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构建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工作中存在着城乡分割,法律制度和组织保障缺乏,资金不足,标准确定困难等问题。要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来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尽快制定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制度和建立健全有关机构,建立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机制,合理确定低保对象和保障标准。  相似文献   

2.
李昌龙  罗红  周焱 《技术经济》2007,26(8):92-99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进行救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本文以安徽省部分贫困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情况调研资料为基础,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作深层次剖析。并针对在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困难,明确各级政府在这项工作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1993年建立以来,有效地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实际生活困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初衷是:对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暂时性的最低生活保障,预期的是保障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尽快摆脱生活困难的状况,不再接受政府救助。可是在实践过程中,这一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呢?本文就这一问题,采用市场调研方法中的定量研究方法,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居民的生活状况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4.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同时,维护着社会和谐.虽然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在基层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漏洞,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宋朝的统治者就已经意识到民众监管官员,能够对官员形成约束.公众监督作为我国历史上行之有效的监督政策,在低保执行阶段可以有效记录行政机关对受助对象的违法乱纪现象.公共监督能够使低保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5.
1993年我国建立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过发展,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的人群不断增加,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低保制度保障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但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依赖、低保对象隐性收入难以核定、保障水平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采取就业救助政策,健全动态监管系统,同时提高保障标准.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了二十年。本文利用35个城市2010年的横截面数据对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实证研究,以检验各种经济因素在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影响后,人均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和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没有影响。各地应该建立基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职工平均工资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使城市贫困者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孙月蓉 《经济师》2011,(5):201-202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实施比较成功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目前,在我省资源转型综合改革阶段,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比较山西省与全国及兄弟省份最低生活保障的平均标准及投入比例,分析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条件。对山西省提高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财政投入,通过采取积极的福利政策、制定科学的保障标准,推行分类施助和差异救助、建立健全低保制度的管理监督体系等积极措施,更好地发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功能。  相似文献   

8.
当前,福建省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逐步健全.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等社会保障都有相应制度安排;城镇居民各项社会保障达到全覆盖,农村居民不同程度地享有养老、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相适应,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持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截至2006年底,全省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55.27万人、370.05万人、293.07万人.2006年全年共有20万城镇居民和76.29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9.
王国奇 《经济前沿》2007,(11):15-18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作为一项最基本的社会收入再分配制度,对于防止贫富悬殊,满足贫困人口的生存需要,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值得庆幸的是2007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迈开了构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的重要一步。笔者认为:正确界定低保对象是建立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的前提;科学确定低保标准是建立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的基础;合理筹集低保资金是建立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的关键;加强低保资金的运作与管理是建立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的重要手段;保证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是建立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云南省普洱市7个社区50个低保家庭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低保对象的生活状况和社会救助需求,分析其生活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调研发现:低保对象生活条件艰苦,就业困难,社会网络资源薄弱,个体经营存在多重障碍,经营失败者居多.贫困地区的低保户并未出现"福利依赖"现象,更准确地瞄准低保救助对象,及时为低保户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仍是目前低保救助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恩格尔系数与“低保”参照基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常  龚锐 《生产力研究》2005,(3):28-29,84
关于城镇居民生活保障金的制订标准,因为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以及消费习惯等原因,差异较大。当对各地区“低保”标准合理性作比较时,往往缺乏一个较为客观的参照基准。本文根据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月支出水平与恩格尔系数之间的关系创建了最低生活保障参照基准LSB和最低生活保障参照系数LSC。并对选定的一批样本城市的实际低保水平作了验证与比较,证明这两个指标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各地区陆续实行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但因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以及消费习惯等原因,保障金水平差异较大。对各地区“低保”标准合理性作比较时,往往缺乏一个较为客观的参照基准。根据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月支出水平与恩格尔系数之间的关系创建了最低生活保障参照基准LSBi和最低生活保障参照系数LSCi,并对选定的一批样本城市的实际低保水平作了验证与比较,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下我国各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最低保障制度的稳健运行仍面对一系列困境。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也存在着保障对象界定漏洞等主要问题。基于此,笔者拟针对《条例》中有关保障对象上的突出立法漏洞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是社会保障的“最后防护网”,筹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做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以渭南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筹集模式为研究对象,根据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运作模式方面相关理论和工作进展情况,通过调研和统计资料,在分析渭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对渭南市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筹集模式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取决于机构的建全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低保工作机构不健全,低保工作经费保障不力,专职人员少,计算机没有联网已成为低保工作的重要制约因素,应该上述几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和社会救助工作,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但仍有部分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救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并帮助有劳动能力的人积极劳动脱贫致富。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影响因素与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我国各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断提升.本文利用我国36个城市1998-2005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变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及其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低生活保障而非基本生活保障;"低保"标准并未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低保"标准对贫困者就业意愿具有较弱的负效应.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建议:对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态提高标准、施行分层梯度式"低保"标准以及建立互动支持系统,促进"低保"受益者就业.  相似文献   

18.
对黑龙江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的实施,全省低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逐年增加,低保标准也逐年提高。比较而言,黑龙江省目前的低保标准依然偏低。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内涵日趋丰富,农村低保标准也应随之变动,需要适当地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9.
努力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并根据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试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郑州市低收入居民生活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我们到有关部门收集资料,走访了郑州市中原区、金水区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市区,到办事处、社区和居民住户家庭实地进行了调查和访谈。中原区是郑州市的主要工业区,这里集中了包括原国棉几大厂在内的国有大中型企业71家,集体、乡镇企业5000余家,下岗职工比较集中,是郑州市生活困难居民比较多的一个区;金水区是郑州市的行政区,不仅集中了众多的省直机关,还集中了众多的高校和医疗卫生等机构,下岗职工相对较少,是郑州市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一个区,但也分布着一些生活困难居民。调查后我们发现,这些年来,国家通过建立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服务中心并对进中心职工按规定标准发放基本生活费、失业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机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构筑起三道相互衔接、严密有效的防线,使城市困难居民的合法权益和基本生活得到了维护和保障,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叉发挥了安全网的“兜底”作用,我们对此作了重点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