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市场》2014,(1):19+18
<正>从传统的钢铁、水泥等基建行业,到光伏产业等代表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产业,中国的产能过剩是普遍的、全方位的。然而,中国现在进入经济转型期,当产能过剩遇到经济转型,产能过剩就成为更加棘手的问题。因此,中国产能过剩的解决,不能用逆经济周期的传统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电解铝行业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过度扩张导致产能过剩,利润低迷。针对现实,尤须从宏观角度把握中国电解铝产业产能过剩情况,才能真正认识中国电解铝产业产能过剩原因之所在,为政府及电解铝企业提供正确的解困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多个行业均出现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认为以重化工业为主的本轮产能过剩,是转轨经济中所特有的产业演进到成熟期后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现象.基于这种判断,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特殊产业组织现象的成因,并相应给出了治理产能过剩的政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2013年12月17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4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如何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指出,当前我国的产能过剩主要有周期性过剩、结构性过剩、体制性过剩和绝对性过剩四种类型,应该对当前的过剩产能进行分类分业分步处理,化解产能应和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区域布局、贸易流向及市场布局结合起来,同时还需防范失业、金融等风险。  相似文献   

5.
(一)产能过剩原因与机理分析。1.产能过剩的周期性和阶段性原因:(1)产能过剩标志着中国第三个增长周期的结束。从中国经济增长周期看,2008年后出现的低增长,是中国经济自身周期调节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叠加效应。目前的产能过剩既有市场周期的因素,也有2008年以来刺激经济留下的后遗症。(2)产能过剩与我国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有关。(3)产能过剩与我国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有关。2.中国产能过剩属于"体制性产能过剩"。过度使用政策杠杆,形成了政府大于市场的"政府价格信号"。进入21世纪以来,各级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快速增长,过度使用各种经济政策杠杆,大幅降低了投资要素价格,政府创造的价格信号成为引导企业投资的重要调节信号,使许多投资不是依据市场信号,而是依据政府价格信号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中国产能过剩属于"体制性产能过剩"。3.逆向激励的政绩考核机制,成为过度投资的内在动力。经济"追赶"在相当长时期内构成了中国的首要发展要务。尤其是在中国特色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下,由中央政府始作俑,每层级政府都为下级政府,制定一套以GDP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打造出一种竞争性干部晋升机制。加之,大力发展更能带来GDP和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重化工业。从而为产能过剩的异军突起埋下体制伏笔。可以说,这种GDP导向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在推动"经济赶超"的同时,对行业产能的过度膨胀产生了巨大的逆向激励作用,即引致不断加剧的产能过剩。4.扭曲的财政体制,导致政府行为经济人化,是政府盲目追求投资的深层原因所在。房地产泡沫已经形成对政府财政的捆绑。地方政府之所以有抑制不住的负债投资的冲动,根源于两大原因:一是外部的因素,即缺乏刚性约束的金融融资体制和政府负债的管理体制;二是内部的原因,房地产催发的土地财政收益的驱动,使政府行为经济人化。在现有土地财政带来巨大吸引力下,政府变成了以实现土地增值为目标的经营,由公共人角色,变成了经营土地资本、追求土地收益最大的经济人。5.从经济系统看,产能过剩不是经济问题的根源,是系统危机的先兆。不能以一般产品过剩的标准,来判断房地产过剩。房地产具有的虚假繁荣掩盖其的过剩,往往使我们忽视它危机。把产能过剩放在经济系统去考察,产能过剩只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前夜的前兆。房地产泡沫是产能过剩的深层原因。化解房地产泡沫是从根源上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二)以长短结合、内外兼治的思路化解产业过剩的对策。1.总体治理思路:围绕四个主体进行标本兼治。政府是宏观上推动产能过剩的宏观主体。市场是经济系统周期性调节形成产能过剩的客观主体。企业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终端和微观主体。员工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相关利益主体。上述四个主体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着力点和路径,按照长短结合、表里兼治的思路进行,是课题组研究治理产能过剩的主要思路。2.短期治理对策:以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应急式治理。治理产能过剩,目前最需要的就是要启动对已经"大出血"的经济系统进行应急治理。遏制住产能过剩、投资盲目扩张的势头。围绕短期应急治理,需要合理使用行政手段和严格利用法律手段。一是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妥善处理在建违规项目。二是清理整顿建设违规产能。三是要进行点对点的分业治理。3.长期治理对策之一:给"高烧病"经济系统降温。从中医系统辩证思路诊断中国经济系统,产能过剩是多年来多种因素导致经济系统"高烧病"的结果。要从宏观、系统上为中国经济高烧病降温。(1)战略降温:调整大力热推的城镇化战略。需要把热推的城镇战略调整为降温、整顿、稳步发展的城镇化战略。(2)系统降温:主动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为整个系统降温,为中国经济过冬做好准备。(3)预期降温,中国需要有限市场化的房地产管理模式。让中国房地产回归消费品角色、弱化其资本属性,强化房地产行业的福利性质、弱化其盈利性。4.长期治理对策之二:把纠正政府行为经济人化上升为当前改革的首要任务。一是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弱化地方政府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程度。二是加大地方政府负债管理和政府融资体制改革。三是改革官员政绩考核体制。5.长期治理对策之三: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化解产能过剩。(1)推进价格改革,发挥市场价格在化解产能过剩与产业升级的作用。(2)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推动过剩产业整合升级。(3)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推动产能过剩产业生态化、节能、绿色发展。6.长期治理对策之四:利用国际市场化解产能过剩。(1)通过海外投资,与非洲、拉美等地建立产业垂直分工体系,以带动我国技术和设备出口。(2)实施"中国式马歇尔计划",以商品输出方式对外援助,以消化过剩产能。(3)如果是信贷援助,应设立"定向采购"绑定方案。(4)通过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将过剩的国内过剩产能转化为国家债权。7.长期治理对策之五:制定应对经济系统危机预案。(1)要关注与产能过剩相关联的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的系统风险的应对预案。(2)要研究随着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系统经济危机之后应对预案。(3)要研究淘汰落后产业、压缩产能过剩,形成连锁反应带来的危机。  相似文献   

6.
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产能过剩的概念,接着从政府干预过多,市场机制不完善、产业集中度低、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这四个方面分析了产能过剩的原因,从而提出了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岳焕 《经贸实践》2013,(2):31-32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闭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被列为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则作为重点工作,被写入会议报告中。虽然坊间关于产能过剩的议论由来已久,但是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工作却是第一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被提起,这反映了中国的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同时也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层对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的下行压力。我国推出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使相关产业、行业企业不断扩大规模致部分行业的产能严重超过需求,目前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痼疾。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治理产能过剩作为重要任务,提出"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由"短缺经济"转变为"过剩经济"后,出现过三次产能过剩。①针对每次产能过剩治理的  相似文献   

9.
钢铁业全面亏损的消息为整个行业乃至实体经济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产能过剩一直是近年来中国产业发展的"痼疾"。无论是属于高耗能的电解铝、钢铁制造,还是属于新兴产业的光伏太阳能以及被认为属于钢铁业中高端产品的硅钢,均被业界认为"产能过剩"。进入21世纪以来,抑制产能过剩一直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拿钢铁行业为例,我国从2005年就开始呼吁淘汰钢铁落后产能,但成效如何呢?很显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产能过剩的基本理论和不同的检验方法.根据有关产能过剩与产业壁垒的相关文献,从产能过剩的基本理论不同的模型出发,侧重分析产能过剩作为一个进入遏制,设立产业壁垒的手段所起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石化产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凸显,产能过剩的量化和预警可以为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2000—2012年石化产业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测度与综合评价,采用ARIMA方法对未来产能过剩趋势进行测度。研究结果显示,石化产业产能过剩问题长期存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产能过剩问题出现周期性变化;石油加工炼焦业在2008年之前呈现周期性变化,2008年的金融危机打破了原有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预测结果表明,若不调整现有石化产业结构,产能过剩的固有周期性将被打破,产能过剩将愈演愈烈。由此,本文提出优化石化产业链、化解产能过剩的可选路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某些行业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能过剩是我国最近经济运行中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对于产能过剩,按其成因大致可分为:短期市场波动型、宏观需求波动型、行业周期演进型、产权驱动型四种类型。本文认为以重化工业为主的本轮产能过剩,是转轨经济中所特有的产业演进到成熟期后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现象。基于这种判断,本文通过构筑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特殊产业组织现象的成因,并相应给出了治理产能过剩的政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2月17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4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如何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建材工业规划研究院水泥产业研究部主任高智认为,当前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对经济社会发展危害极大。应采取五大措施化解水泥过剩产能:加强宏观调控,遏制产能扩张;完善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加大淘汰力度,降低总产能;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延伸产业链,引导消费。  相似文献   

14.
化解产能过剩是今年党和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之一。现阶段中国工业部门产能过剩具有涉及领域多、负面冲击效应大、成因复杂、化解产能过剩难度高等特征。通过对近年来政府的相关政策及实施效果进行梳理,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应该重视市场机制的调节、转变政府干预方式、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沈蕾 《当代经济》2008,(7):60-61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从分析产能过剩与流动性过剩的关系入手,指出产能过剩是造成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应立足于产能过剩.从改革社会收入分配制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入手.消除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未来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在宏观上表现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对应的解决之道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同时,会议明确指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策略是"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从中国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和表现看,如果金融危机不能逼出进一步的金融改革,尤其是在金融市场多元化方面取得进展,那么即使是全国一盘棋的经济布局和产业规划,对产能过剩问题的化解,也帮助有限.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之后,一度被视作经济增长新引擎和重要技术救市手段的新能源产业,竟然爆发出产能过剩问题。其关键在于新能源的环境价值以及环境政策的缺乏。在新能源的环境价值得到承认的前提下,其长期需求的确是旺盛的,现有产能与之相比,不是过剩,而是不足;但是,如果缺乏适当的政策承认并实现其环境价值,其需求就无法充分释放,相形之下,其产能就显得过剩了。所以,要破解该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应当从充实和完善相关的环境政策入手。  相似文献   

18.
一方面,任何“过剩产能”,都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产能,它既是自身的产能,又是和上、下游的其它产能(企业)紧密关联,是其它产能(企业)的需求。当这个所谓的“过剩产能”简单的“淘汰”了,看起来是过剩产能“淘汰”了,但是接着与它关联的相关产能(企业)就要过剩起来,再淘汰这个新的“过剩产能”,又会产生新的相关联的产能过剩……如此不断的循环下去。另一方面,淘汰“过剩产能”,又会减少这些企业的农民工的就业,从而减少农民工收入,进而减少社余巷需求,对扩大需求不利。因此,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世界经济危机、尚未完全走出困境,甚至有二次探底风险的背景下,淘汰“过剩产能”需慎行,至少力度需舒缓些,不能过分地“一刀切”。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2月17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4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如何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副会长文献军介绍了当前我国电解铝行业的基本情况,提出了电解铝产能是否过剩的判断指标,剖析了我国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提出了控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加快退出缺乏竞争力产能和扩大铝消费等化解电解铝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水泥是重要基础原材料,是能源、矿石资源消耗大的资源密集型高耗能产业,同时也是高碳排放行业。水泥行业具有有限运输经济半径、规模经济、产业链短,容易量能扩张的产业特性。中国水泥行业产能过剩是全方位的,属于严重过剩范畴。造成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原因既有政策性因素,又有技术经济性因素。本文提出通过"中央要管住地方政府冲动之手"、"坚持市场手段,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运用环保节能标准严格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强制准入条件、修订规范、加强粉磨企业管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等方式化解水泥行业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