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基础研究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德温特专利数据,通过对美国物理学领域13个类别各前500个专利权人的数据分析表明,公司是最主要创新主体,这种现象有其合理性。相较于美国,中国公司虽然也是主要专利权人,但其占比相对偏低,而高校和科研院所占比明显偏高。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中国要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在产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凸显公司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布什政府的技术议程——推动创新、提高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布什政府颁布的有关技术议程,从推动创新、支持企业发展以及用科技造福民众等三个方面来看布什政府在科技方面已经做的和计划要做的工作。推动创新以信息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美国高技术产业是美国创新的主体,也是美国经济活力的源泉。尽管美国经济中信息技术企业的比重仅占8%,但美国29%的出口却来源于此。美国将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推动新技术和创新的发展,加大保护与创新有关的知识产权。目前,大家普遍认为新一代高速宽带互联网将是美国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现在美国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可谓是如火如荼。以下是布什政…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专利权人的美国发明专利为基础,根据美国专利分类和产业分类,分3个阶段对1981-2012年间中国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的发展和演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的专利集中度越来越高,并且其发展都呈现向高科技领域集中的趋势。依据专利视角的分析结果,提出通过核心技术专利布局促进关键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专利权人的美国发明专利为基础,根据美国专利分类和产业分类,分3个阶段对1981-2012年间中国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的发展和演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的专利集中度越来越高,并且其发展都呈现向高科技领域集中的趋势。依据专利视角的分析结果,提出通过核心技术专利布局促进关键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产业科学关联度指标清晰界定科学驱动的产业与创新,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其在整个产业中的网络地位及其作用,并挖掘产业创新生态参与主体的网络关系。研究发现:科学驱动的创新成果处于网络中心位置,更容易被频繁的引用,能够为其他创新成果提供经验输出和知识依赖,成为驱动创新发展的基石,同时科学驱动的创新成果审查周期和技术覆盖广度在数值上显著大于“技术驱动的创新”,表明其能够产生高价值技术的可能性更大;科学驱动的产业是科学驱动的创新大量汇聚的产业,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具备取得、协调及配置资源的能力,能够整合内外部信息和知识资源,通过频繁的交流、协作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为产业的形成演化奠定基础;在科学驱动的产业中,创新主体之间网络结构紧密,产学研协同融合体系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占据主体地位成为创新的主体和参与科学研究的主体,而大学等公共机构的创新成果传播速度更快,在创新网络中的中心性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高技术产业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必要条件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创新主体—资源投入—外部环境”出发,探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驱动路径。研究发现,创新主体、科研资金投入是区域高技术产业产生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高技术产业高创新绩效组态存在3条驱动路径,即“创新主体—资源投入—特定环境”驱动型、“创新主体—人力资源—协调环境”驱动型、“技术创新主体—资源投入—均衡环境”驱动型;在一定条件下,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内的资源投入、创新主体与环境要素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且在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时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相关领域研究,为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提供路径参考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力强大的因素之一是其雄厚的基础研究.联邦政府是经费投入主体,大学是研究主体,美国政府在推动基础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多年保持基础研究投入的稳定增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渠道;立法保障重点基础研究机构翻番的目标,加大重点领域的投入;通过基础研究投入增强了创新实力,改善了生活质量,促进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考察美国产业创新政策可以发现, 美国产业发展并非完全由市场决定。美国政府精心设计规划产业发展路径, 并通过各种法案支持和引导产业创新沿着政府规划道路发展。 其产业创新政策体系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互促、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以强化创新主体和加强 “产学研政” 合作等。 为了使上述产业创新政策得到有效实施, 美国政府出台了一些辅助性政策, 包括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与鼓励军民融合。 美国产业政策的实施对我国产业政策的制订的启示包括:逐步从政府直接投资模式向间接支持和激励模式转变; 紧紧围绕提升工业国际竞争力打造产业政策, 避免过度金融化; 努力增强中小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重视对产业创新政策的动态调整; 紧抓重点领域, 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化。  相似文献   

9.
美国科技创新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科学技术得到高度重视和充分发展。不但科技投入的数量和规模稳居世界第一.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不但在基础研究的众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还是世界上发明专利最多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美国有35位科学家获得了自然科学类的诺贝尔奖.占总数的61%;在世界公认的四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中。美国发表的论文数占到了总数的近40%;在绝大多数新兴高技术领域,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美国都代表着当今世界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此外.美国的科技条件、创新环境、高科技产业发展也均首屈一指。这使美国成为名符其实的头号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10.
美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和比较成熟的模式。本文论述了美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起因和发展,研究了美国联邦政府积极支持创新联盟的动机、方式和策略,分析了产业创新联盟不同于普通公司企业的独特优势及特点,指出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同时,重点研究了几种产业创新联盟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硅谷,按美国《哥伦比亚简明百科全书》的注释是:一个长度大约32英里长的工业区,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帕拉阿图和圣何塞之间,许多制造和设计电脑芯片的公司位于此处,而名称则来源于用来制造这些电子装置 的高纯度硅。按惯例,硅谷是指洛杉机南部到新泽西州的长约35英里的一块条状平坦谷地,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50万,其中40%为亚裔,10%为南美和西班牙移民,硅谷原来是一个以种植杏树为主的农业地区,到20世纪初,技术创新开创了历史先河,50年代,在斯坦福工业园创立高技术产业基础,60年代,富于创新精神的微电子公司成长起来,70年代,有了自己的社会网络、产业基础、金融服务等创新环境;80年代,计算机工业占支配地位,产业结构国际化,新一轮创新公司迅速发展;90年代,成为世界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现在,硅谷是世界上最先进人才和最尖端技术的聚集地,在这块科技园区,共有40多个诺贝尔获得者,有上千个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硅谷拥有大小上万家技术公司。在这些公司中世界最著名的高技术公司有惠普、网景、雅虎、英特尔、思科等。同时,它还培养了一批世界级企业家,如比尔·盖茨等。硅谷人平均年薪4·6万美元(美全国平均为2·9万美元),是美国个人收入最高的地区之一,1998年硅谷地区的GDP总值为24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的3%左右,相当于中国GDP总值的1/4左右。  相似文献   

12.
2001年9月4日惠普公司宣布,以250亿美元的价格通过股票收购其竞争对手康柏电脑公司达成合并协议。这一消息立刻在美国以及全球的高技术领域引起强烈的震动。本文就对两家公司合并的原因,合并后公司的发展目标及合并对IT产业今后发展将产生的影响加以分析评述。1.合并原因自2000年以来,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受到网络泡沫破灭的冲击,一直低迷不振,纳斯达克股市连连受挫。IT业开支和消费不振,直接影响IT及通信硬件产业的销售与营运表现。截至到2001年6月,惠普公司前9个月的收入为337亿美元,比1999年…  相似文献   

13.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能优化双链协同性和开放性,增强比较优势和创新链韧性,使得创新更容易发生,产业链分工更加紧密。双链融合内在驱动力主要得益于创新基础能力的强化、产业内创新与产业间创新的广泛开展。从创新基础能力、产业内创新网络、产业间创新网络3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产业数据和技术专利数据对中国及部分OECD国家的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我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指数水平近30年来实现大幅提升,目前与日本相当,高于韩国及OECD平均水平,但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双链融合发展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为此,需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重点领域,不断完善高端要素体系,夯实双链融合基础能力,促进产业间融合创新和地区间互补创新。  相似文献   

14.
多主体协同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构—动力—绩效”分析框架,在结构上主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的高校、核心企业、政府、金融、中介、上游企业、市场及用户等主体进行分析;从新技术驱动力、政府支持力、中介和上游企业支撑力、金融提升力以及市场需求拉力方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因素;从专利占比、产品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最后,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动力—绩效”框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通信、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成为了美国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信息产业凭借其惊人的增长速度也成为了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美国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其成功的产业政策是分不开的。从国民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美国为促进信息产业发展而颁布的产业政策和鼓励企业积极创新的激励机制,对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国如何发展生物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技术被认为能引发信息技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革命。在英国,凡是受益于生物技术的部门,如制药、农业、食品与饮料业、化工和环境技术工业,都是最成功、最易活力和最富创新的。英国生物技术得以发展的基础是大学、研究委员会的研究机构、医学慈善团体的实验室、政府研究机构和临床医学设施的生物科学研究基地,这是英国的强大实力之一。英国现拥有约270家专业生物技术公司。在生物技术领域,英国目前领欧洲之先。但与世界头号生物技术大国美国相比,英国差距还相当大。美国发展生物技术比英国早10年,现有1300家专业生物技术公司,其生…  相似文献   

17.
姚亚亮 《经济视角》2012,(3):123-124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实践中内幕交易主体不仅限于传统内幕人,还包括公司外部人。在美国由判例发展而来的“私取理论”是规范公司外部人内幕交易行为的重要理论。本文拟对相关判例进行梳理,以期对中国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98-2019年中国省级层面数据,从最优研发结构视角实证检验基础研究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基础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存在一个最优基础研究占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为促进技术创新所要求的最优基础研究占比不同,东部地区所要求的最优基础研究占比高于中西部地区;任何偏离最优基础研究占比的实际基础研究占比都会拖累技术创新。东部地区实际基础研究占比低于其最优基础研究占比的幅度大,因此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损失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对2014—2018年中国和日本有关机器人的专利数据进行专利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机器人产业与日本相比仍然处于产业发展初期阶段,虽然专利量远高于日本,但是高价值专利占比少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产业内部专利集中度不高,可能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阻力。中日两国都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高校/科研机构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中所占权重远高于日本,但是与日本同样面临着如何提升产学研合作的问题。中国机器人技术领域基本覆盖了产业中的主要技术领域,与日本相比在技术深度与广度方面还有待提高。最后对中国机器人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业共性技术是在多个产业领域广泛应用并对产业产生深刻影响的技术,合适的组织模式是实现产业共性技术成功研发和扩散的关键。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协同创新背景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重大专项、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是中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新型组织模式,这些创新组织模式涉及到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产学研各类主体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模式的实施既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又需要市场机制的基础调节,还需要与区域、行业的产业发展特色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