和缺乏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使货币政策的效果被削弱。从理论上讲,在实行固定汇率体制的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对抑制投资增长没有作用,这是因为,紧缩货币供给将提高利率水平和吸引外资流入。但是我国实际上是一个半开放、半浮动汇率的体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金融资源配置在维持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策不确定性一方面提高了中央层面政府与企业的关联度,导致中央缩减对地方的金融资源配置规模;另一方面打破了地方层面政企之间的紧密联系,促使政府向市场配置金融资源。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的金融资源配置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具有重要关联,中央—地方间金融资源配置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U”型关系;政府—市场间金融资源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为优化我国金融资源配置,应当增强政府政策制定的透明度,维持政策确定性和稳定性;完善并优化中央与地方的金融管理职能,探索建立中央与地方双层金融治理体系;着力将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领域,有效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9.
鉴于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复杂多变,相机而行的政策措施是必要的,但若处理不慎,很容易导致政策的短期效应。目前建立宏观调控决策的风险评估机制显得越来越迫切。评估机构可以是政府宏观调控相关部门,也可以是独立评估机构。可尝试通过建立一套严格的评估程序对宏观调控措施作风险评估,据此向宏观决策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宏观调控及许多部门,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银行以及房地产开发商.他们之间即公私部门之间的利益共谋与冲突导致了房地产宏观调控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分析这四个部门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利益共谋与冲突,对我国制订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无疑具有参考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区间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地区间竞争策略的同质化、地区间竞争缺乏协调性是形成产能过剩的根源。地区间竞争引致的地方保护阻碍了中央政府治理产能过剩的进程。当产能过剩治理达到短期目标、市场实现短期均衡后,新一轮地区间竞争又会形成新一轮产能过剩,由此产能过剩治理陷入困局。因此,治理产能过剩的当务之急是:中央政府充分发挥计划机制功能,而非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破解产能过剩治理困局的长效机制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央政府要调整地方政府目标,规范和协调地区间竞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区域协调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这两个维度,把区域协调机制分为四种典型类型,即中央政府主导型的区域协调机制—以京津冀为例、省内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型的区域协调机制-以广东省为例、省际市场主导-地方参与型的区域协调机制—以长三角为例、省际地级市间政府主导型的区域协调机制—以黄河金三角为例。四种区域不同的经济、地理位置、文化等情况,决定了其内部不同行政区间以及与中央政府间具有不同的府际关系,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协调机制。同时文章试图通过从府际关系的视角对区域协调机制的四种典型类型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为我国其他区域的协调发展在理论上与实践上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宏观调控涉及许多部门,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银行以及房地产开发商。他们之间即公私部门之间的利益共谋与冲突导致了房地产宏观调控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分析这四个部门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利益共谋与冲突,对我国制订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无疑具有参考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军民融合发展是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实现富国强军与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由之路。我国军民融合从初步融合走向深度融合,涉及多方主体的关系调整与利益重塑,需要在法治轨道上通过法律规范与法律运行两个维度整合各类主体力量、配置各类要素资源。目前,军民融合法治实施受制于“军”“民”二元分离体制结构的现实约束,在法律规范层面处于制度供给不完备状态,在法律运行层次面临主体实践不协调困境。二元体制下破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法治实施困境,宜从静态规范层面和动态运行层面综合调整军民融合行为。一方面,通过适时制定和颁布具有统一效力的军民融合发展法,清理、废止和修订不适应军民融合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在规范层面建立健全统一完备的军民融合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委员会统一领导、各小组分工负责”的军民融合法治实施领导体制和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军地联合法律执行机制,形成诉调对接、诉仲结合的军民融合案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暨法律适用机制,在法律运行层面建立协调高效的军民融合发展法律实施体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密切联系的两大国家发展战略——黄蓝战略的实施需要法治化的保障,区域经济立法协调机制就是其中之一。从有利于遏制地方保护、贯彻中央政策、解决法律冲突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区域经济立法协调机制的实践价值;归纳了区域经济立法协调机制的基本模式,将其分为单行法模式和并存模式,其微观制度建构包括建立磋商制度、设立专门机构、进行信息共享和公开等。  相似文献   

16.
作为密切联系的两大国家发展战略——黄蓝战略的实施需要法治化的保障,区域经济立法协调机制就是其中之一.从有利于遏制地方保护、贯彻中央政策、解决法律冲突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区域经济立法协调机制的实践价值;归纳了区域经济立法协调机制的基本模式,将其分为单行法模式和并存模式,其微观制度建构包括建立磋商制度、设立专门机构、进行信息共享和公开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综合效力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的各种宏观调控政策 ,对扭转经济增长下滑趋势、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也存在个别时期宏观调控政策的综合效力不显著的问题。实践表明 ,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充分发挥政策效力的关键 ,因时制宜地选择政策调控目标是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政策效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的与流域相关的国家立法进行梳理,指出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旨在促进、实现和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立法,但是必须通过适时和合理的修订才能够支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修订时需要注意:加强对地下水环境的重视程度;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需要的同时,制订相应的标准和法律责任;综合考虑流域生态系统内的水、土、气、生物多样性、人文因素等;明确多个参与部门的职责及法律责任;注意法律之间及其与政策之间的相互支持;流域相关机构之间加强合作;行政的、市场的和社会的调整机制的综合运用;对流域与区域的统一管理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强化现有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能;明确公众参与的具体办法;加强预警和应急制度的建设;明确对生态移民的保护;增加责任的可诉性规定等。  相似文献   

19.
中央财计组织制度是国家财政和会计组织机构设置与运行机制的统一,在历史发展中体现出鲜明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在专业分工与综合协调的驱动下,隋唐中央财计组织制度的演进体现了国家经济管理工作运行的合理化过程,最终形成以会计、国库、审计、行政监察四大部门相互协调而制衡的综合体系。我国现阶段的大部制改革应借鉴隋唐中央财计组织制度的有益经验,一方面在宏观管理领域建立起权责利博弈的顶层权力结构,另一方面在微观控制领域完成财计职能整合与优化,最终实现国家经济管理工作的效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经济研究参考》2014,(7):69-83
宏观调控是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促进经济增长、减少经济波动起着关键作用。从国际经验来看,欧美、日本各国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宏观调控框架,部分宏观调控已实现规则化、机制化,有良好的法治基础和机构保障。具体来说,美国的财政政策在预算管理和财政收支各方面均有固定机制,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之前主要遵守泰勒规则,如何将非传统货币政策这一应对危机时刻的货币政策机制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欧盟的财政政策包含一系列基本规则,用以约束其成员国的财政行为,货币政策在同一框架下制定与实施,采取两支柱法的信息组织评估方法;日本的宏观调控与欧美国家不同之处在于,以产业政策为核心,财税、金融等政策都是作为配套政策来保证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其产业政策均以立法的形式将其机制化。发达国家宏观调控机制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包括,一是要建立健全宏观调控的法治体系,这是机制化的基础;二是要建立不同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三是管理预期是货币政策机制化的重要方面;四是由于自动稳定器已经机制化,要发挥和扩大自动稳定器在平滑经济周期中的作用;五是财政规则的设立要符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