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周颖 《经济研究导刊》2014,(18):158-159
采用影响因子评价体系,运用2009年北京地区内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重叠资助的经济管理学科项目的数据,得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效果高于社会科学基金的结论。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出"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资金效益差异的理论原因。通过分析申请管理、评审管理、实施管理和结项管理四个方面,探究社会科学基金相对于自然科学基金在这四个方面的不足和局限性,并结合美国科学基金较成熟的管理方法对两种基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999-2011年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1699篇论文进行计量分析,从文献学视角透视我国生态旅游研究的进展状况,揭示了生态旅游研究的学科背景分布、机构与地域分布特征,并且对生态旅游研究的核心作者群、主要研究角度与热点以及基金资助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生态旅游研究具有学科交叉相融性、地域分布不均衡性、核心学者群不突出等研究特性,建议生态旅游研究亟待转变研究态度,加强学术团队合作,基金资助要转化为生态文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重大原始创新与科学基金资助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5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成立以来,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得到美国两大科学基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和美国能源部(DOE)基金资助的统计分析为切入点,分析了重大原始创新和科学基金资助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有利于原始创新产生的科学基金制度及项目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4.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1991—2003年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基金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采用技术进步作为衡量科学基金投入产出效率的指标,反映出我国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投入总体上是相对有效的,只是在投入规模上还需要进行调整,以提高规模效率,进而提高科学基金投入的总效率。  相似文献   

5.
更正     
本刊2012年第11期第92页颜秀春、陈春春《基于FDI-TS-IRF模型的通胀持久性区域差异研究》一文的基金项目有误,应为"本文得到福建省教育厅B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B11413S)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J05132)的资助"。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致歉。  相似文献   

6.
借助于城市体系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自然科学基金资金面上项目的分布法则,并且对各学科基金分布的空间差异以及离散度进行了测度。发现自然科学基金的分布比现有城市体系更符合城市的位序-法则(Rank-Size Rule),在面上基金获得方面,东南部城市表现更优异。这预示将来南方城市会进一步增强自己在中国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学科分布方面,根据方差公式得出:信息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化学科学在空间分布上比较分散,其它学科基金分布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494家企业申请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的立项情况及其获得基金前后所获专利数量的变化情况,利用相关数据进行OLS回归分析和PSM检验分析,评价创新基金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创新基金资助对企业创新成果增长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企业获得创新基金的时间越长,该促进效果越明显;创新基金支持数额对企业创新成果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创新基金资助有助于企业资质的认证,通过释放信号为企业缓解由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融资困难。  相似文献   

8.
更正说明     
<正>本人发表于《经济地理》2014年第34卷第6期的论文《特色专业村寨的形成历程对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的启示》,由于本人疏忽,署名中遗漏了该成果研究团队的其他成员及资助基金项目。遗漏作者:丁建军副教授(吉首大学商学院)、冷志明教授(吉首大学商学院)以及黄利文博士(吉首大学商学院);遗漏资助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6103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JL069)、湖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  相似文献   

9.
李园园  徐敏  曹林凤 《经济师》2013,(11):134-136
高校青年教师是国家科研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制定政策和计划加大对高校青年人才的资助,从而激励高校青年教师投身科学研究事业。在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是资助高校青年教师是最重要的资助计划之一。虽然其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但资助政策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文章在分析国内外相关基金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对青年科学基金对高校人员进行资助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将区域创业资本作为新的经济增长要素纳入到经济增长模型,运用CPEA指数测度创业资本在中部地区各省的分布,并对1999—2011年中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中部地区区域创业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创业资本在中部地区的分布处在较低水平,各省创业资本呈现不平衡性;虽然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实物资本和劳动数量的增加,中部地区的创业资本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较弱,还不足以支撑"创业型经济"模式,但创业资本已显著地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就各省情况而言,中部地区除山西与湖南外,其它各省创业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显著,且创业资本存量高的省份创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高。  相似文献   

11.
变革性研究(Transformative Research)是美国科学研究资助机构提出的科技政策概念,也是我国科技部门将于"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的资助工作。深入分析了变革性研究的定义和特征,系统研究了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代表的科学资助机构在促进变革性研究方面的机制创新和政策经验,结合我国科学研究实际,构建了适应国情的加强变革性研究的资助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95,自引:7,他引:295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这种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外商投资分布的不平衡密切相关。本文利用 1 985— 1 999年时间序列和横断面数据 ,对外商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在这期间 ,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GDP增长率的差异 ,大约有 90 %是由外商投资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政府创新资助的有效性,基于2012—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882家战略性新兴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Theil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等方法考察中国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时空演化特征,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剖析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投入强度最大;②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总体趋于均等化,东中西三大区域内部差异较大;③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中心-外围”特征显著,中心省份多位于东中部地区,外围省份多位于西部内陆地区,空间关联模式主要表现为H-H型和L-L型;④政府创新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显著负向空间溢出效应;⑤政府创新资助对东部地区、高创新资助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显著,高创新资助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许月卿  贾秀丽 《经济地理》2005,25(5):600-603,628
选取人均GDP、人均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社会经济指标,通过计算其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威廉森系数、最大与最小系数,对中国1978-2002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进行了动态时序分析,定量评价,了近20年来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采用经济区位酶指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990年以前中国经济区域差异程度在减小,1990年以后经济区域差异程度扩大,社会消费水平总体上呈扩大趋势。在空间格局上,经济发达区由过去的东北地区扩展到东部沿海地区,1970-1980年代区域差异表现为经济发达区、经济发展区、经济落后区之间的差异,而到1990年代主要表现为经济发达区和经济落后区之间的差异,两极化趋势明显,区域差异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15.
运用空间辐射效应、空间吸纳效应和空间闭塞效应,分析区域创新要素空间集聚模式演进机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创新要素集聚现状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从实践中挖掘了这种空间集聚模式演变路径。结果表明,区域创新要素集聚程度首先受地区与邻近区域创新要素集聚空间关联程度的影响;其次,空间关联度在多重空间效应推动下往往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且促使创新要素从空间无序分布状态逐渐向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地区与高度集聚地区靠拢、低度集聚地区向低度集聚地区聚合的有序分布态势跃迁,从而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空间失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创新环境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海霞  赵雪雁 《经济地理》2020,40(2):97-107
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缩小区域创新差距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经之路,探明区域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制定区域创新政策、构建富有特色的区域创新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运用DEA方法、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测算了中国2001—2015年的区域创新效率及区域差异,利用NICH指数和Hurst指数进一步分析各省份创新效率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借助Tobit模型分析了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中国创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1—2015年呈“东—中—西”阶梯式递减,2013年后出现明显的交替节点;②中国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但差异趋于收敛。其中,总体差异主要由地带内差异引起,且地带内差异呈“东—中—西”阶梯式递增,地带间差异仅占总体差异的1.96%;③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由分散趋于集中,其中,东部各省市的创新效率分布比较稳定,中西部地区均衡化趋势明显,创新效率“东—中—西”的分异格局逐步弱化;④未来,中国区域创新效率“西—中—东”递减式空间布局将得到延续和强化;⑤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金融市场和创业水平是影响区域创新效率时空变化的关键因素,但各因素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强度和方向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原长弘  刘朝  方坤 《技术经济》2009,28(3):27-31,49
以2000—2004年期间获得我国自然科学基金工程与材料科学学部资助的250名高校教师为样本,运用负二项回归分析了其在受资助期间的论文发表数与专利申请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论文发表数量、发表论文质量、团队人数以及自然基金资助金额与专利申请数间存在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利用IPCC的方法,估算1995-2009年中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运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方法,对我国碳强度分布的地区差异进行测度并按照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进行了结构分解;同时借鉴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收敛性检验方法,对我国碳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研究发现:(1)从总体上看,中国碳强度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而且差异主要是来自于四大区域内部,其中中部地区对碳强度总体差异的影响最大,西部地区对碳强度总体差异的影响正在逐步加大。(2)运用面板数据和横截面数据的估计结果均显示1995-2009年中国碳强度的地区分布不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此外也无明显的σ收敛特征。以上结论表明中国碳强度水平不会自动降低到"稳态",政府对碳减排的政策干预将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9.
考虑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和空间效应是分析我国区域经济问题的关键。本文运用SUR模型衡量了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点,运用修正后的G统计量和空间滞后模型分析了空间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并通过分解空间结构矩阵分析了不同区域间的空间效应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空间存在着显著的中心、次级和外围空间俱乐部趋同效应,各趋同俱乐部之间存在着不同水平的空间依赖关系,中心区域和次级区域之间的空间依赖性比较突出,外围区域市场区效应影响有限,次级区域和外围区域之间的空间依赖性以负作用为主。因此,应进一步提高我国区域发展中的空间效应,尤其是对于次级区域和外围区域而言,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中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张明  谢家智 《财经研究》2012,(3):93-104
文章基于中国省级数据,借鉴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新凯恩斯混合Phillips曲线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中国地区间价格水平的空间相关性,以及影响价格空间传导、促成空间差异的经济社会因素。结果发现,距离相近地区价格的正相关性逐渐增强,中国的国内市场趋于整合;但地方保护和对外开放等因素制约了国内地区间产品和要素的流通,弱化了地区间价格的空间传导,是形成价格地区分化的重要原因;各地区产出缺口差异也是促成地区间价格差异的重要因素。另外,在我国地区价格的动态变化中,国外产出缺口已取代地区产出缺口成为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