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资源的诅咒"与经济发展——基于山西省的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芳梅 《经济问题》2007,(10):24-27,66
"资源的诅咒"是经济学中一个经典的假说.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以"资源的诅咒"这一基本命题为依据,对资源禀赋与山西经济增长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作了验证;其次对自然资源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剖析;最后对资源富集区如何避免"资源的诅咒"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资源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资源是否在长期存在着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这在理论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文章以微观经济理论的分析工具对资源约束、资源价格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理论上的分析。指出在既定的自然资源储量水平,以及资源价格扭曲的条件下,经济的长期增长必然会受到制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经济持续有效增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资源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资源环境经济学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问题,生态经济学则通过多学科相关理论以及多元化方法取得研究进展。二者对于可持续发展也有不同的视角和追求,资源环境经济学强调经济增长,注重规模和效率,追求弱可持续性;而生态经济学强调发展,更重视分配和公平,追求强可持续性。深刻理解这些差异,对于经济学本身的完善以及经济发展模式选择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资源环境约束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经济增长日益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难以维继.在此背景下,文章讨论了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阐述了我国历史上未及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合理性,以及在当前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协调资源环境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资源诅咒:一个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工这一角度出发,在一个包含偷抢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分析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内生化了资源诅咒假说.分析表明,丰富的人均资源本身会提高分工的门槛,使得人们难以形成有效的分工结构,从而抑制经济增长.另外,由于资源丰富国家往往伴随高的偷抢水平,这也降低了分工合作的可能性及其经济绩效.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为了避免资源诅咒效应,必须打破现存的资源依赖格局,构建良好的制度基础,实现分工深化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资源诅咒假说: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就是探讨资源繁荣对资源充裕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是资源诅咒假说。关于资源诅咒假说有很多理论文献和实证分析结论。本文对资源诅咒假说的理论和实证结论进行综述,并且做出相应的评论。  相似文献   

7.
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诅咒是开发自然资源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的统称,比如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教育投资不足、物质资本积累下降、创新不足、不平等、寻租、腐败、体制不健全、内战等问题。因其明显的政策含义,资源诅咒传导机制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以经济增长源泉为线索,区分经济学和政治学,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给出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全面说明,以帮助找出我国资源诅咒的关键因素,制定相应政策提高资源开发绩效。  相似文献   

8.
资源经济学和农业资源经济学是自80年代以来建立的新学科,并日益成为生态经济学和农业生态经济问题研究的基础和核心。笔者通过对这门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前瞻,客观地论述其不同时期的代表性学术思想和著作及其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但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经验表明,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与经济增长呈现的是负相关的关系,即丰富的自然资源非但没有促进经济的增长,反而成了经济增长中的陷阱,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尤其明显。经济学上用"资源诅咒"来描述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本文对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作了理论分析和总结,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西部大开发等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朱冰 《当代经济》2007,(19):116-118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资源的永续利用,金融也是一种资源,相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资源而言,农村金融资源的供给明显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合理开发和利用农村金融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资源约束条件下人口城市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资源供给的角度看,人口城市化模式取决于一个地区实际人口与资源承载人口的关系.而区域资源承载人口取决于生态、经济和自然等多种资源的综合承载人口,且资源承载人口是动态的,是生产力的函数,自然资源承载是基础,经济承载是关键,生态承载是限制.本文探讨了资源承载人口的计算方法和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吉林省四平市2003年的承载人口进行了测算,分析了现实人口与承载人口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口城市化的模式.旨在达到区域土地供给约束、人居需求扩大和城市经济增长的三项式关系的平衡,使我国人口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渔业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7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传统的渔业资源出现了衰退,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渔业资源的特性,分析了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和本质。指出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量增加的矛盾、资源的共享性、资源产权的虚置、资源的无偿使用以及资源的负外部性是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为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提出了确立自然资源具有价值的观念、对渔业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实现共享资源的产权转化、建立渔业资源产业、积极开展国际或区域间的合作、建立渔业资源的核算体系等建设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大开发,应特别重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寻求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应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关系,实现资源环境的持续利用。在目前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情况下,应选择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代替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从企业理论的发展史来考察,经济学中企业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以及演化经济学等三个阶段。企业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经历了一个由注重有形资源,进而发展为注重无形资源的阶段,最后达到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相结合的历史演进过程,最终显示了把企业中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结合起来分析考察的趋势,这越来越接近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Socio-environmental conflicts are widespread, and global economic growth will likely increase them in the coming decades. While political ecology, the analysis of common pool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conomics, among others, have provided praiseworthy insights into such conflicts, institutional approaches to these phenomena are still scarce. Classical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has occasionally been put to work on environmental issues, but proposed frameworks remain relatively underdeveloped. We wish to contribute to institutional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issues by building upon Bruno Théret’s interpretation of John R. Commons’s transactional model and applying the framework to a case of socio-environmental conflicts. First, we briefly sketch the landscape of institutional contributions (especially those that follow the classical institutionalist tradition) to th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We explain why Commons has largely been ignored on these issues. Then, we analyze some of the key concepts of Commonsian economics that ar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to our theoretical elaboration. Following this, we depict Commons’s transactional scheme and propose an application to a case of socioenvironmental mining conflict in Peru. Our framework could complement existing ones and shed light on the institutional dynamics of natural-resource management through conflict.  相似文献   

16.
关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观点,循环经济与主流经济学并不矛盾.早在古典经济学时代自然资源和环境就被视作同土地和劳动一样具有稀缺性的生产要素,资源价值补偿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之一,而且循环经济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推广也依赖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计量工具,因此二者的一致性远远大于分歧.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矿产资源的约束,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依靠解放思想和技术进步,做强做优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实施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以河北省鹿泉市为例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总结了一些做法,提出了一些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水资源配置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在福利经济学框架下研究农业水资源配置有效性问题。文章首先运用成本收益模型,探讨了农业水资源配置的现实制约因素;接着,文章运用竞争均衡模型探讨在预算约束下市场竞争性配置的非最优性;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基本前提、根本动力、实现途径等方面构建了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激励制度;最后指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Countries exploiting transboundary natural resources face strong incentives to over-exploit. This basic economic insight has been validated empirically where numerous resources such as water, forests, game, and fisheries are found to be in worse condition than those completely contained in single nations. Attempts to solve this challenge through cross-country cooperation have been largely unsuccessful because competitive extraction is often more attractive than adhering to cooperative agreements. Focusing on the fishery, we explore the game-theoretic economics of an alternative to cooperative arrangements, called a transboundary marine protected area (TMPA), which straddles both countries’ waters. We derive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it can improve profits and stock biomass,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individually-rational non-cooperation across countries. Strikingly, we find that well-designed TMPAs have the potential to completely overcome non-cooperation across countries; this result is strongest for low growth rate species. A TMPA can earn higher harvest benefits for both countries, increase stocks in both countries, and in many cases, can even reproduce the fully cooperative outc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